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朱由检即位的时候,大明帝国已经是一个烂摊子了,朱由检虽然有心治国,但他没有治国的才能,所作所为反倒是像提着汽油桶在救火一般。
他生性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任察则苛刻寡恩,尚气则急遽失措。所用非人,政策不明,抚剿不定,甚至遥控指挥前线,官员无所适从;在位十七年,更换过五十个内阁大学士和首辅,史称崇祯五十相,搞得大臣与百姓都离心离德。
又重用宦官,而宦官正是一切贪污的源头,文武百官都必须靠贿赂宦官才能维持性命和地位,因而无官不贪,吏治败坏,连朱由检自己也是死要钱,把国家玩到灭亡,一点都不冤枉。
十七年不是一段短暂的时间,他不思改革,竟然还有脸说:“我不是亡国之君,你们都是亡国之臣。”可说是至死也不悔悟。
民变的问题,本该用政治手段根绝,一味地使用武力,而不能妥善安置饥民,寇是绝对剿不完的。流寇初起的时候,众将官剿寇也不是很认真,因为有寇可剿,他们才可以到处游走勒索,没寇可剿,自然是鸟尽弓藏,回边关喝西北风去。
比较夸张一点的,官兵遇见流寇,先问今天要打真仗还是打假仗,若是要打假仗,流寇随手丢下一些金银旗号,官兵假装追赶一番,然后就收拾战利品报功去。
此外大明帝国剿寇部队的纪律非常差,走到哪里抢到哪里,纵兵强奸妇女,砍百姓的头冒充是杀敌的功绩,手段凶残的程度让流寇自叹不如。朝廷是派兵剿寇,百姓是望寇剿兵,大顺军甚至喊出剿兵安民的口号,攻城略地焉得不摧枯拉朽一般。
可惜的是,李自成在北京城一个月,手下与部队都急速腐败,彷佛天下已经太平一般,忙着搜括享乐;不能招抚吴三桂,又败于一片石,都和那个月的失当措施有关。
他屠杀功臣的时间也太早了些,早在进入北京之前,就先杀了罗汝才等几个势力较大的大头目。罗汝才外号曹操,是流寇当中实力仅次于李自成与张献忠的,这虽然有统一军权的考虑,但也引起了归附的各营流寇不满;而且李自成善攻,罗汝才善守,少了罗汝才的大顺军面对清军的追击时就很难固守既有地盘。后来又杀害李岩,更使得多人求去,部队解体。
其实李自成的雄才大略,比起农民起义的前辈刘邦、朱元璋毫不逊色,只是运气实在差了点,先是外患跑来插花,后来竟然死于乡勇之手。真命天子号称真命,确实是需要几分运气在内。
一个励精图治的君主,却以自杀结束了二百七十七年的大明王朝,一封慌乱中留下的遗书,竟意外的道出了自杀幕后的秘密,崇祯之死是无颜面对江山永逝的无奈?还是走投无路的被动选择?
一个春日的拂晓,往日庄严肃穆的紫禁城一片混乱,一个中年人和他的一个随从互相搀扶着爬上了紫禁城北边的万岁山,他们找到两棵一人高的海棠树,然后拿出随身带着的绳子,在树上上吊自杀了。
这个上吊自杀的中年人就是大明朝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崇祯皇帝死得非常狼狈,他披散着头发,穿着蓝色的衣服,左脚光着,只有右脚上穿着一只红鞋,但是即使是这样的情况下,崇祯皇帝为了避免后人对他的死产生不必要的猜测,还是特意留下了一封遗书,对他的自杀作了一个说明,那么这个当了十七年皇帝的崇祯究竟为什么会自杀?他的死又是谁造成的呢?
时间回到崇祯十七年,这一段时间,京城始终是天色晦暗,尘土飞扬,北京城冥冥中似乎弥漫着一种不祥的意味。节日的喜庆早已被焦虑不安所取代,有钱的富户开始挖地窖藏金银财宝,官宦人家也开始暗中收拾细软,做好了离京的准备,京城陷入茫然恐慌之中。
让北京城陷入恐慌的是漫天飞舞的传言,先是有人说,李自成的大军已经开出关中,进入了山西地界,很快就要打到北京了;又有传言说,大明皇帝的老家安徽凤阳发生了严重的地震,震动了大明朝的龙脉。传言中最可怕的是说有人夜晚经过紫禁城正门,经常会听到鬼魂的喧闹和哀嚎,那些鬼魂好像是大明朝曾经的皇亲国戚们,总之一句话大明朝气数已尽了。
和北京城内的恐慌比起来,皇宫中似乎显得平静许多,这一天是正月初三,崇祯皇帝在宫中接见了一个大臣,这天的接见极为隐秘,除了崇祯自己以外没有人知道将要谈得是什么话题。谈话之前,崇祯让所有的人退出,一主一臣就这样从清晨一直谈到了第二天的黎明破晓时节,才算把事情讨论的清清楚楚。
那么崇祯皇帝这样一次秘密的会见谈论得内容是什么?提起这件事还要先来看看当时中国的形势。
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是混乱的年代,定都北京的大明皇帝崇祯,已经不是中国唯一的皇帝了,在北京东边的沈阳有虎视眈眈的大清军队,在北京的西面有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崇祯皇帝在位的十七年中这三股势力一直是此消彼涨,但这一年原来均衡的势力被打破了,在这一年的年初,曾经的草寇李自成在古城西安建国,国号大顺,建国的开始,李自成作的第一个决定就是要挺进中原,矛头直指北京城。
面对这样的局面,当时大明朝的大臣们也是议论纷纷,有主和的,也有主战的,那其中有一位叫做李明睿的大臣,他的建议就比较有创意,是主张三十六计走为上,也就是逃跑,当然人家当时是没这么说,他的原话是建议北京城应该迁都,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万岁爷在,早晚还能打回来。
正月初三崇祯皇帝召见的正是这位李明睿,商量的话题当然也就是关于北京城搬迁的事宜。但是皇上召见大臣干吗要搞得这么神神秘秘呢?这还要先了解一下崇祯的心思,这说起来话就比较长了。
话说十七年前,那时崇祯皇帝的身份还是信王,当时的皇上是崇祯的哥哥,天启皇帝朱由校。天启皇帝没什么文化,基本算是个文盲,但是他的爱好还不少,其中最著名的一个爱好就是能做一手非常漂亮的木匠活,每天清晨,皇宫中就能听到他叮叮当当的做木工活的声音,这声音有时到半夜都不消停。
因为忙于每天的打家具,天启皇帝把朝中的事交给了一个是宦官魏忠贤,把家里的事情交给了自己的奶娘客氏,这两个人还是名义上的夫妻,既然把天下的事都交给人家了,那人家也就不客气了,把大明朝当成了自己家,只要是可能伤害他们家的人那只有一条路,死到最后大明朝的政事是乌烟瘴气,而天启皇帝自己也绝了后。天启皇帝命短,年仅二十二岁便离开了人世,他唯一的弟弟信王朱有检就这样阴错阳差成了当时全球最多子民的大明朝的皇上。
十六岁登基的崇祯皇帝由信王府搬入大内,在宫中生活的最初几天,每天吃的是自己从家里偷偷带来的干粮,宫中准备的东西根本就不敢碰。人们都估计这个小皇帝坚持不了多久就会死在魏忠贤的手里,或着是换一种方式成为魏忠贤的傀儡,但是没想到后来发生的事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崇祯当上皇上后,对魏忠贤和客氏相当的礼遇,但是魏忠贤并不踏实,他的策略就是送一些美女给崇祯皇帝。崇祯皇帝在明代皇帝中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怎么好美女,想来在当时战战兢兢的心态下,崇祯皇帝自然对美女更无兴趣了。
为了不致引起魏忠贤的担心,崇祯皇帝将送来的绝色女子全部留了下来,但却仔细地搜这几个女子的身,结果发现在她们身上,都系着一颗细小的药丸,宫中称作为迷魂香,是一种能自然挥发的药。魏忠贤的目的很明显,是要把崇祯皇帝带坏,最后像他哥哥那样成为自己的木偶,崇祯皇帝把药扔了,但是对魏忠贤却不动声色,依然是褒奖不断。
在魏忠贤以为自己的危机已经解除的时候,崇祯却借着一个大臣的奏折先是逼着魏忠贤辞了职,最后更是让这个走投无路的宦官自了杀。从此树倒胡狲散,魏忠贤余党的清算也很快就着手进行了。
以十六岁的年龄对付一群势力强大的阉党,不仅干净利落而且不动声色,从此以后这拍马屁的大臣们可有的说了,天天称崇祯是明君圣主,最后连崇祯自己也坚信自己就是一位英明果敢的君王,对自己的政治才能那是相当的自信。
一直到李自成的军队即将打到北京,这个自信的皇上面对迁都问题的时候,他自己有点转不过来弯子。想一个英明果敢的君王怎么可能自己提出放弃宗庙,放弃京城,逃跑呢,崇祯自己根本就接受不了,他不能被人议论,他丢不起这个人啊。那怎么办?只好找个人代替自己来提出这个南迁的计划。
南迁的目的地是南京,明太祖朱元璋曾经在南京定都,到崇祯这一代南京依然是大明朝的陪都,也算是皇城,所以那里不仅皇宫等建筑是现成的,而且官员设置和皇城也差不多。更重要的是清军和大顺军的势力,都在长江以北地区,江南就要安定多了。
在皇帝和李明睿彻夜研究后的几天以后,李明睿就在上朝时提出了迁都的动议,但是没想到这个建议一提出来就遭到了大臣们的一顿炮轰,反对的最厉害的竟然是崇祯皇帝最信任的大臣大学士陈演。陈演提出皇帝应该杀了这个李明睿,这样才能安定人心。
大臣们为什么会反对这个提议呢?其实原因很简单,他们跟皇帝一样认为崇祯皇帝是个忠烈的君主,皇帝不可能同意这样一个逃跑的方案,所以纷纷表示反对以显示自己的忠诚。事到如今皇帝也只能哑巴吃黄莲,把迁都的想法咽进了肚子里,那么接下来他会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