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人美美的吃了顿烤鱼,回去时,天色还算早,进城之后,李若惜便去西街口看了一下无家可归的难民,按理说北城有战事,难民应该往魏都方向迁移,可北城的怎么会那么多百姓
转了一圈,心有疑惑,于是走向一位老都,问道“这位大叔,跟你打听个事”
老者看向她,爱理不理地道“问吧”
“我是想问一下,北城战事你们为何还留在北城而不往魏都方向迁移呢”知道他们对自己还有成见,所以问的很小心,生怕触他们激起民愤。
老者这两天倒是听燕军说过眼前的人,好像是大燕的那位女丞相,可没想到会是这么年轻,待人待事倒也算得圆滑,心里虽然有狠,不过,还是叹息一声道“我们老了走不动了,也懒得在走了。”
原来是这样,李若惜再次打量了坐在西口的百姓,大多都是老弱妇孺,又问“你们是从外城来的”
“嗯,我们是从桐城来的,这一路来都有战事,到了北城实在是走不动了,所以留在了北城。”老者对眼前这位女丞相,多了几分好感。
“先委屈你们在这住几日,待我回去清点了无人住的房屋在分发给你们。”李若惜说道。
老者听闻,以为自己的耳朵出毛病了,有些不确定地问道产“丞相大人是说要给老朽分房屋”
“是的大叔。”李若惜面带喜地道。老者拉着一旁的一个孙女与孙子,跪给她下跪,“老朽在此谢过丞相大人。”
“快快请起。”李若惜将老者扶起来,这里刚才一家三口扶起来,其它的人跟着也向她磕头,连忙说道“大家快请起,日后我还会给大家分田分地。”
“多谢丞相大人。”百姓们又给她磕了个头,才坐起来。
这算收买了人心么李若惜心里有些心喜,回到军营里的住处,准备一份奏折让燕瑞调个官来北城当县令。
待写好奏折,又把洛琴与洛初夕叫了过来,告诉他们明天去鹿城与新城筹粮,北城到新城最快也得十天,而城里的粮食只够大军吃十天,还真有些担心。
第二日一早赵信送三人出城,还安慰李若惜别太担心,李若惜将清点房屋的事交给了赵信,告诉他,没有人住的房子便分给那些难民,这才放心去新城。
三人为了争取时间,日夜兼程,缩短了四半的路程,到达新城的时候,李若惜都快没人形,连梳洗的时间都没有,便去了张员外家,张家跟以前差不多,只是人以前少了许多。
张寒烟三年前嫁给了花狐,还给花狐生了两个孩子,一男一女,待看到李若惜出现在张家门口的时候,张寒烟不知道有多兴奋,“萌姐姐,真的是你么”
“当然是,不过,我此次来可没好事,寒烟可别嫌弃。”李若惜开门见山地道。
张寒烟抱着小儿子笑了笑,“能见到你我高兴还来不及,哪能嫌弃萌姐姐,萌姐姐是为了筹粮的事来的吧”
“嗯,没想到寒烟已经猜到了。”李若惜笑了笑。张寒烟将孩子给一旁的奶娘,“不是我猜的,是花狐传书回来说的,快请屋里坐。”
进到张家,并未看到张氏夫妻俩,问了寒烟才知道,夫妻俩前两天去楚城慕容家了,还把筹粮的事交给了寒烟。
待丫头了茶,寒烟才道“张家粮仓还有些粮,都已经准备好了,萌姐姐只要押去北城便可,至于其它人,董家答应筹一担再多没有了,还有一些,零散的加起来应该有一担的样子,新城只能筹出这么多粮了,鹿城那边我已经让人给赛家送信了,赛应该答应了,是不知道能筹出多少粮来。”
“真是太谢谢你了,我代表朝廷感谢你们。”李若惜起身向寒烟行了个礼。
这边的时确定后,李若惜连脚都未停直接去了鹿城,贺大人听到消息的时候,她人已经到了赛家了,赛家那边也准备好了,粮食要新城多很多,毕竟以前在这里当了半年多的守备,他大都记得她那份恩情。
事情办完已经晚了,从鹿城调了一些人马押着粮食准备马启程回北城,洛初夕望着她憔悴的样子,真心替她着急,“萌姐姐,还是先休息一晚明天一早在启程吧,你这身子骨在这样熬下去怕会吃不消。”
“是,粮食可以叫洛将军先押回北城,丞相大人还是在赛家歇一晚明天我安排马车送你们回鹿城。”赛金花附和道。
洛琴与鹿城的县令都觉得赛金花说的有道理,连忙劝说,李若惜不得不留下来歇息一晚,明天一早启程,但她并未住赛家与衙门,而是住在驿站,明天一早好方便离开。
次日,天色刚蒙蒙亮,李若惜与洛初夕从着赛家安排的马画起程,直到第二天的晚才追洛琴的押的粮队。
粮队在楚城的驿站休息了一晚,次日早才启程,之后便未在停过,赶回北城的时候已经是十天以后了,城里的粮食早吃完了,这几天将士的饭稀的像白开水一样,碗里飘了几粒粮食。
赵信听到他们回城,放下手的碗立刻跑了出来,李若惜从马里跳下来,这十天除了方便,一直都在马车,是停下来休息也在马车,如今她整个人都散架了,当然洛琴等人她更累,他们除了偶尔休息一下,几乎都在赶路。
赵信吩咐人将粮食运进城,对押粮的一行人,道“辛苦你们了,快快军营里请,花狐让火头营做些吃的犒劳一下兄弟们。”
等大家都进去,赵信才走到后面走过来李若惜的身边,望着深陷的眼窝,心疼不已,不由自主的拉信她的手,深情而柔软无地道“这些日子让你受累了。”
李若惜不自在的想抽回手,可手刚动一下,便被赵信握的更紧,望着削瘦不少的赵信,讪讪一笑,“你也受累了,近魏军可有什么动向”
“这次狠狠的打击了魏军,近日来并没有什么动向。”赵信牵着她的手,边走边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