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庾悦叹了口气:「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想说,刘裕既然以忠义为本就只能遵守这个原则,不能公开对抗朝廷的命令,留守京城的人,孟昶为最***员,徐羡之为辅,而王妙音则身为皇后,实际控制玉玺,现在王妙音在齐鲁各地安抚百姓,京城
黑袍突然摇了摇头:「我有情报显示,现在在齐鲁一带的王妙音,是她的替身而已,绝非本人,至于真正的王妙音,现在不知所踪,我想,这其中必有不为人知的隐情。」
庾悦倒吸一口冷气:「什么?王妙音居然不在京城?也不在齐鲁?有必要吗,她要隐藏自己的行踪作什么?」
黑袍勾了勾嘴角:「我也在查王妙音的下落,但她是非常厉害的谍报奇才,如果是刻意地隐藏自己的去向,我一时半会儿也查不到的。现在我的精力要放在这里,无暇去查她的下落,不过,我也敢肯定,她现在没回到京城。要不然也不会留一个替身在齐鲁之地到处施恩安抚。」
庾悦喃喃道:「如果王妙音不在,那京城的实际控制者和能下令掌权之人,就是孟昶和徐羡之了,他们也是我在黑手党中的两个镇守同事,孟昶偏向刘毅,而徐羡之则是刘裕的代言人,你的意思是如果刘裕回不来,刘毅又战败,那他们只有听我的建议,去招后秦兵马来援?」
黑袍点了点头:「是的,所以你需要通过一个亲信之人,向他们传递这方面的消息,让他们主动下令赦免司马国璠和司马楚之,同时向后秦求援,再命令刘裕以安抚齐鲁之地,屯兵江北以待命令,并作好接应皇帝车驾北上的准备。」
庾悦叹了口气:「别的还好说,就是让刘裕不得过江,留在江北,只怕他是不肯的,刘裕若是孤
身或者只带少数护卫过江,进入建康,指挥留守建康的部队守城,那可如何是好?」
黑袍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之色,不停地摇着头:「不会的,不可能的。刘裕没有这么疯狂,他京口建义,看似以卵击石,但是有非常周密的计算,一来他起兵所用的军队乃是京口的北府军旧部,这些人数量虽少,但战斗力极为强悍,两千人马,可敌桓楚一万精兵。」
「而那一万左右的精兵,是楚军仓促间能出动的全部人马,楚军虽然号称有十万之众,但其他的四万多兵马是以前的北府军,一直被荆州将士所欺负,一旦这一万精锐打不过刘裕,其他的四万多北府军就会临阵倒戈,就算起事不成,刘裕也可以退往江北,占据广陵,连结南燕,以图后举,并不是真的不要命。」
「可这回不一样,刘裕的北府军都在齐鲁之地,现在中了瘟疫,暂时无法回来作战,他要回京城,只有那几千临时招募的建康市井混混,这些人根本无战斗力可言,刘裕带他们,身陷孤城,是自寻死路,还不如让皇帝离开建康,去江北投奔他呢。只是这建康一丢,就跟桓玄当时逃离都城一样,无异于告诉天下人,他的政权已经结束了,那天下之大,刘裕又有何处可去呢?」
「你看看刘裕写给刘毅的信,都是以尚书令和镇军将军之职相让,如此忍气吞声,说明刘毅是他拖延时间的唯一希望,如果刘毅现在败了,他根本无力抵抗天师道的军队,只有让车驾北上去投奔他了。」
「这种时候,只要孟昶和徐羡之能下令,车驾不北上,而是继续留守建康,去寻找除了刘裕之外的外援,那叫刘裕整军屯粮,就是给刘裕一个台阶下,他既然没本事救建康,就看着别人救,条件是交出大权,以后为国守边,呆在南燕别回去了,他不是想当祖逖吗,那就让他好好当祖逖,祖逖不是说了不北伐成功就不回家乡吗,那也麻烦他跟着学吧。」
庾悦点了点头:「听起来很有道理,不过,我如果在这里打游击,那谁回去通知孟昶和徐羡之呢?谁又有这个
威望让他们明白这些道理?」
黑袍微微一笑:「我已经有一个绝好的人选,来操作此事,你要留在这里打出你的声望,以后好当黑手党的首领,而我也找到了一个足以让孟昶他们接受我们建议的人,那就是陶潜,陶渊明!」
庾悦一下子瞪大了眼睛,竖起耳朵:「陶渊明?怎么会是他?他难道是天道盟的人吗?」
黑袍摆了摆手:「当然不是,陶渊明是陶侃的后人,是天下著名的大文人,但他的内心深处,是想要当桓玄的,因为他认为,在桓家独霸荆州几十年之前,他们陶家就是荆州之主了,只不过因为后来子孙不肖,互相争斗,而让外人夺了荆州,所以他不甘心,先后效力于殷仲堪,桓玄的手下,就是想借机夺回荆州,因为那是他祖上的基业。」
庾悦不屑地勾了勾嘴角:「就他一个穷酸文人,只会写几首田园诗罢了,也敢有这种野心夺取荆州?再说了,刘裕不是曾经邀请他当参军吗,他可是有机会靠着立功来升官,也不是没有未来接掌荆州的可能,可是他自己放弃了。」
黑袍冷冷地说道:「那是因为陶渊明根本不想在刘裕手下做事,他是想要象陶侃一样独掌荆州,,不受朝廷的号令,你觉得刘裕会给他这个机会?就是让他当荆州刺史,也不可能让他做到陶氏的荆州割据世袭啊。」
庾悦的脸色一变:「可他有陶侃打仗的本事吗?没这本事还有这个野心,不是作死是什么?」
黑袍微微一笑:「某些地方很厉害的人往往看不到自己的短处,就象殷仲堪,也是个纯文人而已,根本不会打仗,可以说和陶渊明是一样的人,但人家照样有独占荆州,成为大藩镇的野心啊?最后死到临头,还没有觉悟呢,只是感叹自己的时运不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