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二十三粘糖瓜
要知道,眼看着就要进腊月里了,每家每户都会忙着准备过大年,香玉也没那闲功夫理搭理这些时不时就来个坏心眼的人。【最新章节阅读.】现在送他们进京再合适不过了。
“谭大哥,从今儿咱们秋天保存下来的青菜吧?”香玉开心地说,她为了这一天可是准备近一个秋天。
谭墨笑着捏了捏她的鼻子,“都听你的。今年我们要过个热闹的大年。”
香玉扬起下巴道:“那是!今年是我进你们谭家门的第一个大年呢,不热闹不行。”
“都听香玉的。”谭墨再次说道。
就这样,香玉开始叫人准备把那存储好的鲜辣椒和干菜拿出来卖。当然,自家吃用的先得留全了。
洛香村大集虽然建集不过是两个来月的光景,但却极具人气,因为在这集市上能买到乡下人所用的一切东西,而且价格公道,从来不收地摊费。
之所以不收摊位费,这还是香玉让谭墨跟洛宝田建议的。如今所有的集市都是收摊位费的,不收摊位费他们集市管理者们便没有收入。
收少费用,鼓励村民到集上卖东西,山上采的,地里种着,或者是绣花帕,枕头啥的。只要是人能用的,都可以拿去卖,没银钱买,以物易物也是行的。
然后,一个月统计一回,让常年摆摊的人平摊上交给朝廷的税,洛香村一文不取。但是管理者们的工钱还是要的,像打扫啊,维持秩序呀都不能少。这工钱是来赶集的卖家主动捐的,每个集市都会放一个大木头箱子,一文两文都行,不给也行。
随着头一个月没人给,到第二个月村里的五个管理者们都能拿到五文钱的工钱,说明这个法子还是可行的,也激活了管理者的积极性。想要工钱多,就得多干实事。虽说,村子里没有因大集多了收入,但村民的荷包却是鼓起来了。
人穷志短这话一点都不假,以前大家伙儿一年到头家里攒不下几文钱儿。村里的一些集资活协啥的,死也不交。可是现在不一样了,一个月下来只要家里人不懒,扣除吃用至少能剩下个十来文。没有手艺没有地,也没事儿,可以到集上给那些拿不动的人送货,卖点力气就能赚出吃喝来。
就这样,洛香村的人慢慢地都有了余钱,特别是那些会制香的,有小手艺的。不但在自家门口的大集上常年设摊子,开铺子,年底还天天去赶集。一个月下来比平时一年赚的都多,脸上的笑就没断过。
不知道有多少记得这些其实都归功于香玉这个小娘子。但香玉不在乎,她在乎的是出门就能买到自已想要的东西。
谭香园在集市上有自己固定的铺子,这铺子是整个集市最大,卖的东西也是品质最好的。
赵全现在是铺子的管事,冬天农活不忙时,其父赵大也过来帮忙。这里还收了两个小伙计,都是临近村子里的,平时小伙计住在铺子里。
今天是收拾埋在草木灰里的辣椒的日子,但在这之前,可以先处理一批长势良好的蒜苗。这些蒜苗虽是水培的,但长势极好,由于少见阳光颜色有些黄,更显娇嫩。
香玉让人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半,又分出三分之一来拿去集市上卖,就卖五文钱一斤三文钱半斤。
老实巴交的赵大算不过账来了,“少奶奶,这,这账算得不对呀。五文一斤,那半斤不是两文半吗?”
赵全却是眼前一亮,“妙呀,少奶奶的点子真好,就这么卖。以后咱们铺子里其他的东西也能这样卖,唉,我咋没想到呢。”
看赵大一脸懵的样子,香玉笑道:“赵大哥,一会让赵全给解释解释,这小子可是经商奇才。以后咱们谭香园的生意就全靠他了。”
赵大虽然不懂经商的事,可听到香玉夸奖儿子还是很自豪,用蒲扇大的手连连抓着头,“嘿嘿,都是,都是少奶奶和少爷教导的好。要是没来谭香园,咱一定能不能吃的上饭还不一定呢。”
赵全再聪明也还是个不大的孩子,听到大家都这么夸他,倒是嘿嘿笑着不好意思了。
从这里香玉看出赵全是个人才,便有意将生意上的一些事交给他来做,她和谭墨都不想将过多的心思花在这上面。
鲜椒只清理出了一部分,便有小半车之多,可见这一个原本的游泳池里埋了多少菜了。
同样拿出三分之一的量,加上先前的蒜苗让青竹先行送到年掌柜那里。估计年掌柜都有些急了,多久没给他们新菜了?
清理出来的鲜椒也有三分之一是不能食用的。有些严重缺水已经干扁了,也有的水份过大,烂了。
洒水的工作都是由赵家父子做的,他们很自责,这一看就是没有撒好水呀。
香玉笑道:“不怕,不怕。我原先以为有一成好的就不错了,现在看来比我预想的好太多了。咱们总结经验,明年再接再厉就是。”
当然,这些辣椒卖的价格都不低,比之蒜苗要贵一倍有余,这个时候怎么卖,他们都是赚的。
香玉决定中午就炒鲜辣椒吃,要是那蒜苗卖不完,晚上再吃。
午饭时分,青竹回来了,如今的他完全褪去了江湖人的骄傲,彻底成了农家汉子。好像还对这样的日子乐此不疲。
不过,一起来的还有年掌柜,他一来就抱怨香玉还藏着这样的好东西不给他。当香玉跟他说还有不少辣椒后,他死皮赖脸地要包圆了。
香玉拗不过他,留下自用的只好答应。不过,储存方法并没有告诉外人,这些辣椒在挖出来后都是清洗得极为干净。
当天有不少手里有余钱的人买了新鲜物,但到第二天再来买就没了,没买到的后悔不已。从这开始,凡是谭香记铺子里出来的新鲜东西,都会抢购一空。
很快就到腊月二十三了,也到了传统的祭灶的日子。
牛佳燕在进入腊月里便被家人接回去了,如今牛大勺再也不担心。留下话多的花倾城等人在家打扫昨天没扫完的犄角旮旯,香玉带着两个小丫头上村里大集上置办年货。这首先要买的就是粘糖瓜,这可是祭灶王爷必须用到的。
说到腊月里的集,这里还有一句俗语,就叫“进了腊月遍地集”。也就是说到了腊月里,无论里你去哪个集市,不管是不是逢集的日子,都是人山人海的。
再说粘糖瓜,这可是小红最爱吃的。她很好奇地问:“香玉姐,你会不会做粘糖瓜啊,可好吃了。”
香玉笑道:“你以为我是万能的啊,啥都能做?这糖瓜做起来可有讲究呢,我不会。小花,这些日子你在家有没有打听到谁家的粘糖瓜最好?”
小花立马嘿嘿笑道:“就知道香玉姐回来要问的,我都打听过了。咱这十里八村粘糖瓜最好的就是糖瓜张了。前些日子糖瓜张刚在咱们大集上租了咱们的小铺子,正式在这里开店了。”
“好呀,以后小红吃糖可有地方去了。”香玉打趣道。
“香玉姐,我又不是孩子了。”小红扭捏不已。
在私底下她们都还是叫香玉姐的,叫起来倍觉亲切。
三人就想买糖瓜,再买点祭灶用的香,其他的家里都有。腊月里果然遍地集,天还这么早,来赶集的已经不少了。
糖瓜张的铺子很好找,店门前挂着一张随风飘的布帆,上面画着一个大大的糖瓜,然后才糖瓜张三个字。
香玉她们还不是最早来的,腊月二十三这天就属沾糖瓜卖得最好了,其次就是祭灶用的香。
“哇,这糖瓜还真漂亮!”香玉被这些糖瓜吸引了。
说是糖瓜却并不都是像那种南瓜形的,有长条的,也有普通圆段形的,圆形的,反正看上琳琅满目的样子。
这糖瓜是用黄米和麦牙熬制成的粘性很大的糖,因为冬天天气冷,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小气泡,吃起来脆脆的,酥酥的,别有一番风味。
面对满眼的糖瓜两个小姑娘一人抱了一个大的,如真正的南瓜那么大的糖瓜,眼睛冒着星星看香玉,“香玉姐!”
香玉无奈地摇头,“你们呀,还说不是孩子呢。好,买,都买!咱们家以后每年到了腊月二十三都人手一个这么大的糖瓜。去问问店家有没有这么多!”
“好,好呀!”饶是这样,小红和小花将手中的糖瓜还是舍不得放下,两人急乎乎地往小店里跑。
香玉这才好好的打量起这些糖瓜,都是清一色的偏黄的奶白色,这也是正宗糖瓜的颜色,有的沾了芝麻,有的没有。但这些糖瓜在香玉的眼里好像还少了些什么。
糖瓜张的一双儿女在一边张罗的生意,他们刚来不久,还不认识香玉,但知道这位是估计是个大买家,便客气地给了她一个小板凳。
香玉看他们在给那些拿着小钱来买糖打牙祭的更小的孩子包糖时,自语道:“这糖瓜要是有颜色就更好了,孩子们会更喜欢吃的。”
这话被刚做好一批糖想出来看看大主顾的糖瓜张听到了,忙拱手道:“这位太太,您说糖瓜也能有颜色?还请您指教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