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苦毒傲雪,2008-07-2517:43:38
“苦毒”,在中文辞典里找不到这个词,因没有现成的词相对,故此,是翻译过程中照字面的意思特造的。因为是新造的词,因此我们对它的理解会含糊不清、把握不准。苦毒原来的词是有“苦味的”、“有毒的”、“尖刻的”、“苦辣的”的意思,在其它几本新译本中被翻译成:刻薄、恶毒、苛刻、怨恨。综合这些近义词,我们对“苦毒”的理解就更清楚了。
苦毒——就是人在心里深怀怨恨,从而待人、说话冷酷无情,过分苛刻,使用心术、手段、阴险狠毒。它发自内心,是心灵的产物;却以语言、手段表现出来。
天真的人看到这里可能会大吃一惊:这么丑恶、苦毒,这东西恐怕不是对教会讲的吧,教会的人怎么会“阴险狠毒”呢?是对外邦讲的吧?不对!
“一切苦毒、恼恨、忿怒、嚷闹、毁谤,并一切的恶毒,都当从你们中间除掉”(弗4:31)。这里的“你们”就是指着教会说的。
如果我们能够解剖,将它拿出来展览的话,我们就知道它有多么可怕,是一件很恐怖的罪!
中国历史上有一件“名垂千古”的事,成为苦毒的经典之作:汉朝汉高祖刘邦宠爱戚夫人,欲立戚夫人之子为太子,皇后吕雉对戚夫人极为嫉妒、恨之入骨,常常明争暗斗,结下了不解之缘。刘邦死后,工于心计、阴险毒辣的吕后为了夺权和报复,将久积的怨恨,发泄得惊天地、泣神鬼,在世界历史中可算为绝无仅有,令人毛骨悚然——她以极其残忍的手段毒死戚夫人之子赵王如意,又将戚夫人四肢砍断,挖去眼睛,弄聋耳朵,灌药毒哑她,把她放在猪圈里与猪同养起来,命人称她为“人彘”。一个大美人变成怪物,躺在猪粪中,让猪踩踏。当吕后的儿子孝惠帝看到这个披头散发沾满猪粪,无手无脚的一团肉在粪堆里呻吟哭泣时,也觉得惨不忍睹,大哭着说:“这简直不是人干的!”
这事与教会有何关系?在圣经的历史书中告诉我们,真是放之宇宙、历史中而皆准的,任何的事过去、现在、将来都能证明真理是真的。不只以色列的历史反映出真理,任何的历史事件都能反映出真理。属灵的律存在于任何的时间空间。
这讲明苦毒是从生怨、积怨、嫉妒、怀恨中发展起来的,也讲明苦毒是有何等的残酷:有何等的杀害、毁坏之能。可能,教会不会出现动真格的残酷,但它在属灵下所发生的残酷,比这个有过之而无不及。看看今日的教会,因分争、嫉妒、苦毒而出现的拉帮结派、分裂对抗,不就是好象在耶稣的身体上分裂他的肢体、残害他的肢体一样吗?如果我们能有属灵的眼睛看今日教会的现状,我们也能看到惨不忍睹的景象。
苦毒是怎样产生的呢?
“你们心里若怀着苦毒的嫉妒和分争,就不可自夸,也不可说谎话抵挡真道”(雅3:14)。这里清楚讲明,苦毒以嫉妒表现出来,那么苦毒和嫉妒就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嫉妒是一种心态,苦毒也是一种心态;嫉妒是人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苦毒是把这种怨恨发展得更深,成为阴险狠毒。嫉妒的发展,就是苦毒。圣经说:“嫉恨如阴间之残忍(歌8:6)”。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苦毒为什么这么残忍。
另外,人们在平时利益上的冲突、关系上的误会,形成了矛盾、纠纷,又不肯饶恕,日久积怨,又“不解怨”,逐渐成为怨恨,然后演变成心怀恶毒的发展过程。
圣经说:“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罪既长成,就生出死来”(雅1:15)。它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人的恶,在心里怀胎、生长出来的毒瘤,是恶生长的必然结果。
有一次我与外教会的姊妹交谈,无意中涉及到这个教会的领袖,她就讲他怎样怎样不好,使我对这个领袖没有好感。后来有一次培训会,我有机会遇到这个领袖,我细心观察,发觉他的为人很好?再同许多其他同工了解,才清除我对他偏见的印象。后来我才知道,那个姊妹与他多年不和。我就想:是什么使那个姊妹形容这个弟兄好像头上长角的魔鬼呢?就是苦毒!我们平时在私下散布的论断、闲言碎语、怨言、谣言,有多少的苦毒呀!在这些毫无根据的谗言、毁谤里,那个人已经变形,不再象人,象个怪物,象个“人彘”。
有一个作同工的姊妹,别人提她一次意见,她就把恨埋藏一次,日积月累,后来就大吵一场,同其他教会同工翻脸,教会就分裂了。
由苦毒发出的分争、反叛、分裂、争竞,教会被肢解,如戚夫人被砍断了手脚,在呻吟哭泣!
我很容易在听到别人的劝勉、责备时,积蓄苦毒的。有时有谁向我们提了一些合理的建议,我们面子上受不了,反倒怪罪那个人,怨恨对方,在这样乖谬的心理里,苦毒就由此而生,这乖谬的东西是什么?以赛亚书十九章十四节透露了魔鬼中有一种叫“乖谬的灵”,它专门使人做出荒谬反常的事。
有一次我默想,施洗约翰的死,对我们有什么属灵意义的时候,我突然间在某种意义上明白了约翰的死。约翰是因为责备希律王娶自己的嫂嫂,而得罪了希律,因而就被下监了,在一次代表高举自我的“生日”宴会上,把约翰杀了。
希律,代表在我们身体中作王的情欲,在人情欲本性上,人是不喜欢听责备的话。“不要责备亵慢人,恐怕他恨你”(箴9:8)。希律听到施洗约翰的责备时,就生气、怀恨,把施洗约翰下在监里。每当有人责备你的时候,便有恨、生气在心头,就是把那个人下在监里(太18:28-30),这个“监”就是你的心。这些恨在你身上:可能暂时隐藏着,没有表露出来。一旦遇到某些机会时,它就演变成杀人的行动。恨一个人与杀一个人是不远的,因此圣经中把它们看作一回事。希罗底代表着什么,它代表的就是苦毒(魔鬼),它最喜欢“希律”(情欲作王的人),它就是要与恼气、怨恨联姻,假如你是一个喜欢长久生气的人,那么“希罗底”(苦毒)就会向你求爱,如果你长久生气以至怀恨,那么“希罗底”就同你结婚了,一旦你同责备过你的人有矛盾,一旦遇到你心情不好,脾气发作,苦毒(魔鬼)这时就会火上加油,会向你的心说:“这人实在可恶,他常常针对你,你要给他点颜色看看”。你就在“希罗底”的诡计、网罗面前就范,你就会无名火起,就会对你“心监”中怀恨已久的“施洗约翰”说出伤害的话,用手段做出伤害的事来,许多事件就是这样发生的。
因些在神的诫命中有一条“生气却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也不可给魔鬼留地步”(弗4:26-27)。另一个译本这样说:“不要因生气而犯罪。不可到日落西山时,还是忿忿不平,这样魔鬼就会更有机可乘,使你们犯大罪了”(当代圣经),就是这个道理。
生气本来并不犯罪。耶稣看到圣殿成为贼窝时就生气。但是如果让自己长时间生气下去,就会被魔鬼所利用,就会有恨在心中不知不觉酝酿;这时就犯罪了,这恨还会继续发酵,成为苦毒,这时,我们的行为、语言就带出了杀害、毁坏的能力来。就是这么一个过程,使你犯大罪也不自知,与神为敌也不自知!我相信吕雉也曾经有一个天真烂漫的童年,在纯朴的乡村也曾经是一个纯洁温柔的少女,她勤于耕种,乐于助人(见于《史记?高祖本经?吕太后本经》)。她成为一个震惊中外的毒妇,是因为她入宫成为王后后,在宫庭中参与许多争权夺利、明争暗斗的事,与人有许多矛盾、冲突,她生气、嫉妒、怀恨、怨愤,日积月累,就这样使一个本来善良的乡女成为一个苦毒的妇人。
如果我们的生气、怨气、恼气、怀恨……不及时在心中清除的话,它就象一个癌细胞一样,在心中繁殖起来。也象圣经比喻的一样:酵是会越发越大的,罪也一样。有一日癌细胞生成瘤子,就生出了死来。争辩升级成分争——分争升级成伤害——伤害升级……杀害(他人)
生气——争辩——怀恨——分争——苦毒——伤害……
生气升级成怀恨——怀恨升级成苦毒——苦毒升级……生出死来(自己)
我们的苦毒在分争、嫉妒、争竞中培植起来,然后又发出更大的分争、嫉妒、争竞,成为一个恶性的怪圈。苦毒,是魔鬼的酵在发臭的表现,是人心灵垃圾积累日久沤出来的毒气。恼怒者一般是恃强行事的强者,它一般是以勇力、暴力行事,是明着来;但苦毒一般是弱者所为,要靠阴险狠毒成事,暗地使坏。
心胸狭隘、嫉妒成性的人最容易有苦毒,也最为苦毒……
苦毒表现得最为强烈的地方就是利益之争最激烈的商场和权力之争最为剧烈的官场,是利益和权力争夺的集中地,因而最苦毒的人莫过于有些商界的人物和政界的人物。……
无须忌讳,在教会中也存在权力之争,有时甚至相当炽热。何处有争斗何处就有苦毒,因此在教会领袖层面的人,在某种情形下更容易苦毒!!!
在街上,两个分别不同教会的、有矛盾的领袖不期而遇,其相互冷漠的一瞥,包含了多少怨恨、多少苦毒;
同一教会的领袖与领袖的争权排挤、教会与教会争地盘之中,埋藏了多少苦毒;
在教会中飞来飞去的“火箭”,刻薄的论断、闲话、怨言、谣言……蘸瞒了苦毒的毒液。
教会中最多的苦毒是用语言表达出来的。
“他们磨舌如刀,发出苦毒的言语,好像比准了的箭(诗64:3)”。
“他们以锋利的舌头把我砍倒,苦毒的话象箭一样直刺我的心窝”(当代圣经译本)。
苦毒人的言语必然象刀一样锋利。大卫常常饱受这些刻薄毒辣的语言攻击。
“一切恨我的,都交头接耳地议论我;他们设计要害我。他们说:‘有怪病贴在他身上,他已躺卧,必不能再起来’”(诗41:7-8)。
“有许多人议论我说:他得不着神的帮助”(诗3:2)。
“啊哈,遂我们的心愿了……我们已经把他吞了(诗35:25)”……
有时有谁得罪了自己,忍不住我们就想用苦毒(刻薄、恶毒)的话去杀人。在教会中,许多苦毒的言语,使人受到极大地伤害,甚至足以将他杀死。教会有多少的分争、论断、怨言、争竞就是从苦毒中发出的!
更有甚者,有一些苦毒竟使用手段计谋。正如希底罗设计杀害了施洗约翰,以色列人设计杀害了许多先知,大卫也呼叫说:“他们设计要害我”。在天主教的历史中,充满着这样的事例。今日的教会也不例外,有不少设计陷害他人的事,例如有一些反对方言、反对灵恩的教会,把别人赶鬼、或内在清理的场面摄录下来,向其它教会控告说:“这就是所谓的圣灵充满”。
用假见证,不实之词陷害其它教会的事比比皆是。
还有一些觉得自己代表正统的“大教会”,与政府共同设谋,去逮捕家庭教会的领袖,设计拆毁他们的教会。
我们也要喊出来:“这不是人干的!”对,是魔鬼干的!
我们要揭穿苦毒背后的属灵本质,其实它就是魔鬼自己!
假如我们为了一点点的利益,一点点的权力,就去“革”别人的命,那么神将来会怎样“革”我们的命呢?因为我们怎样对人,神就会怎样对我们。为了将来的审判,我们,尤其是领袖,要好好思想这个问题!
要防止苦毒在心里长成,就要常清洁内心,所谓真正的“灵修”,就是我们内心要象有一个雷达,时常搜索灵里有什么隐藏的怨恨、什么“积压”的怒气,这些渣滓及时清理。我要把里面的怨气、不满化作交通、建议、提意见,另外就是饶恕,从心里奉耶稣的名赶逐一切怨恨的意念(苦毒的灵),不让它存留在心里。只有这样防微杜渐,不让一点点的不快、不平、生气、怨气有机会发展成为怨恨、苦毒,才能有效战胜苦毒。
按属世的处世哲学,我们对谁有意见、有谁得罪自己,是不敢提、不愿意提、不好意思提,只埋在心里,甚至发展成斗气。这些东西就在日后沤成苦毒的垃圾。因为我们这样的处世方式,是属魔鬼的,因为只有透过这样的属世的处世方式,魔鬼才可以作工,这就给魔鬼留了地步。但圣经怎样说呢?“倘若你看到弟兄有什么不对,你就去,趁着只有他和你在一处的时候,指出他的错来,他若听你,你便得着了你的弟兄”(新译本,太18:15)。属灵的处世方式,却与魔鬼之“道”恰恰相反,什么都面对面交通。提意见,提对了,就诚恳认错;提错了,消除了误会,彼此认错、彼此原谅,就什么都化解了,魔鬼就作不了什么。默想与祷告:
我们生活在那“恶者”躺卧的世界,我们的心思为人无不带着那“恶者”的影响,为此,我们就要更加警惕我们心灵里这片“宝地”,有没有为魔鬼所沾染,因为这是一个重要战场,为“兵家”必争之地。因此,我们要好好为主和自己守好这“圣地”!
亲爱的天父,我承认我们的软弱和败坏,承认我很多时候是心不圣洁的罪人,求祢赦免我的罪,求圣灵帮助我,察验我内心的不义:嫉妒、怨恨、狭隘、苦毒等等的罪。帮助我更深的、更彻底的清除这些灵里的渣滓,我愿意成为一个充满宽恕、爱意、怜悯的人,阿们。
yangguoyun2007-9-1916:36
第六章论断
我们常常在教会里听到叫人不要论断的讲道,但论断却没有因此而终止。原因之一便是因为我们并没有真正认识什么叫论断?它是怎样发生的?因而一切的讲论呼吁,都只是无的放矢。
查根究底,论断是什么?《辞海?词语分册》注释:“论”,有评定、定罪的意思,如“论功行赏”、“与窃罪同论”;“断”,就是判断、推断的意思。综合来解,论断:就是推论(或推测)判断(见《现代汉语词典》)。这不是我个人的解释,而是公认的解释。再查希腊原文,论断,有审判、断定的意思。例如:“人若批评弟兄,论断弟兄,就是批评律法,论断律法;你若论断律法,就不是遵行律法,乃是判断人的(雅4:11)”。好了,这已足够我们准确把握这个词的原意了。
好多人以为,论断仅是某种讲论,是言论的问题,因把“论”解作为议论,这都是错的。当然,论断有时候是以讲论来表现的,但却不是它的真正形态。圣经把论断的表现形式深刻准确地定义了出来:“所以,什么都不要论断,只等主来,他要照出暗中的隐情,显明人心的意念。那时,各人要从神那里得着称赞”(林前4:5)。这里清楚的表明,论断是以其隐蔽的意念存在人心里的。另一段经文更加直接:“我这自由为什么被别人的良心论断呢?”(林前10:29)
既是一种判断,那么它就是一种心理活动。
论断——是一个人在心里对某人某事的一种判断、审判、定罪。
有一个女人,来到耶稣的脚前哭泣,用眼泪洗耶稣的脚,又用头发擦干。“请耶稣的法利赛人看见这事,心里说:‘这人若是先知,必知道摸他的是谁,是个怎样的女人,是个罪人”(路7:39)。这样,圣经就把论断的存在动态揭露了出来——这个法利赛人,看见耶稣这样的举动,就推测:人人都说这个人是个先知,如果他真是个先知,就应该知道眼前这个女人是一个罪人了,但耶稣却让这个不洁的人摸他(因为这是违反法利赛人的规矩),证明这个人并不知道这女人是何人,也证明他并不是先知。法利赛人从心里就这样论断耶稣:他并非是先知。
论断是如何产生的?
我们看到、听到、(灵里)感到,掌握了一点资料,然后猜想、推测、判断的过程。
看到:耶稣任由一个污秽的女人触摸,并不拒绝。
猜测:如果他是一个先知,就不应该如此有失体统,恐怕是因为耶稣不知道这个女人是什么人。
推论:既然这个女人他都不知道是什么人,说明他没有先知的恩赐(灵)。
判断:证明他不是先知。
这就是论断的四段式:一点资料——猜测——推论——判断。论断就是这样发生的。
简单地说,论断,就是把猜测当作了事实,让猜测不加证实就当作了结论。
圣经为什么严严地教我们不要论断?因为凡神说“不要”的背后,一定有一种危险有害的东西。究竟它是什么?连圣经都要提醒我们留意它?——不是论断本身,而是魔鬼!
人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猜测,这本来没什么错,但它却很容易被魔鬼所利用。我们并不是全知的,因此我们的猜测往往与事实有很大出入。然而,有一种东西使我们自信我们的猜测便是事实,无形中便是以“全知”自居,也就是说,自以为“神”;
推论,就象是法庭上律师的推理,因此,我们在推论的时候,就是对人的审判。这也是代替了神,谁可以审判呢?连天使、魔鬼(它只能控告)都没有权审判,只有神。只有神是全知的,他的审判才是最正确的,判断,就是定罪。而我们用不实的猜测去判断,得出来的一定是糟糕的结论,这样定人的罪,一定是不公正的,因此人无权定罪。这三样都是僭妄神的罪,“设立律法和判断人的只有一位,就是那能救人也能灭人的神,你是谁,竟敢判断别人呢?”这就是人僭越了神的权柄。
论断是从我们的判断来的,平日,我们常会发生许多这样的事,足以证明我们的判断不可靠:古籍《列子?说符》里有个故事:有一个乡下人,失掉了一把斧头。他疑心是邻家的儿子偷的,就很注意那个人的儿子,总觉得他走路的姿势、面部的表情、说话的声音都无处不象个偷他斧头的人。不久,乡下人把斧头找到了,原来是他自己上山砍柴时丢在山谷里忘记带回的。第二天,乡下人又碰到了邻家的儿子,再留心那人的动作态度,就没有一处象是偷斧头的人了。我曾经就发生过一模一样的事,我在办公室发现抽屉里不见了钱,我就对平时不太可靠的谁,想想他曾经有没有机会独自留在办公室(一点资料),如果我认为那个可疑(猜测),那么我多半就会从可疑人的话语、表情里感到有些不自在的表现(推论),进而更加从心里认定那人就是偷我钱的那个人(定罪)。但后来我不知怎么又把这些钱找到了,才知道我差一点错怪了别人。
在我小时候的旧式公寓里,楼上楼下邻舍的谈话都能听得很清楚的。有一家人。刚搬来,四口人,父亲长期出差在外,母亲是三班制的职工,大部分时间只有十多岁的两兄妹在家(一点资料)。我屡屡听到楼上的那妹妹嗲声嗲气的说话:“你不要动手动脚好不好?袜裤都给你弄坏了”。“好讨厌哦,又来我的被窝”。我所了之后吓了一跳,真不敢相信(猜测:这是对她哥哥说的)。我想他们正在做着什么丢人的事(审判),从此我认定这两兄妹是不正经的,十分轻看他们(定罪)。后来那妹妹来串门,还抱着二只大白猫,她同那猫说话,就是这样嗲声嗲气的,使我猛然醒悟,她那些话原来是对她的猫说的。鲁迅笔下的狂人,不只有其深刻的社会寓意。我从另一角度——纯病理去分析,却发现狂人是每个人的哈哈镜:
“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我想:我同赵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约定路上的人,同我作冤对。但是小孩子何以今天也睁着怪眼睛,似乎怕我,似乎害我。这真叫我怕,叫我纳罕而且伤心。我明白了。这是他们娘老子教的”。这虽是狂人的病态,但却是典型的论断心态。疑神疑鬼、捕风捉影,这就是论断的共同特征。有一个姊妹,因着两个姊妹谈话的眼神,就疑心她们在讲自己,于是就同这两个姊妹闹翻了;论断往往使我们走入迷津。走入病态的怨恨,莫名其妙地冷漠、孤独……
“大哥说,‘今天请何先生来,给你诊一诊’。我说:‘可以’。其实我岂不知道这老头子是刽子手扮的,无非借了看脉这名目,揣揣肥瘠;因这功劳,也分一片肉吃。老头子坐着,闭了眼睛,摸了好一会,呆了好一会;便张开鬼眼睛说,‘不要乱想。静静地养几天,就好了’。不要乱想,静静的养,养肥了,他们是自然可以多吃;他们这群人,又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子遮掩,不敢直接下手,真要令我笑死。老头子跨出门,走不多远,低声对大哥说道,‘赶紧吃罢’。大哥点点头。原来也有你,这一件大发现,虽似意外,也在意中;合伙吃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
这虽是对论断漫画般地的刻画,却是对论断深刻地剖析,它使人胡思乱想、无事生非、自以为是,正切中了论断的本质。我们常常自以为聪明,以为凭着自己的观察,凭着听到的一点半点话语,就能够做出结论,这正是中了自己“聪明”的诡计。有一个姊妹,她的工作和事奉很忙,有一个聚会点的同工体谅她的辛劳,就说:“我们这个点已经能照顾自己了,你省下心休息一段吧!”这个姊妹就不高兴了,她心里想“这些人成长起来了,有毛有翼啦,不需要我了,排斥我了!”从此就与他们产生了隔阂,因为她心中论断他们的爱心。我们听人的话,不喜欢听字面的,而是喜欢去乱猜人讲话背后的意思,有时我们单凭别人一些表情,一些事情的蛛丝马迹,就推论出似乎很合情合理的结论来,这就正中了魔鬼的圈套。
有一个姊妹,经济上长期有困难,某人常有捐献给她,但有一回,他看到她穿着一件名牌的运动衣,他心里就想:“我这样好的经济,尚且舍不得买这么贵的名牌,你呀是受人接济的,居然如此使用别人的爱心奉献。哼,以后我再不会奉献给这样的人”。打那以后,他很久再没有接济她。好长一段时间后他才知道,原来那套运动服是她参加一项公益活动的奖品。
有一次教会集体劳动,收割教会的一块田,很多弟兄姊妹都在一起。有一个领袖(我)原来与众人都很谈得来,与众人的关系很好。那天他却很少说话,只是默默收割。后来一传十、十传百地说开了:某人已经变了,已经失去了起初的爱心了,再不是以前的某人了等等。这个领袖知道后伤透了心,幸好主搀扶着他。原来那天他正在发高烧,为了做榜样,他挺住参加收割,并不让人知道。后来做了很多工作,才化解了这些论断。
我们知道一点资料,然后去猜疑,这时魔鬼开始工作,它利用人自以为是的骄傲来推论,然后它暗中为你作出似是而非的判断,这样就陷你于论断的罪里而不自知。有一句从许多生活经验中产生出来的俗话,形容论断是非常贴切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说明我们心里所猜度的,往往与真实的情形相差很远。我们也常常经历到这种事实。魔鬼正是利用人所喜欢的猜测,作为圈套让人去钻,论断的阴险就在于此。
论断实际上是非常荒诞的病态心理。除了《狂人日记》外,我再举个例子:有一则外国幽默就是典型地证明——有一个人想挂一张画。他有钉子,但没有锤子。邻居有锤子。于是他决定到邻居那儿去借锤子。就在这时候他起了疑心:要是邻居不愿意把锤子借我,那怎么办?昨天他对我只是漫不经心地打招呼,也许他匆匆忙忙。也许这种匆忙是他装出来的,其实是他对我不满。什么事不满呢?我又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是他自己在多心罢了。要是有人向我借工具,我立刻就借给他。而他为什么会不借呢?怎么能拒绝帮别人这么点忙呢?而他还自以为我依赖他,仅仅因为他有一个锤子!我受够了——于是他迅速跑过去,按门铃,邻居开门了,还没来得及说声“早安”,这个人就冲着他喊道:“留着你的锤子给你自己用吧,你这个恶棍!”
这幽默所讽刺的就是我们所熟识、又常见的思维方式:“这个人最近好像很少同我打招呼,是不是我得罪了他呢?就算我得罪了他,也不应该这样的脸色呀?这个人真小气!”又或者:“他不理我,为什么呢?听说他最近升职了,恐怕再也看不起我们这些草根阶层了,原来他是这样势利的,哼!”想到这里,就恨不得去揍他一顿。为什么我们不发觉我们论断别人非常可笑呢?就是因为魔鬼!它用障眼法,使人不知不觉、糊里糊涂地认为自己的猜测、想象就是事实,从来没有人对这种荒谬的思维过程产生过怀疑。
有时论断是透过我们的眼睛——看,得到的一些资料而产生的。
“眼睛是身体的一盏明灯,如果你的眼睛是健康的,那么你的整个身体也就会充满光明;如果你的眼睛有病,那么你的整个身体也就陷入了黑暗。如果你内心仅有的光明,实际上只是一片黑暗,那黑暗是多么地漫无边际啊!”(普通话本,太6:22-23)。
如果一个人带着不正确的眼光去看事情,一定会有偏见、误会、论断积在心上,这些都是黑暗的东西。正如一个人带着黑眼镜看东西,那么他看到的东西就是灰的。这些景象落到心里,心里就是一片灰色。我们的心正不正确,就看我们是怎样看的。比如,有一个姊妹,很有怜悯施舍的恩赐,多多地施舍给弟兄姊妹,但有人看到的不是爱心、行道,而认为是笼络人心、为自己积蓄势力等等;法利赛人从耶稣的神迹中没有看到神的同在、神所差遣的儿子的见证,他们看到的是耶稣在蛊惑人心、对法利赛式的宗教体系的危害。那么这黑暗有多么的大呀!
我们看一件事,是很喜欢从坏处去想的。有一个人,有两次去找一个领袖,都刚巧遇到他在洗脸濑口,这时已经快到中午十点了,这个人就觉得这个领袖很懒、很不“属灵”,也没有把这个想法讲出来。以后就不乐意找他,不太喜欢这个领袖,最后发展到与这个领袖不和,闹矛盾。其实,我们首先不应往坏处想,为什么我们不去想,我们的领袖是不是太劳累了、或者生病了呢?为什么我们不去关心一下他,问一问呢?问一问,就能证实我们的眼睛有没有病(有没有看错)。其实这个领袖常常地透支地作工,昨晚几乎通宵赶鬼;另一次则是为弟兄处理问题,搞到深夜。魔鬼就是利用人看东西喜欢往坏处想,又喜欢把自己的看法埋藏在心里,使人产生论断、误会。如果你的看法有问题,就是你眼中的黑暗,如果把它埋藏在心里,那么它就会使你的心生出黑暗,那是多么可怕的事呀!
孔子有一次去陈国的半路上绝了粮,七天都颗粒未吃,只好白天睡觉。他的学生颜回讨了点米回来,要煮给孔子吃。饭刚煮熟,孔子在被窝里看到颜回从锅里抓起一把吃了,就假装没有看见,过了一会儿,颜回把饭端到孔子跟前,请老师吃饭。孔子就故意试试颜回说:“我突然想要敬拜上天,要用干净的饭来祝谢”。颜回说:“不行,刚才有煤灰掉进饭里,我觉得扔掉可惜,就把它抓起来吃了,这饭不干净”。孔子听了感叹地说:“我信任我的眼睛,但其实眼睛不足以信任;我信赖我的心,但其实心也不一定可靠。弟子们要记住:认识了解一个人、一件事,真是不容易呀!”孔子所感叹的,正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弱点。历史公认有高尚道德的孔子尚且如此看人,更何况我们这些末世道德已经失丧的人?
有时论断是站在个人的角度、小团体的角度看问题所致的。片面的了解导致片面的结论。往往爱听人的一面之辞,道听途说的人,最容易论断。比如:我站在这里看桌子上一个茶壶,我只看到一面,另一面的装饰我不能看到,甚至看不到壶嘴或把手,我心里就说:哼,这个废物。论断就如这样,其无知无稽一般无二。又如:神给我一个异像,要写关于从神而来的信息,而且要隐藏自己。那么从某些人看来,我这个人已经堕落了,放弃了救人灵魂的重要工作,无所事事,不知在干什么勾当。甚至有人说,我从前贪了神的钱十多万,现在正享受等等,还有更多难听的话;又比如:有一个家庭教会,他们的事工主要是国度性的:即为众教会栽培工人,这工作需要很智慧和隐蔽,连邻近的教会都不知道。但有些教会就论断这个教会:他们真无爱心,看到这么多失丧的灵魂,都不去做福音工作。周围都有很大的需要,近的不做,却偏要穿州过省,好像旅游一样。
这是因为我们之间没有理解、体谅、凡事相信的结果。我们了解得不够,又不肯凡事相信,只凭表面的、所知有限的资料去判断人,那么所做的必然是神话的反面。当我只看到桌子上茶壶的一面的时候,我不会认为它就是废物,因为我相信既然摆上桌,那一定是好的,只不过我看的不完全罢了。为什么我会这样想呢?是因为我采取相信的态度。我们在教会中,对自己所不了解、不理解的人和其它教会都要采取凡事相信的态度——相信自己的神也是他们的神,会带领他们;相信神也在他们当中作工,他们与自己一样.爱人灵魂;相信神会对他们判断、审判。
保罗说:“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时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样”(林前13:12)。我相信将来在天堂,当所有的事都揭晓了、全知道了,所有的人都会痛心地认罪:“弟兄,以前我大大得罪你了,我以为是你错的,原来是我错了!”“姊妹,以前我的作为,大大地破坏了你们的教会,我还以为我在帮助你们,原来带来了这么巨大的亏损,我真后悔!”不错,人人都不可幸免会陷入论断的圈套里;然而魔鬼更喜欢某些人,就是那些小心眼的人,心胸狭隘的人,主观多疑的人,自以为是的人……这些人最容易陷入论断里。也就是说,论断最容易在所谓“小人”的心里产生。它不声不响地在你的心里教你去推测,帮你下结论。还使你觉得,你什么都能看透,什么事都瞒不了你,你是一个心水很清的人。魔鬼是最喜欢找这样的人,但无论是谁,我们都有这些弱点,都要警醒。
为什么我们彼此见面时尴尬?是因为当中有论断;为什么我们弟兄姊妹表面亲热,实质貌合神离?是因为当中有论断;为什么我们相处较久较近的人,反而爱不起来?是因为当中有论断;为什么教会常常会成为伤心之地?是因为当中有论断;为什么教会有许多事工仿佛怎么都使不上劲?是因为当中有论断;为什么教会之间不相往来?是因为当中有论断……
圣经一次再次告诫人们不要论断,就证明论断危害之大。它诱使人作与理解、饶恕相反的事,是与爱对抗的势力,把恨偷偷播入人的心里。目的是使人彼此疏远。彼此伤害、彼此争斗,破坏人际关系,从而使教会混乱崩溃,达到破坏教会实现异像的事工,终归一句话,就是破坏神的旨意和救赎计划。因它是在意念上作工,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就像癌细胞一样,很难找查,却有极大的破坏力,它蚕蚀人心、蚕蚀教会肢体,是与神作对的撒但势力,因此圣经明明警告,谁与论断势力合作,日后必要受到严厉地审判。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避免论断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事情,无论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都不要去下结论。如果你要去处理那件事,你都得遵循圣经的原则。就是要去核实是与否。因为我们的估计、猜测都可能有错,或者不完全对,因此不要轻易下结论。在这环节上,最容易被魔鬼利用。
“倘若你看到弟兄有什么不对,你就去,趁着只有他和你在一处的时候,指出他的错来,他若听你,你便得着了你的弟兄;他若不听,你就另外带一两个人同去,要凭两三个人的口作见证,句句都可定准。若是不听他们,就告诉教会;若是不听教会,就看他象外邦人和税吏一样”(新译本,太18:15-17)。
当我们看到别人错的时候,这里面有两种可能。第一可能是看对了;第二可能是看错了。怎样知道是他不对,还是我看错呢?就只能按照圣经这个准则去做。我们用以上的事作例子;我如果看到那个姊妹穿著名品牌的运动服,我不应该在心里自作判断,而是找一个时机,坐下来问问她,如果是她的错,我就指出她的错;如果她将衣服的来历告诉我,那么就证明是我猜错了,误会就不会发生,魔鬼就不能欺骗我使我不接济她;这样的事就完满解决了。有时论断会化妆成“圣灵的恩赐”,有一个姊妹,据说能听到圣灵的声音,说我在暗中害她,因而她对我有不可化解的怨恨和隔膜,使得本来最好的关系也破坏了。就算你有灵里的启示,知道了谁有错,我们还是要遵循这个原则,与当事人面对面核实,你要这样问:“弟兄,你最近是不是这样这样?”如果是,你就帮助了这个弟兄;如果不是,就可能是你接收到的启示是错的。因为从灵里来的东西,也有可能是从魔鬼而来,因此需要这样检验。
简明的定义是:
一些资料——猜测——面对面核实(有时要两三个人证实)——判断——定罪。
悔改,包括要从我们的思维方式上去悔改。
我们不要顺从我们情欲胡乱去猜疑,即使最适度的猜测,也不要去相信,记住,这里可能有某种欺骗。任何未经核实的猜测、闲话,都不要相信。如果我们有中间这个核实(作证)的环节,魔鬼就欺骗不了我们,因为神识透魔鬼的诡计,所以要我们这样作。
很多时候,破坏人相处的关系,是猜测。我们很喜欢“猜测”,最容易被魔鬼所利用。
我们如果把猜测积在心中,又不向当事人交通、核实、验证,就存放在我们心里,渐渐这些东西就成了误会,内心论断、控告,灵里阻隔,乃至发生冲突,纷争……假如我见到一个弟兄或姊妹,心里不快,心里有一个疙瘩的话,我就知道是魔鬼在试图利用我去实现它的诡计,我立刻要将心中这块疙瘩除去,最好透过与当事人交通,去证实自己的猜疑,建立一种能彼此交通、彼此了解、甚至能彼此指正、彼此认罪的关系,这才是彼此相爱的真正实意。这样就把这些猜疑从心里赶出去,如果没有这个必要,最好就是使我们的心凡事相信、凡事盼望的爱。
我们所看、所听,都要调查证实清楚,才能下结论。而且有许多事,我们是无法查证的,因此就不要下结论、不要论断,只等将来神的审判。
如果有一些只是听来的,没有机会去核实,或者没有必要去核实,那么我们就从心里什么也不要去推论、什么也不要去判断。现在我们就来着手清除论断,先从自己开始,把心中的猜疑,要么就去找人指出来;不能证实的、或者只是小事一桩,没必要计较,要么就从心里清除一切的猜测、判断。
十九世经一个叫史密斯的宣教士,在中国生活了多年,对中国人长期细致的观察,写了《中国人的性格》一书,我觉得此君象中国人肚里的一条虫,太了解中国人了,他的观点十分准确、精辟,我非常认同,正应了“旁观者清”这句话。他认为中国人的性格里,有多疑、相互猜忌、易于误解的特征,正和鲁迅刻画“狂人”的特征如出一辙。因此,我们中国教会,就要更加留意我们中国人的这一软弱,留意魔鬼着意从这方面对我们的陷害。
保罗在论到论断的事时说:“不要辩论所疑惑的事。你是谁,竟论断别人的仆人呢?”(罗14:1,4)。就是说,遇到我们没法证实谁对谁错的事,就不要去下判断,留待神日后去审判。我们要是遇到暂时不明白的事,就暂且放下,不加评论,不置可否。
耶稣说:“你们不要论断人,就不被论断;你们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路6:37)。你现在有否想到将来在基督的审判台前,被定罪的可怕?如果你不想神定你的罪,那么现在你就把内心所有对人的定罪放弃。否则,你将来吃不了兜着走就惨了。
默想和祷告:
1.与圣灵一道搜索一下,我内心哪里隐藏着论断,即使是经过掩饰了的?
2.我的判断有否经过核实吗?
3.我对犯过的论断感到战兢,我一定找些机会,将我的判断与当事人交通一下。如果有些事暂时还不便或不能证实的话,我就不再下结论。
主耶稣啊,我对自己曾经有过的论断感到可怕和悔恨,我做过许多祢所痛恨的事,得罪了祢。主啊,我愿意脱离这种败坏的生命,我恨恶这种生命,我不要,不要——这地狱点燃的火。我喜悦祢的真理——彼此交通、彼此理解、彼此同心。我一定竭力这样做,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