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了皇后宝座的何莲,竟萌生出一个离奇的想法,何不把枕边的这个男人打造成“妻管严”?
女人吃醋,本也正常,但要把身处万千温柔乡的皇帝锁紧,恐怕实属不易。
何况,汉灵帝本就有颗“驿动的心”,何莲本又无才无德,除却床上那点儿功夫,琴棋书画可是一样不会,如此能耐,又怎能栓住夫君的心思?
见汉灵帝依然风骚地四处沾花惹草,何莲心中自然咬牙切齿,管不了老公,也只好拿手无缚鸡的后宫女子出气了。
就在这个风口浪尖上,刚进宫不久的王美人王荣怀有身孕,因畏惧何氏,便服药想自己打掉胎儿,但是胎儿安稳不动。
王荣又多次梦见自己背负着太阳行走,便认为这是吉兆,于是再也没有想打掉胎儿的念头。
同年(181年),王荣生下皇子刘协,何氏于是派人用毒酒毒杀了王荣。
汉灵帝知晓后,来到王美人的宫里一看,只见王美人四肢犯青,就知道是中毒身亡,于是大怒,饬令彻查!
查着查着,查到了何莲身上。
灵帝叫人传来何莲。
何莲跪在灵帝的面前,灵帝说,“你大胆,敢施毒于我的美人!”
何莲狡辩,她说,“那天她瞪我一眼,你说,瞪人也不犯哪条律法,我打她罚她,也不是那么回事,我只好给她点儿毒药喽。”
“大胆!”灵帝说,“你这个狠毒的妇人!来呀,把她打入死囚牢!”
上来两人,把何莲拖了下去。
正在这时,宫殿里一阵的摇晃,灵帝大惊,说,“这是怎么了?!”
敢情是4.1级地震。
上来一个太监,说,“这是上天对陛下警训。”
“啊!”灵帝吃了一惊,说,“警训我什么?”
太监迟疑一下,说,“警训陛下惩罚了皇后。”
“惩……”灵帝说,“她毒死了寡人的美人,寡人不惩罚她,与天理何融!上天警训我什么?”
太监狗眼一抹一抹的,迟迟呜呜地说,“谁知道了,那您说,上天不是警告这件事,那是警告什么,问题是,您刚刚把皇后下了狱的……”
要不怎么说是昏君呢,一个普通的小地震,太监捋杆爬到惩罚何莲那里,他就信了!
灵帝的口气软了下来,他说,“寡人只是让人把她押起来,还没有罚她呢?”
太监说,“对于皇后来说,押起来就算惩罚了,陛下还要怎样?”
“啊……”灵帝这时真有点儿发蒙,他说,“一个大活人,让她给药死了,不得抵命啊?”
太监说,“一个下贱的美人的命,怎么可与皇后的命相抵?要是那样,上天就不会警训陛下了。”
灵帝懵逼逼地想了想,挥了挥手,说,“传旨,把皇后放出来。”
太监用公鸭嗓应了一声,走出去,到天牢里传达皇帝的旨意。
其实,何莲早就和宫内太监们狼狈为奸,沆瀣一气,只不过太监奸诈地利用了这次地震,找到了开脱何莲罪责的借口。
没有这次地震,他们也能找到其他别的理由。
汉末,宦官和后宫勾结,干了多少伤天害理的事情,真是罄竹难书!
何莲被放了出来,依旧做她的皇后。
灵帝怕王美人生下的孩子再有闪失,就送到母亲董太后的宫里,由母亲亲自养育教导,别人不可着边,称为董侯。
这个孩子就是汉献帝刘协。
…………
女人太监一台戏,迟早是要出问题。
搬来太监充当“救火队员”,何莲虽然保住了自己的皇后,却也为之后近百年的动乱,早早地埋下了祸端。
在黄巾起义,凉州等地也陷入持续动乱之中的中平六年(189年)四月,刘宏去世,谥号孝灵皇帝,葬于文陵。
此时的汉家大将军何进、何莲那位杀猪的老哥,手握重兵,于是,朝中一个招呼,懵懂不清的小侄子刘辩顺势登上了帝位。
可接下来,如何瓜分政治蛋糕却出现了问题,当然,困扰东汉百余年的外戚内宦纷争,再次拉开了帷幕。
既然帷幕已经拉开,政治站队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可是,我们这位已是何太后的屠户女,终于还是逃脱不了脑残本色,令人意外地靠向了风情万种的阉党拍档战队里。
帮外不帮亲,何进一看妹妹这架势不对,要杀了那些阉人,并把这个想法对他的妹子说了,没想到,他妹子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似的,说出许多阉人杀不得的理由,坚决不让哥哥杀阉党。
妹子这样阻拦自己,自己没法下手,猪油塞了一头颅的何进,竟然自作主张,喊来了远在西凉的军阀头子董卓(看来,脑残是家族遗传病)。
…………
董卓这人,别看长得人模狗样,可一肚子都是坏水,慢悠悠地看了一场观虎斗的好戏,然后顺其自然地接管了“比赛”。
当然,董卓铁骑进京,何莲女士和她的宝贝皇帝儿子却没有得到善终,随着这场本不该出现的动乱,终是魂飞魄散。
董卓对朝廷欺凌暴虐,杀了何氏专横跋扈的哥哥,废黜刘辩的帝位,改立为弘农王,拥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搀扶刘辩下殿,北面称臣。
何氏哽咽流泪,大臣们含悲忍痛,没有人敢说话。
董卓又议何氏逼迫董太后,致使她忧郁而死,不符合儿媳妇侍奉婆婆之礼,于是,将何氏迁到永安宫。同年九月初三日,董卓派人用毒酒毒死了何氏。
何氏死后,与汉灵帝合葬在文昭陵。
董卓又让汉献帝到奉常亭为何氏举哀治丧,公卿百官都身着白衣来参加葬礼,不合乎作为太后治丧的礼仪。
如此看来,荒淫的汉灵帝,慢悠悠地将摇摇欲坠的东汉王朝推向了悬崖边缘,可相依出场的这位含着杀猪刀出生的女人,倒也畅快地一屁股将这个残喘的王朝踹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当然,这场汉末脑残女接棒无德男的接力赛,也为接下来的三国乱世大场面,落下了深刻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