手机阅读
所以这样一来,他们自然认为淑云是得罪了人,怕牵连到他们,才不敢和自家联系的。品书网而他们一家人倒是不害怕,有心要和淑云联系来着,也好问问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可就怕到时侯弄巧成拙,反倒让人抓住淑云的弱点,给淑云惹来麻烦。也就强忍着担心,没敢联系。
而且这一次和10年前还不一样,那次起码知道淑云是跟谁走的,去干什么,又知道有汤姆照看,相对要放心一些。而现在这次是两眼一抹黑,无着无落的,所以这样提心吊胆的三个月下来,桂花嫂逮着淑云当然是一顿狠训了。
对于桂花嫂的训斥,淑云当然不敢反皮啦。淑云知道,这也是桂花嫂为了自己好,把自己当亲人才会这样的,要不人家才不会吃饱了撑的,没事管这闲事呢。
桂花嫂骂是骂,可是当发现淑云还没吃饭时,马上亲自下厨烧了好几道好菜,又包了汤,给淑云当作宵夜,说是给淑云补补。
搞得胡芳和胡秋直喊“老娘偏心,他们从来都没这份待遇。”
淑云乐呵呵的吃了桂花嫂精心准备的晚饭。饭后趁着大家还没睡,就把仙脂露给一家人都用上啦。一家人用过以后的惊奇反应自不用说。而且别看胡安和桂花嫂就是些普通百姓,可是一点也不糊涂,明白其中的厉害关系,和徐、陆两位老爷子一样郑重地交代了家人不得外传。
其实淑云准备把仙脂露拿给陆家人用时,已经想好了要是暴露以后的对策。所以也不是那么在乎他们是否外传,可是能不外传当然还是不外传的好。
晚上淑云就住在了胡家,还是和桂花嫂,娘俩一个被窝聊了半宿。
第二天一早,就着淑云带来的辣酱和辣白菜吃的早饭,见一家人对这两样东西很喜欢,淑云就把方法教给了胡李氏。
又把玻璃窗给他们安上以后,才回的庄子。
等到温室建好时,已经是十二月份了。
时间进入冬季。河面开始结冰。这时北京迎来了入冬以后的第一场雪。鹅毛般的雪花纷纷扬扬的落下,整个世界一夜之间银装素裹。
庄子里的冬小麦已经种下啦。农活方面,只需要每两个人一天,轮换着照看温室里的蔬菜就可以了。除了丁水根需要照看城里的铺子,剩下的人基本上是闲了下来。
所以淑云就琢磨着教他们认些简单的字和算术啥的,也好充实充实。可是这些人毕竟已经成年了,岁数都不算小。学习能力当然不如小孩子。又多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他们本身又没有什么上进的意识。又都是些不爱学习的人,教起来当然要费劲啦。
为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淑云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奖罚办法。又为了让他们学的更容易一些,淑云还把酝酿已久的汉语拼音也顺势搬了出来。
淑云又想着在此基础上编撰一套字典。因为现在的工具书种类非常稀少,用起来也不是那么方便,最著名的就是东汉的许慎编写的那部《说文解字》了,没有一定的文字功底,是根本不可能看懂的。而著名的康熙字典要到康熙五十五年才能成书,现在还没有开始编撰呢。
但是以淑云现有的人力。想要编撰这样的一部字典,即使有从前世带来的《现代汉语词典》做参照,一样都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完成。
最好,最快能使其成书的办法就是由康熙来下旨编撰。可是这样一部首次引入汉语拼音,可能对读书人和后世带来深远影响的大部头工具书。由淑云编撰或首先提出来,这两条其中无论是哪一条都是极不合适的。
但是这是有利于文化传播,造福国人的好事。淑云又不甘心就这么放弃啦。
于是就带着陈策和杜先生一起。开始编撰极简单的字典,就是那种配上图画和汉语拼音,只对单个的字做一些最简单的解释,并引入了标点符号。美其名曰是为了方便孩子们和庄子上的莽汉启蒙用的。而且淑云还特地以人手不够为借口,求了那两个举人柯友和刑进帮忙。希望到时候能借着他们的口让康熙知道,但愿这两个人有那样的见识吧。可以看到其中的好处。
还别说,这柯友和刑进还真不是那墨守成规的迂腐之人。一开始在淑云求他们帮忙时,两人是极不情愿的。觉得康熙交给他们的任务还毫无头绪,现在又不务正业的去编什么字典,怕到时康熙知道了怪罪。而且就凭他们这几个人能搞出什么名堂啊。可是也隐隐的知道康熙对淑云的看重,所以不好就这么回绝了,于是打定主意要应付了事。可是当了解到了汉语拼音和标点符号的用法之后。马上兴奋的手舞足蹈,连呼“大善”。并且立刻征得了淑云的同意,带着现有的手稿,屁颠屁颠的跑去宫里向老康汇报去了。
快要到年底了,康熙现在忙得不可开交。官员的考评,一年工作的总结,给宫内宫外人员的赏赐等等,都需要康熙亲自过问。可他还是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见了柯友和刑进,并详细的听他们解说了汉语拼音和标点符号的用法。康熙这么聪明又有见识的人,自然从中看出了好处。人家这皇上也不是当假的,又马上反应过来,这小小的汉语拼音会对天下的读书人产生怎样巨大的影响,甚至是带来一场划时代的变革,另外还附带了一套方便断句的标点符号。推行好的话对他的威望和统治将是大有益处的。
所以康熙马立即传召了侍讲学士张英和中书高士奇,让他们一同参详并尽快拿出具体的推行办法。过了年,就开始在全国普及,并且要尽快编撰一部字典,就定名为《康熙字典》。又勉励了柯友和刑进一番,再一次当场提升了二人的官职。又承诺让他们加入《康熙字典》的编撰工作。
这可把两个举人高兴坏了,升官且不说。单是编写这部一定能流芳百世的《康熙字典》,就意味着他们的名字将会和字典一起被载入史册,传于后世。这对读书人来讲是莫大的荣耀啊,当然比升官发财还要让人兴奋了。读书人最好的就是名,要不明朝时,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御史言官,动不动就搞什么死谏,还不就是为了搏个好名声传于后世。现在不用玩那套死呀活呀的把戏,又不费什么力气,就能流芳百世,对于他们两个可能一辈子都出不了什么头的小小的举人来说,当然是觉得天上掉馅饼,美的都有些找不着北了。心中对淑云的感激也就更胜了。
康熙现在实在是抽不出时间去香雪海看淑云,所以又特地命李德全带着大批的赏赐和柯友、刑进二人一起去了庄子上慰问一番。
这个结果对于淑云来说就是最想要的啦,什么赏赐不赏赐的,淑云也没放在心上。不过面上当然要表示感激啦,要不然以老康的小心眼,又该生气啦。
而且李德全回宫时,淑云还翻出了从欧洲带回来的皮手套,让他给康熙带去,并且大言不惭的谎称是自己亲手做的。就算是给老康的新年礼物啦。
这把收到手套的康熙给高兴的。一连几天见了谁都是笑呵呵的。一时间搞得宫内外的气氛是分外和谐。
在李德全来时,淑云就趁机让他帮忙在内务府找几个精通铸造和印刷术的工匠。
因为淑云想要捣鼓铅活字印刷术了。现在清国也有活字印刷,但多是木活字,泥活字和铜活字,做工都比较粗糙,印出来的效果当然就不好。而更多的还是用古老的雕版印刷。
庄上的孩子们上课用的课本,考试的卷纸等等这些,编写完成之后,都要找作坊印刷,花费大不说,而且还特别麻烦,又费时间。通常就是一张考试的卷纸送到印刷作坊,弄好后取回来最快也要4、5天。这还是看在老主顾的面子上,人家给赶了工的。要是课本的话,就更别提了。一学期的课上完了,课本还不见得能不能拿到手呢。而且最可气的是,一些涉及西学方面的内容,人家还死活都不给印,说是朝廷明令禁止的。
淑云他们就这么几个人,也不能把时间都花在抄写课本上吧。要是把内容都写在黑板上,让孩子们自己抄,浪费时间不说,而且没有规范的课本,对学习质量总会有影响的,也显得不正规啊。
要是雇些人,在庄子上弄间小作坊,自己印的话,雕版工,印刷工,打杂的等等,没十个、八个人就别想置办起来。
淑云思来想去,既然有老康照着,倒不如在内务府找些手艺高超的工匠,把铅活字印刷术捣鼓出来。那样的话有两、三个人就完全可以操作了,而且印刷效果好,速度也快,成本相应的也减少了。如此一来不仅方便了自己,也造福了更多的读书人,而且更利于文化的传播。
制作铅活字的材料淑云也知道,就三种金属——铅、锑、锡,自己只要把这三种金属的特点和样子告诉铸造的工匠,至于搭配比例,到哪去找,那就是他们的事了。淑云只负责检验成果。
至于油墨,现在就有,而且还不错。如果到时发现不好用的话,大不了再让他们改进改进。可不要小瞧这时候的工匠,那手艺都是一代代传下来的,棒着哪,要是他们也有很高的文化水平,想必不会比后世普通的科学家差。
感谢书友暮色扰扰,晚空坠星,爱你的宝贝小猪,打赏作品100币。(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本书来自品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