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发域名:,免费追书。
1959年,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
1959年春节过了没有多久,大家还在赶超英美的热情中还没有回复过来突然被泼了一头冷水-中苏关系恶化。
在中苏关系中,苏联一直充当老大哥角色,突然和老大哥闹翻了,虽然没有兵戎相见,但是老大哥对小兄弟的援助全部撤回,铁厂原来的小红楼里面老毛子都回国了,顿时空荡荡。
随即全国人民要勒紧裤腰带还债了,工人阶级要起带头作用,领导干部带头工资都减半,为了还债,很多工人也主动申请降低了自己的工资和粮食供应;市面上供应顿时减少很多,为了还债,只能用粮食和副食品抵债。
整个市面上顿时萧条很多,可是很多商店和供销社都是空空,就是有钱和票也很难买到产品,大家开始了忍饥挨饿的日子。
有的工人家庭,一个工人要养活一家人的,日子更加难过啦,现在一个铁厂正式工一月只有18元,粮票供应只有20斤。
这个标准还是比较高的,也就像铁厂和汽车厂和煤矿这样国家重点工厂才有待遇,铁厂劳动强度大,比其他工厂待遇高点。要是其他的纺织厂供应还要低点,好像只有15元和18斤粮票。
而且很多工厂都取消了临时工,现在都是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的日子,加班加点干,已经请不起临时工。
在农村,全国农民都主动积极提高上缴,亩产千斤比比皆是,亩产万斤的也有不少,都在积极为国家还债呢。
最近铁厂抽调不少骨干去援助地方建设,至于去哪里?去干什么、?都属于保密。就这样还是很多人报名啦。
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好事情,有人走意味着有工作岗位要招人,也意味着房子要空出来。
铁厂的工人的房子主要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铁厂原来的工人,他们在这里干几十年啦,有的甚至是三代人都在铁厂干活,比如说马家父子就是,马家的老一辈在铁厂开建的时候就在这里做工人,一干就是60年,他们的房子都是自己买的或者盖的,那时候资本家不会为工人提供住房;
第二种就地转业支援铁厂的解放军,大概有300多人,当初大部分就是分到集体宿舍,当初是政府帮忙修建的三成小楼,这些军人后来慢慢成家了,但是这些人大部分都没有买房子,也买不起啊。都是住的是单间宿舍,吃饭都在食堂,或者在走廊做饭,大部分都战友,谁也不嫌弃谁家;
第三种是地方政府从地方调过来支援铁厂恢复建设,这些人都是街道负责安置的,当初政府没收了很多资本家和国民党官员的房子,然后分配给这些支援铁厂建设的同志。
少苦住的小院子就是明显属于第三种情况,大院子以前是一个清朝官员的府邸,后来被国民党官员居住,前前后后几十间,分给十几家住户。不过少苦占了谢工的便宜,住了最好的主人住屋。
老周家的房子就是现在王大美和周少家住四间房子属于第一种,当初周正海和很多转业军人一样,拖家带口的,住不了集体宿舍,只能自己买房子,所以就买了原来铁厂工人的房子。
王家居住的房子属于第二种,是铁厂分给周家儿子的结婚的,每人两间房子,后来被王家霸占了。
很多街坊领居和铁厂的工人都盯着房子呢,等啊等啊,都等白了头,可是没戏,房子没有,工作也没有。
先说工作的事情,大炼钢时期,很多地方都建设了土作坊,现在领导人发现这个方法不行,练的钢不行,还浪费资源,于是很多土作坊都停啦。
土作坊听了不要紧,可是很多工人不能浪费,于是很多工人都要调到铁厂来,铁厂都分不完,哪来的招工?想的别想。
房子更没有你的事情,新来的工人不要住房啊。就是有空的住房也要卖,卖给那些需要又能买得起的房子工人,现在全国人民都在勒紧裤腰带还债,每一分钱都很重要,你还想占国家便宜,看来思想很有问题。
少苦听到街坊邻居在抱怨,顿时来了精神,仔细一问,原来街道有几套房子要卖,很多人在议论呢,看看能不能买得起。
在少苦居然的大院,买得起房子没有几家,一间房子300多元,现在好像便宜了260元就够了,一共正式工一年不吃不喝可以买得起房子,按照这个购物标准的话,后世的买房子的人羡慕不要不要,后世一家人不吃不喝十多年才能买得起房子哦。
这个年代的人想法也是不一样,有免费住的干么要买啊,反正没人出钱买。
少苦去找到张大妈仔细打听了一下,张大妈听说少苦有这个打算,立刻来了精神,政府给各个街道派发了指标,现在筹款是硬指标,压倒一切。
少苦那个大院还有好多间空房子,就是进门就有四间,和冷家靠在一起,是原来铁厂的两个骨干工人两家住的,现在两家都去支援地方建设去啦。
当初房子是街道分配到,房子所有权归街街道,所以街道把房子收回来了,少苦要是想要的话就可以帮少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