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我国自古在食材和烹饪方式上远胜于其他国家,中华人民爱吃,对美**心钻研的脚步也从未停下,在天天向上的美食地理系列中,我们注重那些经过时间检验后的老字号,以及正在流行的爆款美食名片,例如今天云南老字号的过桥米线,还有流行爆款的宋小厨美食,我们天天向上用吃传递向上正能量,但又不仅仅局限于美食,而是着重于为观众呈现中华食道的博大精深,美食是人类最原始的幸福感,俗话说大爱无形,美食有形,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观众一一退场,宋辞也准备下台了。
宋辞的小摊位又专门的工作人员来收,他就轻轻松松的负责下台,与节目组确认好行程合约等就可以坐飞机回家了。
不过在下台的时候,王涵叫住了宋辞。
“宋小厨,刚才在台上不方便问你的地址,你能把你的地址写给我吗?”
王涵主动向宋辞要地址,这让宋辞惊讶又惊喜,找到一个便签条写了自己的餐厅地址。
“王涵老师,您如果来我的餐厅吃饭,我请您。”这句话是宋辞打心眼儿里说的,因为他确实太喜欢王涵了,不管是从电视上还是见到本人,都那么的有智慧。
“好的,小宋,你是个好小子,前途不可限量。”王涵拍了拍宋辞的肩膀,拿着便签条走下了台。
得到了王涵的鼓励和认可,宋辞感觉这是这次节目录制的最大收获。
观众们都被一一的疏散离场,宋辞和其他厨师退场来到了后台。
刚刚退到后台,宋辞又被朱戈粱大厨给叫住了。
“宋小厨,还有事情向您请教呢。”
一直在录制节目,宋辞还真忘了这码事了,之前在评价藤椒串串的时候,宋辞说过他的三黄鸡不适合,应该换成其他品种,当时说了下了台私下告诉他,毕竟锅底是秘方,每一家的藤椒串串都是特有的秘制配方,不便外传。
“啊,不好意思朱大厨,我记性不好,还让您主动来找我。”
朱戈粱听宋辞说话这么客气,不好意思的说道:“哪里哪里宋小厨,是我向您请教,您太客套了。”
朱戈粱的年纪与宋辞的父亲差不多了,不过在厨师行业,没有年龄之分,只看等级说话。
下了台的人比较多,朱戈粱还是有所顾忌,在这后台说话也觉得不方便,于是对宋辞说:“宋小厨,我们互相留一个联系方式可好?以后您来蓉城,随时来我店。”
宋辞明白朱戈粱只是怕隔墙有耳,加一个联系方式,宋辞发给短信告诉他,他立刻删掉了短信,这种方式比较安全。
“可以!”宋辞拿出手机,与朱戈粱互相留了联系方式。
刚加了微信,朱戈粱就收到了宋辞发来的微信。
看到那条微信,朱戈粱惊讶的看着宋辞……
眼睛瞪得都快瞪出来了,不敢相信的看着宋辞,说道:“宋小厨,就是这样?就是这么简单?”
宋辞看着朱戈粱,淡淡的说道:“朱大厨,您以为有多么复杂吗?”
朱戈粱还是觉得不敢相信,语调都提高了好几个音量,“是我想的复杂了,我真的是没有想到啊,如果您不说,可能我这辈子都不会往这方面去考虑。”
宋辞淡淡一笑,说道:“朱大厨,很高兴认识你,以后有机会再见。”
“来蓉城,一定要来我店里啊!”
宋辞大步流星的往前走,朱戈粱看着宋辞的背影慢慢走远,依旧站在原地。
朱戈粱又盯着宋辞发来的微信看了一眼,然后把这条微信删除了。
宋辞给他的微信只有两个字:土鸡。
不过朱戈粱相信,宋辞说的这个,蓉城任何一个做藤椒串串的,都不可能会想到的,因为实在是太简单了,人们总会变得法的把事情想的复杂,做厨师也是一样的,他朱戈粱做藤椒串串二十年了,对于食材,他研究了二十年,一直致力于如何把底料搭配的更加好吃,提升串串的味道,三黄鸡的成本虽然高,但他这二十年从来就没有一刻想过把三黄鸡换成土鸡,宋辞的这两个字,让朱戈粱想到了一句话。
那就是“不忘初心”。
二十多年前他最开始做厨师的时候,他的师父就一直教导他别忘了最开始做厨师的目的,当厨师时间久了,由打杂一步步走上顶尖的大厨,对于食材方面也一直保持着高标准和高要求,甚至有一些挑剔和嫌弃一些比较低档的食材。
就这土鸡,他就从来没考虑过,因为从来就不放在眼里。
相比这个年纪轻轻的宋小厨,朱戈粱觉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他自叹不如了。
宋辞感觉他从下台走这一路就没走顺畅过,刚要下台王涵找他,然后就是朱戈粱,告别朱戈粱走了没多远,又被赵国荣堵住了。
“宋小厨!我是特意来感谢你的!”赵国荣脸上带着欣喜的笑意。
“赵大厨,刚刚在台上您已经谢过我了,不用那么客气。”
赵国荣嘿嘿笑了两声,说:“台上时间短,也因为节目的原因限制,我觉得还是应该跟您好好道谢的!宋小厨,我们云南景色很美,以后您来旅游的话,我全程接待您!”
朱戈粱和赵国荣虽然年纪比他大很多,不过这两个人确实是被宋辞的厨艺深深的折服了,而且对宋辞也是真心的感激,这两个人,不管是厨艺还是人品,都说得过去。
“好,以后我如果有机会去云南,一定光顾您的店。”
赵国荣也留了宋辞的联系方式,宋辞没有拒绝,互相加了微信。
宋辞觉得,熟悉一下地域代表的美食大厨,在这个圈子里,是没有坏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