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诗会”起源于元祐元年,慕容复在汴京郊外置业为苏轼的起复入朝举办接风宴。慕容复离京后,这处别业归苏轼所有。苏轼向来好客,三不五时便邀请上好友亲朋去别业饮酒作乐。只因大伙皆是文人,宴席上便免不得做诗为兴。时日一长,不少学子与百姓皆慕名而来共同参与这桩风雅之事,“东坡诗会”由此声名鹊起。到了元祐三年,慕容复返京,又发起辩论会,经常以治政期间遇到的行政难题进行辩论,引发众人评议,由此更吸引了不少朝堂职官的目光。直至今日,这二月一轮的“东坡诗会”早已成为汴京城中的又一流行风向标,每当诗会开始,不但官员士子纷纷参与,便是附近百姓也扶老携幼赶来旁听,热闹程度比庙会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小皇帝在诸葛正我与慕容复的二人的陪同下来到这处别业,一路上已见了不少走街串巷的货郎兜售各色商品与零嘴,又有三五成群的学子、百姓匆匆而至急着抢占前排的好位置。小皇帝见此情形不由哂笑道:“学士这般受人爱戴,当真教人羡慕。”
慕容复闻言只是微微而笑,随口应道:“习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百姓们向善好学,原是心慕官家啊!”
慕容复这么会说话,小皇帝更是心花怒放。远远见到黄庭坚闻讯赶来招呼,他竟饶有兴致地上前一步,主动施礼道:“鲁直兄,多日不见,风采依然。”
黄庭坚同样身在官场,自然见过小皇帝,此时见小皇帝居然主动向他施礼,黄庭坚登时吓了一跳,一时呆愣当场不能反应。
慕容复便在这时上前解围道:“师兄,这是咱们数日前方见过面的赵公子,这么快便忘了?”
“哪里,哪里……”黄庭坚受慕容复一言提醒,终是意识到官家不愿露了自己的身份,赶忙深揖一礼。“在下黄鲁直,见过赵公子!”
小皇帝点点头,又问道:“不知今日的诗会是以何为题?”
“好教赵公子知道,自去年起,咱们这诗会便改了规矩,乃是一场诗会、一场辩论会,轮流举办。今日,正轮着辩论会。”黄庭坚见小皇帝兴致勃勃来参与诗会,不免有些汗颜。
小皇帝闻言不禁诧异地扭头望了慕容复一眼,须知慕容复建议他来见识这“东坡诗会”的时候可从未提过还有辩论会的事。
“看来是来得不巧,”慕容复却对小皇帝的眼神恍若未觉,只笑着向黄庭坚问道。“不知今日的辩论会是以何为题?”
慕容复此言一出,黄庭坚也忍不住瞪了慕容复一眼,暗自心道:这辩论题还是你自己出的,现在又来问我?然而当着小皇帝的面,他只得老老实实地答道:“今日有三道论题,与会者可任选其一参与辩论。其一,今有一人家贫无力抚养孩儿,将幼子送予他人养育。然数年后,此人长子不幸早夭欲索回幼子,可否?其二,今有一妇人其夫战死沙场,妇人无奈改嫁。不料数年后战死的丈夫竟又活着返乡,问此妇人究竟该属何人/妻?其三,今有一户富商有嫡庶二子,嫡子懒惰然庶子能干。父亲过世二子分家,庶子坚称家中财产多半由自己攒下要多分遗产,可否?”
小皇帝原本对这辩论会并无兴趣,只是如今一听这三道论题十分有趣,倒也跟着活跃起来。只见他沉思片刻,不由摇头笑道:“这三个论题看似平平,实则皆是情理与律法难容。也不知出自何人之手,这般刁钻。”
黄庭坚听了小皇帝此言,当下笑道:“赵公子所言情理与律法难容实乃切中肯綮。人活一世,若只知律法而不识人情,未免冷酷;可若只知人情而不识律法,亦是愚钝。”
“然而律法与人情孰重孰轻却是掌握在县官之手。若是遇上个优柔之人,未免好人吃亏;若是遇上个不识人情的酷吏,则人伦情理难存。”慕容复跟着道,“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这等难题若无如何处置的统一标准,只怕小事积成大祸。”
小皇帝闻言不由哑然失笑,只摇头叹道:“慕容先生执拗了。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等人情世故各有因由,如何能一概而论呢?”
小皇帝如今不过是个十四岁的少年,能有这般见识黄庭坚已大感快慰。然而慕容复却显然犹不满足,只笑道:“百姓遇着这等难题求县官为民做主,本是对朝廷的信任。圣天子在堂统率万民,正该将这些难平的事给平了,如此方能万民拥戴。赵公子,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小皇帝也好似早已习惯了与慕容复的这般相处,当下笑着向慕容复拱手揖道:“还请先生教我。”
慕容复也不卖关子,当下道:“以律法约束小人,以道义约束君子。至于律法与道义究竟该如何设限,赵公子还应多听多看多想。”慕容复说罢便将手一引,带着小皇帝与诸葛正我在人群中安坐了下来。
待一场辩论会散去,已是两个时辰之后。小皇帝原是带着满腹疑团而来,竟也津津有味地听完了全场。黄庭坚本是君子不懂攀附,可见着官家如此以民生为重,他心中满是欢喜,竟不用慕容复提醒又亲自将小皇帝给送了出来。
小皇帝听苏轼在最后总结陈词,将“情”、“理”、“法”三字辩述地清楚深刻,亦觉大有所获,忍不住叹道:“学士这般大才,可惜了……”
黄庭坚知道小皇帝意指苏轼辞官一事,他本就为此事不平,听小皇帝一言不由眼圈微红默然无语。
好在小皇帝也不用黄庭坚的回应,又意犹未尽地道:“《汴京时报》的社论我也看了,纵然感人至深可却总觉这些年来《汴京时报》是愈发四平八稳,少了几分往昔的天然率直。相比之下,却是《浦城风雨》的文章更为老辣利落。”
小皇帝此言一出,黄庭坚霎时一惊。尚不知如何应对,慕容复已笑道:“《浦城风雨》固然痛快,可痛快过了也得沉下心来小心处置才是。官家是天下之主,为了一只老鼠打烂了满屋的瓷瓶,旁人不心疼,官家却不能不心疼。”
然而这话说来,小皇帝却是有些不以为意。
黄庭坚见小皇帝神色冷然已然心下一沉,眼见苏轼前来拜见小皇帝,他急忙上前一步将慕容复扯了下来,低声嗔道:“你怎么能让官家看新党的报纸?”原来这《浦城风雨》正是章惇指派门生所办的报纸,而章惇办的报纸站的自然是新党的立场,宣扬的也自然是新党的思想。苏轼辞官,《汴京时报》只哀叹朝廷少了一员干将、百姓少了一位好官;《浦城风雨》却直指此乃党争之故,应将参与党争之人如数问罪。
慕容复无可奈何地睨了黄庭坚一眼,回道:“师兄,纵然你是正宫娘娘,你能明目张胆地拦着官家不去睡别的妃子么?”
宋时君臣之间向来喜欢以夫妻比拟,比如王荆公当年就曾写过两首《明妃曲》给当时在位的宋仁宗,感叹自己不受仁宗皇帝重用。那字里行间的幽怨之情正好比美貌的王昭君不得见汉元帝一面竟至远嫁。然而纵然以夫妻关系比喻君臣关系已是如今约定俗成的规矩,黄庭坚却也从未听过这么粗俗的话语,不由当场一愣。他哪里知道,更粗俗的话还在后头。
只见慕容复又瞥了他一眼,满不在乎地补上一句:“更何况,如今咱们也不过是个妾!”
慕容复这个“妾”字落地,黄庭坚即刻万般羞耻地醒过神来,当下颤巍巍地指着慕容复连声道:“有辱斯文!有辱斯文!”
慕容复自认已把话说地极为透彻,能明白多少就只看黄庭坚自个的悟性。他摇摇头不再理会黄庭坚,只管陪着小皇帝一同离开。
直至送小皇帝回宫,诸葛正我终于寻到机会与慕容复私下说上一句。“密州那边已传来消息,赵挺之果然不干净。”说到此处,诸葛正我不由抬眸看了慕容复一眼。眼见慕容复神色平静,他终是忍不住道。“……我总感觉,此事与你脱不了干系!”
“诸葛兄说笑了,”慕容复却是正气凛然,“我又不曾有求于赵挺之,他的事与我何干?”
“为何当初第一个跳出来弹劾学士的正是赵挺之?”诸葛正我又问。
慕容复的回答仍旧滴水不漏。“赵挺之是个见风使舵的小人,他要弹劾老师自然是为了向朔党示好。大统领,你该不会怀疑是我指使的罢?我怎会弹劾自己的老师?”
诸葛正我也知道不可能,只是这其中的巧合实在令他不得不怀疑。只见他皱着眉头沉默地望住慕容复,而慕容复的面上始终笑意盈盈绝瞧不出半分不妥。不知过了多久,诸葛正我终于气馁地摇头,无奈叹道:“你打算怎么做?”
“自然是趁热打铁,老师的冤屈就全赖大统领了!”慕容复赶忙深揖一礼。今日他能顺利将小皇帝带出宫来见识这“东坡诗会”,就证明吕公著的卖惨效应已逐渐过期,太皇太后又念起了老师的好。女人啊,善变的女人啊!
六扇门这一机构原就类似特务组织,直接向帝王负责。有慕容复一句话,诸葛正我当即整理了赵挺之利用官身在家乡侵占民田、收受贿赂、包揽诉讼等等罪行,直接呈给了太皇太后。这时距离吕公著的过世已过了两月有余,太皇太后对吕公著离世的哀痛怀念之情已逐渐淡去,反而对苏轼的辞官抱着无限的惋惜与懊悔。此时见诸葛正我递上铁证,证明赵挺之竟然是这样一个聚敛小人,她不由大为愤恨。
大朝会上,太皇太后直接将诸葛正我的奏章扔了出来,指着赵挺之破口大骂:“贪赃枉法、聚敛小人,也敢攀诬朝廷右相?”
此时新任右相刘挚正立在朝堂上,可朝堂诸公都心知肚明太皇太后口中所指的右相乃是苏轼。能够立在朝堂上的大臣多是人精,眼见太皇太后怒发冲冠,再回想太皇太后一直以来对苏轼的维护,在没摸清形势前竟是谁也不敢出头为赵挺之说话。
赵挺之本是朝廷的监察御史,因弹劾苏轼有功刚升任右司谏不久,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眼见有奏章弹劾他贪污受贿,赵挺之赶忙扑倒在地大呼冤枉。然而诸葛正我早受了慕容复的指点,竟将赵挺之历年来收受的贿赂全搬到了大庆殿上。
大宋开国百余年,历代帝王几时见过这等场面?小皇帝本是一心看好戏,此时见了殿上那成箱的金石古玩、珠宝玉器、地契银票,几乎令人目不暇接,而有些精品竟比宫中收藏更为精致,终是忍不住尖声叫道:“你这狗才!贪婪狡诈、聚敛无耻,如此搜刮民脂民膏,你眼中可还有君父!”
赵挺之眼见这些赃物竟是堆满了小半个大庆殿,亦知大势已去,当下如烂泥般瘫倒在地,只痛哭流涕地哀求:“官家饶命!官家饶命……”
太皇太后见裹着一身绯袍的赵挺之趴在殿上瑟瑟发抖,狼狈地好似一只肉虫子,心中更是一阵厌恶,当下道:“来人!给我剥去他的官袍,交付有司论罪!”
赵挺之被宫中侍卫拖下后,太皇太后又将矛头指向了吕大防。“当初吕相推荐赵挺之升任右司谏,极言此人忠枕敢言一心为国,如今又如何?”
太皇太后把话说地这般重,吕大防急忙出列谢罪。宋时崇尚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吕大防贵为左相本是能与帝王坐而论政的待遇。此时吕大防免冠谢罪,这礼已是极重。
哪知太皇太后却并不赏脸更不令他起身,只冷冷地丢下一句:“退朝!”便起身离去。
小皇帝跟着起身,阴测测地道:“吕相,你识人不清,朕如何放心由你担当宰执统领百官?”说罢,也摔袖而去。
太皇太后与小皇帝这般态度,吕大防顿知自己这宰相也算当到头了。回去后,他很快便写了辞呈上呈朝廷,太皇太后果然恼恨吕大防数度为这个诬陷偶像的赵挺之说话,竟连“三请三辞”的过场都没走完,直接批准了。
以刘挚为首的朔党中人不曾为挽留吕大防做过半分努力,却在太皇太后显露出要起复苏轼任左相一职时有志一同地上疏道:“赵挺之虽为小人,但他弹劾苏轼的罪名却并非空穴来风。”而自苏轼辞官后,留在朝中的蜀党残余却对这左相之位不置一词。
太皇太后虽说双拳难敌四手,却也已对朔党的势大暗自心惊。她不愿遂了刘挚的心愿,便将左相之位交给了范纯仁。范纯仁实在是个聪明人,左看右看朝堂上朔党人才济济,而他却是个光杆司令,即刻便称病了。
慕容复冷笑着将范纯仁称病由刘挚代理政务的消息放到一旁,起身吩咐阿碧为他打点行装去参加丐帮在洛阳举办的百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