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陨铁
陨石即是坠星的另一种,是来自地球之外的“客人”。含石量大的陨星称为陨石,含铁量大的陨星称为陨铁。陨星的形状各异,最大的陨石是重1770千克的吉林1号陨石,最重的陨铁是纳米比亚的戈巴陨铁,重约60吨。
根据陨石本身所含的化学成分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1.铁陨石,也叫陨铁,它的主要成分是铁和镍;铁的含量一般在98%以上,镍的含量在4%~20%之间,所以很容易鉴别.因为地球上没有哪种矿石能够通过直接熔炼提供含量这么高而且成分均匀的镍。
2.石铁陨石,也叫陨铁石,这类陨石较少,其中铁镍与硅酸盐大致各占一半。
3.石陨石,也叫陨石,主要成分是硅酸盐,这种陨石的数目最多。
注:系统给的大多数都是陨铁,只有少部分是陨铁石
乌兹钢锭
坩埚冶炼超高碳钢(含碳1.5~2%),在公元前6至5世纪时,由位于印度西北角的Hyderabad(翻译作:海得拉巴,现属于巴基斯坦)的冶炼工人制成的,后来被售到“安息”(波斯)、条支甚或是埃及等,它们的冶炼方法是:将黑锰矿、竹炭及某些植物叶子密封在一个陶炉里燃烧加热,当这些东西熔化后,其渣滓形成一团金属,然后将此金属反复熔化、冷却四五次,最后炼成直径为5英寸,厚度为0.5英寸,重约2英镑的金属块(William.Reid的《西洋兵器大观》)。
在印度被制成的金属块,不能直接被命名为大马士革钢。它们之所以被叫做大马士革钢,是因为这些金属被贩卖到大马士革(位于今天的叙利亚境内)这个城市后,用来炼制成武器,即大马士革剑(或大马士革刃)之后,才得名的。或者应该这样说:当中世纪欧洲入侵耶路撒冷(即十字军东征)时期,欧洲人看到他们的敌人使用这种武器时,才以为这种原本原材料是来自印度的武器,就是在大马士革取材制炼的,因此就有了“大马士革钢”这个说法。至于“印度铁”,姑且是看作以这个金属块来源而进行的命名,而“乌兹(Wootz)”则可能是最原始的叫法。另外,大概是因为“Wootz”被简单翻译成“乌兹”,中国人可能不好理解,所以第一位翻译它的人,命名他们为“印度铁”,有利于理解,因此这是比较正常的现象。
镔铁
镔铁古代的一种钢,把表面磨光再用腐蚀剂处理,可见花纹,又称“宾铁”。明代曹昭的《格古要论》卷六说,镔铁有旋螺花、芝麻雪花;常用的腐蚀剂为金丝矾,又名黄矾(硫酸铁)。镔铁原产波斯(今伊朗)、罽宾(今克什米尔)、印度等地,约在南北朝时传入中国。此后中国也掌握了制炼镔铁的技术。古代中近东、南亚有花纹的钢器分为两大类:一种以印度乌茨(Wootz)钢为原料制成;一种以高碳钢和熟铁叠打而成。唐慧林《一切经音义》卷55所说镔铁“以诸铁和合”,当指后者。镔铁主要用来制作刀剑,镔铁剑极其锋利,有“吹毛透风”之誉。
中国古代关于花纹钢的记载至迟始于东汉时,在唐、宋、明、清都可见到。西晋傅玄《正都赋》说的“白辟文身“刀剑、宋沈括《梦溪笔谈》说的鱼肠剑、松文剑等都是由花纹钢制成的。
(如果鱼肠剑真的有花纹的话,那么花纹钢的出现可以推测到欧冶子时期,也就是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有可能还往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