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库全书 > 其他类型 > 不死贱男 > 534话:张士诚

534话:张士诚(1 / 1)

元军攻打盘距在高邮的张士诚部义军,同时分兵攻打附近的六合等地,六合义军到滁州求援,郭子兴无意救援,但是朱元璋不顾郭子兴的反对,执意出兵。

两人发生分歧的原因是,郭子兴因为个人恩怨不愿出手相救,但是朱元璋有大局的观念,出于唇亡齿寒的考虑才出兵。事实上,郭子兴反对出兵是出于对敌我双方实力的准确判断,而朱元境执意以卵击石,只是他为了摆脱郭子兴的束缚而变得不知死活。

由于实力悬珠,朱元璋在六合吃了败仗,铩羽而归。朱元璋的冒失引火烧身,元兵跟踪追击,直扑滁州,朱元璋于途中设下埋伏打败了追赶的元军,但他深知无法与元军主力匹敌,为了保存实力,他不得不向元军示弱。

为了逃避打击,朱元璋摇身一变,将自己伪装成亲元义军,让滁州城里的百姓带着牛羊和美酒到元军营中犒军,返还了缴获的战马,并向元将求饶:“我们据守滁州是替朝廷保境安民,防备其他盗贼,你们怎么放着高邮的巨寇不打,反而来打自己人呢?”元将听了觉得有道理,于是拔营走人,转而攻打高邮去了。

此战是朱元璋首次与元军的正面交锋,军事上得分为零,但在政治上得满分,朱元璋以他的机智灵活,使滁州躲过一次劫难,此后他一直避免与元军发生冲突,当别的义军与元军打得头破血流的时候,朱元璋躲在后方闷声发大财,伺机兼并友军,有时还主动与元军联系,继续给它灌迷魂汤,直到时机成熟时,朱元璋才撕下伪装,对元朝发动致命的一击,推翻了元朝。

元末乱世中,很多有钱人召募军队结寨自保,他们或穿青衣或穿黄衣,以区别于红巾军。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是色目人,因为有钱人大多是色目人,这些人组织武装的初衷是自保,政治立场亲元,因此获得政府颁发的元帅称号,事实上常见风使舵,像禽兽大战中的蝙蝠一样游离在元政府和红巾军之间,但是当红军势大,他们就加入红巾军,当政府军占优势的时候,他们又摇身一变,成了亲元义军。

元军对这类武装无法取缔,也不能镇压,幻想着加以利用,因此采取宽纵的政策,因此这类武装层出不穷而且长盛不衰,这实际上支持了红巾军,后来红巾军势大,政府军在相当广阔的地域失去了控制,亲元义军几乎全都加入了红巾军。这是元末人民起事难以镇压,蒙古人失去江山的一个重要原因。

朱元璋把祸水引向高邮,未必是他的本意,仅是为了自保,但这增加了高邮方面的压力。高邮义军不属于红巾军系统,首领张士诚既没有利用弥勒佛或是明王下世进行蛊惑,也没有借反元复宋相号召,他起事完全出于激情。

张士诚本来是个盐贩子,他所在的两淮盐场是全国最大的盐场,产量占全国的四成,税收则占三分之一。当时盐业为政府专卖,交易者需经政府许可,持政府颁给的有效凭证。

垄断行业向来都有暴利,暴利往往带来走私,走私就会形成黑恶势力,在元朝末年政府控制力日益不支的情况下,这个行业围绕着走私变得十分腐败而且复杂,大大小小的利益集团斗争不休,只有形成团伙才能生存,哥们义气必不可少,而这个行业的违反乱纪行为使从业人员变得目无政府。哥们义气和目无政府很容易发展成聚众造反,张士诚在盐场时就作为一个胆大包天、交友大方的流氓小有名气。

在交易的过程中,张士诚的小利益集团常常受到更大的利益集团的欺骗,暴怒的张士诚与包括他三个弟弟士义、士德、士信以及好友李伯升、潘元明、吕珍在内的十八人杀了欺诈他们的大户人家,然后到附近的盐场招兵。盐丁和贫苦大众纷纷回应,很快就聚集了一支一万多人的队伍,众人推张士诚为共主。

随后张士诚在江淮刮起了一股小旋风,他劫掠了泰州及周边地区,阻断了大运河南北交通。元政府对江南财赋高度依赖,急于解决问题,在简单镇压失利后就高举胡萝卜,进行招抚,但张士诚很不给面子,戏弄了朝廷的封赏,他假意答应接受招抚,却杀死了前来封赏的使臣。年底,张士诚又攻占了高邮,从此骑踞运河两岸,可以更方便的抢劫漕运。张士诚在高邮称王,建立大周政权,建元天佑。

张士诚与在其它地区建立政权红巾军领袖不同,一般是在拥有相当数量的土地和人口后才建立政权,而张士诚却在一个鼻屎大的地盘上称王,显得十分独特,他的野心体现在对级别的要求很高,但对领地的要求很小,以做一个井底之蛙式的皇帝沾沾自喜。胸无大志,缺乏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是他后来失败的主要原因。

元政府仍指望以不劳而获的方式解决问题,朝廷再次派出使者,许以更大的官职,张士诚则再次戏弄了中央政府,他接待了来使,并作出一副慎重考虑的样子,最后又残忍地杀害了他们。朝廷屡遭戏弄,忍无可忍,决心武力讨平。元帝命中书右丞脱脱率军南征高邮,元军此次出师规模十分庞大。

元军抵达高邮,双方战于高邮城外,张士诚大败,退入城中作龟缩状,元军将他包围了个水泄不通。高邮守军渐渐不支,情况十分危急,就在这时,元中央政府发生内讧,元军统帅脱脱卷入宫廷斗争,年底,元军临阵易将,高邮城下的一百万大军一哄而散,不少亲元义军转而投入红巾军,张士诚义军乘势出击,大败元军。

受到高邮胜利的鼓舞,全国各地原先己进入冬眠状态的义军又重新活跃起来。徐寿辉部红军走出山区,骁将倪文俊四处出击,攻下了湖广和江西的大片土地,倪文俊建都汉阳,迎徐寿辉入驻,自任丞相,一切军政大权尽在掌握,此后两年他又不断派兵四出攻掠,扩大自己的辖区。

刘福通部红军的表现更为精彩,刘福通等在安徽砀山夹河找到了韩林儿,将他迎到亳州并立为皇帝,号小明王、臣民称之为主公,建国号大宋,建元龙凤。小明王遵母杨氏为皇太后,以杜遵道、盛文郁为丞相,刘福通、罗文素为平章政事,刘福通弟刘六为知枢密院事。他们之间因群龙无首导致的互不服气的情况也因韩林儿的出现得以缓解。

大宋的号召力加上韩林儿教主的身份使刘福通红军实力陡然增长,刘福通多次在河南境内打败元军,但这时义军内部发生了内讧,刘福通刺杀了韩林儿宠信的丞相杜遵道,自任丞相,把军政大权抢到手中。这一变故影响了义军的整体实力,年底,元军在太康打败刘福通,乘胜攻克红军都城亳州,刘福通带着韩林儿逃到安丰。

好在元廷的镇压柔弱无力,义军很快恢复了实力,并四处出击。刘福通部与其它义军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他义军多忙于割据称雄,而刘福通部有强烈的民族和阶级观念,从一开始就以推翻元朝为己任,从不回避元军的主力。义军分三路进攻元军,李武、崔德率军向西进攻陕西,毛贵部向东进攻山东,而刘福通率军进攻河南。

在此后的一年里,三路大军都取得了进展,西路军陷商州,遂破武关以图关中;东路军陷胶、莱、益都、滨州,山东郡邑多下;刘福通部则率领部队猛攻开封。在开封城下,刘福通又分兵北略,关先生、破头潘、冯长舅、沙刘二、王士诚等进攻山西、河北;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等进攻陕西;毛贵也奉命从山东进逼大都。

刘福通攻克开封,并将韩林儿迎来,营造了大宋政权恢复旧都的热烈氛围,与此同时,巴蜀、荆楚、江淮、齐鲁、辽海、甘肃等地义旗高举,相互串连,形成了人民起义的第一次高点。

高邮战役也给郭子兴部红军带来了利多,由于战后遍地都是肥肉,大家不必再为争食互相算计,也用不着相互依偎取暖,大家都忙着增加体重,干自己的事去了,郭子兴摆脱了赵均用的束缚,并和他的四个穷鬼兄弟分道扬镳,在滁州城里一支独秀,既无内忧也无外患,日子过得十分惬意。

此时赵均用以及彭大的儿子彭早住都自封为王,郭子兴也想效仿他们在滁州称王,但是朱元璋以滁州四面环山,商旅不通为由表示反对,为了让郭子兴早点搬家,朱元璋怂恿他派人南下攻打和州。郭子兴派他的妻弟张天佑领兵攻打和州,不久前归附的虹县人胡大海身强力壮,勇略过人,担任了攻打和州的前锋。

为了减少伤亡,义军打算智取,大将赵继祖冒充元使,郭子兴妻弟张天佑率领导刚刚收编的庐州三千寨兵穿着青衣,带着货物,声言护送元朝使者前往和州犒劳守军,一旦和州元兵打开城门,立刻夺取城门,并放火为号。耿再成率领一万人马身穿红衣尾随青衣军后,见到信号后乘势杀入,拿下和州。

计划十分完美,但执行的过程却是一波三折,阴差阳错。张天佑青衣军到达距和州四十里的陡阳关,当地乡绅误以为是真正的元使来到,带着酒肉犒劳,耽误了一些时间,继续出发后又走错了路,没有按照约定的时间到达和州。

耿再成部红军先于青军来到和州城外,到了约定的时间,没有看到青衣军举火为号,以为张天佑军出了什么问题,就催队急进,元军发现红衣军前来攻城,放下吊桥前来迎战,耿再成的部队抵挡不住,纷纷溃退,元军跟踪追击三十里,见天色己晚,便鸣金收兵。

这时恰巧张天佑的青衣军赶到这里,向元军发起突袭,疲惫不堪的元军以为中了敌人的埋伏,掉头回奔,张天佑紧追不舍,一直追到城下,总管汤和砍断吊桥的绳索,义军冲入城内,守将也先贴木儿弃城逃跑,义军拿下了和州。

义军误打误撞,将赚取城门变成了调虎离山,收到了奇效。但是耿再成并不知道后来发生的事情,他率败军逃回滁州,报告了惨败的经过,还说张天佑全军覆没了,郭子兴听后十分沮丧,这时元军跟踪追击来到滁州城下,郭子兴命朱元璋等人部署防务,不久城下的元军撤围,郭子兴又命朱元璋率领二千人马沿路收拾败卒,俟机再次攻打和州。朱元璋一路收罗了一千溃兵,合计三千人向和州进发,来到城下,才知道和州己经到手,于是率领着人马开进城去。

捷报传来,郭子兴转忧为喜,任命朱元璋总领和州军队。朱元璋一到和州,立刻重燃了自立门户的梦想,要自立门户,首先要把军队抓到手中,但是军中有不少将校是郭子兴的旧部,他们并不把朱元璋放在眼里,为了立威,朱元璋颇费了一番心思。

他没有向诸将出示郭子兴的任命状,目的是为了让众将在不知情情况下犯错,他好抓住人家的小辫子,如果众将知道了他的身份,就很难露出破绽。

朱元璋召集诸将开会,当时坐席以右为贵,先到场的将领纷纷占据右边的位置,朱元璋来得晚,坐在左边。等到讨论事情的时候,众人无所规划,而朱元璋有备而来,慷慨陈词,说的头头是道,把大家都惊呆了,众人见朱元璋的能力很强,才稍稍有些服气。

在会上朱元璋与众将议定分工筑城,限期三天完成。三天后朱元璋完成了任务,但其他将领都没有完工,于是朱元璋再次召集众将开会,他坐在主席台上,出示了郭子兴的委任状,说道:“我奉命领导你们,现在你们没有按期完成工程,是不是应该依军法处置?”众将听了十分惶恐,表示愿意将功赎过。

想方设法抓住部下的过错,让他戴罪立功,是朱元璋驾驭手下的一个惯用手法,在后来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里这一手法屡试不爽,它使朱元璋的军队始终号令严明,招之即来,战则能胜,这也是朱元璋最终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新小说: 我靠着茶里茶气嫁给了豪门大佬 从木叶开始的宇智波琴川 八零好福妻 团宠小祖宗九百岁 穿越从语文书开始 开局签到西游送太乙真人 成为反派得不到的黑月光 谍海偷天 九零福运小俏媳 炮灰王妃今天洗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