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库全书 > 历史军事 > 大明的工业革命 > 第五百七十三章 正赋、耗米、私费

第五百七十三章 正赋、耗米、私费(1 / 1)

坐在凉亭内的朱舜和太子朱慈烺,用一条阳谋削弱了东林党在山海关内的势力,心情大好的让人拿来了一壶好酒。

一碟茴香豆,一盘小黄鱼。

只有简简单单的两个菜,朱舜和太子朱慈烺这顿酒喝得却是津津有味,感觉比东林党摆了几十道菜的宴席还要美味的多。

没过多久,晒黑了不少的顾炎武拿着鱼鳞册走了过来,以他现在和太子朱慈烺的关系,完全可以随便坐在凉亭内直接喝酒。

从这件事就看出来顾炎武和黄宗羲两个人完全不同了,要是黄宗羲在这里,都不用太子朱慈烺招呼直接就坐在了凉亭内的石桌上。

自饮自酌,津津有味的喝起来。

顾炎武可就不同了,太子朱慈烺都主动让他进来喝酒了,顾炎武还是恭恭敬敬的站在凉亭外,看着朱舜和太子朱慈烺两人在那喝着上好的黄酒。

这瓶黄酒还是顾炎武从京城的柳泉居带来的,顾炎武同样是对味道绵柔的柳泉居黄酒情有独钟,听说朱玉喜欢喝这个酒,就把所剩不多的柳泉居黄酒全部送给了朱玉。

没想到他带来的柳泉居黄酒,兜兜转转,最后落在了朱舜和太子朱慈烺的酒桌上。

朱舜和太子朱慈烺坐在凉亭内,顾炎武站在凉亭外,三人开始正式商量密云县土改最后一件事,也是提现成效的一件事。

起课。

太子朱慈烺亲自给朱舜倒了一杯酒,放下酒壶,看向了凉亭外的顾炎武:“大明的课税是怎么收的,宁人先给介绍一遍。”

顾炎武点了点头,开始如数家珍的介绍大明各县收缴课税的方式,如数家珍到让很多三班六房的户房掌案都自愧不如。

顾炎武整理了一下仪容,脸色郑重的开始介绍了起来:“大明的课税一共收缴两次,分别是夏税和秋粮。”

“每一次收缴的课税又分为三种,第一是正赋,第二是耗米,第三是私费。”

“这个正赋就是各县县衙收缴的正式课税,收缴多少每个县都不一样,就拿过去的密云县来说。”

“正赋是一石三斗,也就是说每一百斤粮食老百姓就得上交三十斤的粮食。”

一石三斗!

太子朱慈烺在顾炎武讲述大明课税以前,自己心里已经有了一个预期,一石二斗就已经了不得了。

没想到密云县的这帮子贪官污吏,竟然把正赋收缴的这么高,达到了惊人的一石三斗。

太子朱慈烺现在可不是什么都不懂的何不食肉糜,他这一段时间亲自参与了耕种,知道老百姓能够种出一百斤粮食的成本有多高。

租借耕牛良种等等全部加起来,一百斤粮食里最少是有二十斤粮食的成本,密云县的贪官污吏们竟然把正赋收到了三十斤。

也就是说,还不算耗米和私费,老百姓辛辛苦苦一年到头种出来的粮食,一下子就没了五成。

太子朱慈烺突然有一个感觉,县衙里的贪官污吏杀的少了,再多杀一倍也不嫌多。

顾炎武在说正赋的时候一直在注意太子朱慈烺脸上的表情,虽说太子朱慈烺没有什么表情,但从他停止喝酒的动作来看,应该是勾起了对各县贪官污吏们的杀意。

说完这个正赋了,接下来就是介绍耗米了:“这个耗米,顾名思义就是说粮食在运输到各地粮仓的损耗。”

“毕竟,粮仓入库的课税粮食是有规定的,一百斤粮食的课税,入库时就得是一百斤。”

“如果只从老百姓手里收缴一百斤粮食,在运输的过程中人吃马嚼的,到了粮仓明显就没有一百斤了。”

“这个过程中的损耗就叫做耗米,一般都是算在官僚乡绅们的头上。”

“从来不肯吃亏的官僚乡绅们,怎么可能把耗米算在自己头上,便以征收耗米的名义继续算在了老百姓头上。”

太子朱慈烺突然插了一句:“密云县的耗米是多少。”

顾炎武回答道:“一石一斗。”

太子朱朱慈烺听到一石一斗的耗米,呼吸都停顿了,差点没把手里的酒杯给摔在地上。

这又不是把粮食从京城运送到一千里以外的山海关,在这个过程中的损耗怎么可能达到十成一,只不过是运送最多一百里以外的各个州府的粮仓罢了。

在这个过程中的损耗,一百斤粮食有一斤就不错了,官僚乡绅们向老百姓征收十斤,剩下的九斤毫无疑问都被他们给贪墨了。

九斤粮食看着不多,但这是一百斤的九斤,也就是说官僚乡绅再次从老百姓头上搜刮走一成的粮食。

老百姓手里只剩下四成了。

这还没完,顾炎武继续说道:“正赋、耗米征收完了以后,还有一个私费。”

“这个就是官僚乡绅们明目张胆的贪污粮食了,这个私费说白了就是好处,也就是说官僚乡绅征收粮食忙前忙后的总不能白干。”

“不能白干的好处,明显是不敢找朝廷要,毕竟朝廷每个月都会发给他们俸禄。”

“好处不敢找朝廷要,就是找老百姓伸手了,也就是所谓的私费了。”

太子朱慈烺再次插了一句:“密云县的私费是多少。”

顾炎武说了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数目:“一石一斗。”

太子朱慈烺听到这个一石一斗,再也忍不住了,手里的酒杯直接摔在了地上,摔了一个粉碎。

就算是把酒杯摔碎了,也没能平息太子朱慈烺心里的愤怒:“这也要一石一斗,老百姓还要不要活了。”

太子朱慈烺说出这一句老百姓要不要活了,倒不是为了渲染老百姓的苦难,而是根据他自身切身的经历说了一句实情。

私费也要一斗的话,老百姓手里的粮食就剩下三成了,他们还要养活一家老小,还要储备一定的粮食用来备荒。

毕竟现在的大明灾害频发,不储备一点粮食留到荒年吃的话,一家老小肯定挨不过荒年。

可就这么点儿三成的粮食,一家老小平时吃都不够,哪里还有余粮去备荒。

最新小说: 我在大唐有块田 疼你入骨 柯南之我懂兽语 漫天风飘絮 星际童话 大明:史上最强皇帝 流放宁古塔后,我靠科举改换门庭 三国:猛将横行 [综英美]小丑竟是我自己 断袖相公,乖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