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松山城中时,就曾经有人劝说洪承畴投降,被他坚决拒绝。因为叛将献城而被俘虏后,清兵把他带到主帅的面前,强迫他下跪,他轻蔑地说:“我乃天朝大臣,岂能在小邦王子面前下跪?”
洪承畴摆已经将生死置之于度外,那么这个铮铮铁汉为何后来又改了主意呢?史上最桃花的劝降幕后,庄妃诱惑洪承畴究竟有几分可信度?
洪承畴被押解到盛京后,关在皇宫内的三官庙里。他已经下了必死的决心,每天披头散发,光着脚,不吃不喝,对皇太极骂不绝口。皇太极不仅不生气,还动员了盛京城中所有能动员的力量前去劝降,这其中大部分是洪承畴以往在明朝的同事们,让他们现身说法,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范文程。
在大多数人劝降无效的情况下,范文程出场了。名士就是有名士的风度,他面对洪承畴的暴跳如雷不但不恼怒,反而和风细雨与他谈古论今,让洪承畴不得不反思:“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有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人就怕冷静,就怕想到值不值,一旦从牛角尖中钻出来,发现天地之大,就不会一心求死了。
恰巧在这时,积在房梁上的灰尘飘落下来,落在了洪承畴的衣服上,洪承畴不由自主地用手轻轻掸去。这个细微的动作被范文程看在眼中,他暗自一笑,随即告辞出来,径直向皇太极禀报:“洪承畴不会死,这种时候,他连衣服尚且爱惜,何况是生命呢?”
皇太极亲自来到三官庙看望洪承畴,并脱下身上的貂裘披在他的身上,亲切地说:“先生不会感到冷吧?”
洪承畴望着皇太极许久,终于长叹了一口气地说:“你是真命天子啊。”归降了清朝。
洪承畴他不是不想投降,他是不能降,那一边大明王朝已经告诉世人,他是民族的英烈,已经为国捐躯了。这个时候如果洪承畴要投降大清王朝,大清王朝必须得给他一个很好很好的说法,得让他向全天下的汉族人有一个交代。
这个交代是什么呢?唯一的借口就是:“皇太极是真命天子,我洪承畴是良臣终于遇到了明主,可以投降了。”
洪承畴一动不动地躺在光板床上,忍受着饥渴的煎熬,只求速死,忽然闻到一股奇香扑鼻而来,弥漫在整个囚室中。他精神为之一振,微微张开双眼,面前竟站着一位满洲贵妇人,袅袅娜娜,一头乌黑油亮、光可鉴人的秀发,挽着高高耸起的云髻,衣袖下腕似嫩藕,手如葱白,窈窕的身材如风摆杨柳、出水芙蓉。洪承畴只觉得整个囚室变得光亮起来,似乎连饥渴也忘了。
庄妃说:“听说洪将军有年过花甲的老母,你若走了,谁来孝敬她呢?听说洪将军闺房中有结发的妻子,偏房中有娇美的爱妾,你舍得让她们独守空闺吗?”
洪承畴听后酸楚万分,一言不发。庄妃觉得时机来临,连忙从带来的竹篮中取出玉壶,两只酒盅,倒满了人参汤说:“洪将军已决心一死,我不敢让洪将军坏了名节,这是送行酒,请将军饮下。”
洪承畴沉默良久,一口喝了下去,谁知道酒刚一入口洪承畴便觉出这不是酒是人参汤,心中不由得一喜,不禁连饮数杯。庄妃又说:“洪将军已经数日未进饮食,你的身子虚弱,再多饮几杯吧。”
庄妃说着双手按住洪承畴的双肩,洪承畴似乎被雷电击了一下,不由伸出双手,紧紧握住了庄妃的手。庄妃故意娇滴滴地说:“洪将军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庄妃的所言所行,唤起了洪承畴对女人的思念,对生的留恋,他决心不再去死。至于堂堂大清的皇妃怎么能随便委身他人呢?这个听来荒唐的传说之所以能够流传开来和历史上满蒙部族在对待两性关系上的观念、风俗不无关联。在那些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部族中,如果一位女性能够把一个英雄收服过来的话,不但不会受到族人的鄙视,相反的她也会像英雄一样受到大家的爱戴与尊敬。
洪承畴被俘虏后,绝食九日,只求速死,皇太极见劝降无效,又爱惜他是一个人才,就将他放了。但在洪承畴入关途中,遇见了一个家中的仆人,这位仆人告诉他,现在明朝上下都以为他已在松山会战中战死,如果他活着回去,而所统领的三军俱没,地方俱失,朝廷一定会问罪,到时死的就不是他一个人了,他的妻子儿女都将受到牵连。洪承畴进退两难,犹豫再三,决定返回盛京,归降皇太极。
洪承畴归降之后,皇太极对他说:“朕发现你们明朝君主,宗室人被俘获不施救。而将帅战败被擒获,若有人投降,君主要嘛诛杀他们的妻儿,要嘛将他们变卖罚为奴隶,这是旧制还是新制?”
洪承畴回答说:“以前没有这种制度,是近年才有的。”
皇太极十分感慨地说:“君主不贤明,臣子欺上瞒下,枉杀之事就会层出不穷。将帅死战被擒或者走投无路归降,为什么要加罪于他们的妻儿老小呢?他们残虐无辜也太厉害了。”洪承畴听到这里,泪流满面。
明太仆寺卿张春兵败被俘之时,也曾对前来劝降的达海、库光头缠等人说:“如果我现在死在你们手上,我的五个儿子和三个孙子就可以活下去了。”
大凌河守将祖大寿因为心系远在京师的次子的安危,而对是否出降颇为犹豫。他在写给清军副将石廷柱的信中,有这样的字句:“若能设计,将在北京的二弟救出,此乃兄保全我祖氏的大恩。”
崇祯皇帝对于败军之将和他们的家人毫不手软地予以严惩,与皇太极招降优待明军降将的做法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假如公正地评判,相信大多数人会原谅洪承畴们的背叛,因为他们所背叛的朝廷,已经失去了天道和民心。
两年之后,清军大举入关。在平定中原、江南和西南地区的进程中,洪承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反证出皇太极宽广的心胸和敏锐的眼光。
中国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位母亲,她的儿子投降变节后,自己却始终坚守中国女性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风骨,成为中国母亲的典范。因此世人从没有由于她是汉奸的母亲而疏远她和排斥她,而是更加的敬重她和仰慕她,并给予她素月孤舟的称誉。这位母亲就是经不住满清美女诱惑而投降变节的原明朝重臣洪承畴的母亲傅氏。
洪承畴是福建泉州人,父亲洪启熙是明朝末年的秀才,性格庄重,以至孝名闻乡里。母亲傅氏是名门闺秀,教子极严,她为洪家生了三个儿子,长子洪承畴,次子洪承畹,三子洪承畯。
洪承畴幼年时入溪益馆读书,因为家境贫寒,十一岁辍学,在家帮母亲做豆干,每日清晨还要到英圩埔走街串巷叫卖豆干。当时西轩长房的才子洪启胤在水沟馆办村学,洪承畴叫卖豆干之余,常在学馆外听课,偶尔也帮学生做对子。洪启胤发现洪承畴极有天份且抱负不凡,免费收洪承畴为徒,重返校门。
洪承畴学习用功,博览群书,从小就表现了治国平天下的愿望,甚得洪启胤的赏识。洪启胤曾在洪承畴的一篇文中批下家驹千里,国石万钧的评语。万历四十三年,二十三岁的洪承畴赴省参加乡试,为乙卯科中试第十九名举人。次年,赴京会试,连捷登科,为丙辰科殿试二甲第十四名,赐进士出身。
洪承畴才华横溢,深知谋略,一登龙门就为朝廷器重,三十八岁时便因围剿叛军有功而官至延绥巡抚。崇祯九年,洪承畴率军在临潼大败李自成叛军,致使叛军被围困在丛山之中长达三个月之久。
两年后,满清在东北兴起,明朝的辽东防线危机,袁崇焕被屈杀后,洪承畴从围剿李自成叛军的前线被调到辽东,总督蓟辽战事。不久兵败被俘虏,因为经不住清太宗皇太极的永福宫庄妃的美女惑诱而投降变节,从此身陷汉奸泥潭而被定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其实洪承畴当时为明朝大臣时,深受崇祯皇帝朱由检的恩宠,他自己也曾得意洋洋地在厅堂挂出一副对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
后来洪承畴在松山战役兵败降清,于是有士人将他这副对联各加一字:“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
还有一次,洪承畴在阴历榖雨与客人对弈,那时候丫环送茶。客人饮罢,只觉清香扑鼻,便随口说:“我说茶香为什么这样浓?原来是雨前茶。”
洪承畴张口吟出:“一局棋枰,此日几乎忘榖雨。”
然而那位客人出口惊人,续出下联:“两朝领袖,他年何以别清明?”
明末著名文人吴梅村曾写下《松山哀》一诗,写的是洪承畴战败降清,甘心为敌效劳,追杀抗清力量。诗中颇含讽刺之意,诗中写道:“出身忧劳致将相,征蛮建节重登坛,还忆往时旧部曲,喟然叹息摧心肝。”由此可见,当时降清变节的洪承畴已经为千夫所指。
顺治四年,早过知天命之年的洪承畴从江南总督任上奉召回京后,派人奉迎老母北上,说是要好好尽一番孝思。迎接的人到达了福建南安,洪母居然束装就行,一副真的准备去接受儿子奉养的架势。当时四方乡亲,无不诧异,认为以洪母的为人,何以会一改素节?
哪知道洪老太太到了北京一下车,看见跪迎的儿子,便抡起枣木拐杖,劈头劈脸一顿好打,口中不停地骂道:“你这个不孝的畜牲,我七十多岁了,你教我到旗下来当老妈子?我打死你,替天下人除害。”
当时洪承畴已经为满清镶黄旗汉军,按照清朝的定制,旗下命妇必须轮番入侍太后。洪老太太二千里迢迢征程,不辞跋涉,借题发挥,就是要为前明遗民出一口恶气。
洪承畴降清后,高官厚禄,威势显赫,但是亲朋故旧却视他为奇耻大辱。洪承畴任五省经略回乡省亲时,择地于泉州市旧城区东部、东接菜巷、西至西边巷处建造豪华府第,人们称为洪衙,所以取名为洪衙埕巷。然而他所建府第,当时竟然没有一个亲人愿意居住。
洪府落成后,洪承畴曾亲往家乡叩请母亲前来居住,但是洪老太太深明大义,故意穿着出嫁时的明朝衣裳,端坐在堂上,就是不肯住洪承畴所建的府第。洪承畴又去找他的弟弟洪承畯劝说母亲,但是他的弟弟痛于国亡兄降,发誓头不顶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
在家乡英都造了一只船,然后携带母亲坐在船里,泛于江上,过着隐居的生活。后人为纪念他们的民族气节,在他们孤舟隐居的石壁上,刻下素月孤舟四个大字。
在婆婆的影响之下,洪承畴的妻子莲心愧于丈夫的投降变节,愤然削去头发住进了尼姑庵。亲友不齿,乡里难容,洪承畴只好返回京都,在泉州古城留下了一座无人居住的府衙,同时也留下洪衙埕巷这个古街的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