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李君羡也不确定贼人是这二坊其中哪一位,若是延康坊倒也能想通,毕竟太子已代李二安抚坊民,收获一大批人心,延康坊一众幕僚再不出手,岂不是为东宫抢了风头?
但若贼人出自崇仁坊赵国公府,那么动机就多了,或是长孙无忌也想借此之机,于李二面前立下功勋,也可能是出于记恨,想要破坏李君羡这次于岭南押送陈皮之事。
最后一种动机才是李君羡最担心的,便是赵国公府有人看出当日送葬时,长孙无忌的把柄慕容索就藏在棺木之中,更是不知从何处窥得消息,慕容索也在南下岭南押送陈皮的队伍之中,意欲借此之机,让其再也回不到长安。
倘若属实,便说明李君羡身边有赵国公府的奸细,问题可就大了,短时间内查不出来,慕容索性命不保,消息再被人泄露给还未整治的昌明、宣义二坊人马,李君羡可就白折腾了。
至于是与不是,赵国公府都得亲自走一遭,而这一遭,显然不那么容易过的。
出了崇贤坊,两拨人分批而行,落寞的长安城好似一座空城,偶尔能听见坊墙内几声孩童的叫嚷,随即就被家人制止,掩了声响。或许是看出了端倪,魏徵疾步跟了上来,要与李君羡同去崇仁坊。
“魏郑公好意君羡心领了!”李君羡诚然施了一礼,“只不过眼下最重要是陈皮能安全抵达京畿,此事若非延康坊所为,也请魏郑公劝魏王加派人手前去洛州接应千牛卫。而南下岭南人马分为三批,即使先头人马带回陈皮不幸遗失,若千牛卫押送陈皮能尽快抵京,倒也能解长安一时之急。”
怕什么来什么,这次连李二也吃了一惊,上元节当日,千牛卫并未如期抵达京畿,拒同行的魏王府人马回来禀告言,乃押送陈皮的千牛卫行至崤函古道,被游曳在附近的响马设伏,掳走了车上百余袋陈皮,余下陈皮皆被响马以火焚毁。
那崤函古道乃中原通往关中的咽喉,更是春秋时期兵家必争之地,因是唯一一条通往长安之路,风雨剥蚀,又经无数车马掠过,勾勒出一道道辙痕,深陷地底,又因地质乃自然石灰石,每遇雨季更是泥泞难行。
其险至‘车补并辕,马不并列’,李二自己也曾途经此地,言其曰‘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
事后经当地县令查访得知,乃响马误以为千牛卫押送之物为粮食钱帛,迫于生计,打起了千牛卫的主意。
平日劫个过往商旅,县令忙于公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这次撞到了刀口上,不端了响马老巢,县令官位都保不住。
押送陈皮的千牛卫更是火大,拦路抢劫抢到千牛卫头上了,不提几个人头回去交代,别人还以为千牛卫是吃干饭的。
而那响马头子劫回了自以为的粮食钱帛,一打开,这才发现全是陈皮。又闻官府大兵杀到,忙舍了老巢,带着一众弟兄另寻他处栖息,沿路被追上来的官兵大杀特杀,折了多半弟兄,余下众人舍命遁走,沿山路连滚带爬两天一夜,到了盘陀山地带,只剩下不到十人,为当地响马顺势收服,这才得以保命。
亏得那响马头子走得急,未曾烧毁劫去的陈皮,终是被千牛卫带回长安,只不过也是正月二十三的事了。此乃后话,且提一笔,后事再言。
且说李君羡也是第一次来这京畿官吏群聚的崇仁坊,虽因病情而略显萧瑟,然一座座深宅大院鳞次栉比,气派庄严而不失华美,红墙绿瓦,飞儋反宇,壮观非常,除了京大内几座殿宇,怕是京中再无比拟之地。
略自扫过一圈,李君羡目光落定东南隅的乌头门,门内两排守卫兵士执戟按刀严阵以待。正门前,金虬伏于栋下,玉兽蹲于户旁,壁砌生光,琐窗曜日,工巧至极,非寻常官吏可比也。门头匾额以隶书嵌了‘赵国公府’四个金漆大字,与朱紫大门在正午的烈阳下相映生辉,夺目耀眼,令人望而生敬。
拜帖递上不消片刻,阍者当即折回,略有歉意道:“我家大人言,与郎君素无瓜葛,值此病情泛滥之际,不愿祸及府上家眷,郎君如有要事,择日再来。”
好一个素无瓜葛,李君羡略自一笑,于怀中摸出李二亲笔书函,再度递上:“烦请转呈,此番叨扰绝非私事,实乃性命攸关之大事,望君侯暂且摒弃前嫌,搭手相救。”
书函落款有玉玺大印,阍者自是不敢怠慢,又回府许久,这才出来相迎,一同出来的还有那位消瘦异常的门客郑勇,却是因为戴了纱罩,看不清其真容。
“稀客、稀客!”刚出府门,郑勇便近前热情道,“听闻五郎有招揽门客之意,郑某一直想前去崇贤坊拜访,不想五郎今日竟来了,你我可要畅聊一番。”
“郑先生大才,我崇贤坊弹丸之地,岂能屈居先生文韬武略?况且我真有心,君侯也未必舍得!”
“五郎谬赞矣,郑某实不敢当。”
言罢,二人哈哈一笑,漫步进府,沿悠长蜿蜒的回廊一路向客厅行去,所过之处,亭台楼阁林立,错落有致,修栏夹翼,中为光亭,纹倒影,滉漾楣槛间。院中有池,池周舍下,锦鳞数千,游曳自在。
行至中院,两侧厢房内宾客对席谈笑风生,东西两院女眷居住之地流光四溢,红窗犹在,新春气息俨然与府外萧瑟街道鲜明有别。
听闻裴行俭言,若到多雨时节,府内各处屋檐水晶珠帘逶迤倾泄,连珠妙曲,潺潺作响,流淌不息,悠悠泛音恍若仙子披纱抚琴。春日百花争艳,更是满目芬芳,恍若人间仙境,让人流连忘返。
偏院有长孙无忌为文德皇后追福而立的尼寺,寺内壁画题诗,端妙京邑。昔年有位吴姓画师秉烛醉画,成就八面棱伽,盛传京畿,引来无数临摹。其中一位太常寺画师苦思数日,不得心决,竟抱憾当场。
托口繁忙,长孙无忌迟迟不见出来,只由郑勇作陪尬聊,偌大的客厅连炉火都不曾生起,冰冷的青砖地面上只摆了几座扁扁矮矮的架空形木台,唤凭几不是,榻也不是,跽坐其上,腿脚生疼。
京中哪家公侯不为木台上铺垫软褥,好让客人跽坐时腿脚舒坦些,不至起身时,腿脚麻木,跌倒失态,偏偏食邑一千三百户的赵国公府,就寒馋地唯有一座光秃秃的木台,说是遵循古制,倒不如说,成心刁难。
看来赵国公对先前之事,还记恨的紧,受罪一场,自是躲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