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逍遥农家子》9月20日上午十点开文,有兴趣的亲们不妨一看。李清逸睁开眼睛,周围很安静,黑漆漆的看不清楚,想来应该是晚上。
床板很硬,睡着很不舒服,肚子又咕噜咕噜的叫,李清逸打算摸黑寻点吃的。没想到起床的动静有点大,把边上的两个弟弟给弄醒了。
“大哥,你身体还没好呢!是去茅厕还是?”二弟叶明溪赶紧下床,点上油灯。
“嗯,有点饿了,还有吃的没?”李清逸借着朦胧的灯光,发现身下的是炕床,只垫了薄薄一层褥子,难怪硌得慌。
“晚饭给你留着呢!我现在就去热一热。”叶明溪端起搁在炕桌上的粟米粥奔向厨房。
“大哥,好些没?头还晕吗?”三弟叶明江也随之起床,“我去厨房帮二哥。”
“嗯,好多了,只是头还有点晕,你看看厨房还有没有热水,有的话给我倒一碗。”
李清逸晃晃还有点晕乎的脑袋,慢慢融合另一个人的记忆。他在现代也算功成名就,大学毕业后,白手起家,十来年时间就构建出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公司主营农副产品和海产品。他大学主修近海渔业,之后又拿了个农学位。凭借着独到的眼光和扎实的基础,他的公司越开越大。
由于专注事业,到了三十多,他还是独身一人。最近公司一切步入正轨,他正打算好好休息休息,没想到碰上飞机失事,正巧赶了把时髦,穿越到大兴朝一个农家子弟身上。
家里父母不用他操心,有他留下的庞大遗产,弟弟再看顾一二,父母就能安度晚年。
他现在的这具身体原主叫叶明泽,今年十八岁,上面有个姐姐叶芝二十一岁,几年前嫁给了李村的李壮,生了一个小子一个闺女,李村距离原主所在的叶家村有七八里地,有点远,叶芝每年回娘家的次数不多。
下面还有两个异卵双胞胎弟弟,叶明溪、叶明江,今年十六岁,正好到了成亲的年龄。他还有一个小妹叶柳,十二岁,不在这里,和大伯家的叶青叶菁睡一个房间。
从来到这个世界的那刻起,世上只有叶明泽,再无李清逸的踪迹。
环顾四周,叶明泽发现他们三兄弟的房间倒是挺大,大概有二十多平米。只是家具不多,一张大大的炕床就占了四分之一。屋子里除了一张书桌、一个梳妆台、三个木箱子和一个五斗橱外,再无他物。
从原主的记忆中知道,这个家早先还算有点钱,只是因着心气高,子孙都进学。随着人口的增加,进学人数也越来越多,直到不堪重负。先是读书不行的退学,接下来倒霉的就是大房二房两家,谁让他们是爷爷原配的后代。
现在还在进学的只有五叔叶则全——继奶奶温氏最小的儿子。要说叶爷爷这一脉,最有读书天赋的要属叶明泽,其次是五叔叶则全,可惜父母不够给力,他只随夫子学了六年。
其实当时还是有能力供两个学子的,只是供一个比较宽裕,供两个就捉襟见肘,奶奶当然不乐意这样。最后在奶奶的撒泼打滚无所不用其极之下,爷爷不得不狠心让叶明泽回家种田。
叶明泽也算有本事,弃学后一直没放下书本,于两年前考上禀生——秀才中的一等。原本每月的禀米都得归公,父母没有反对,认为这是理所当然。可叶明泽死活不同意,最后提出,要么禀米全部归公,他和五叔一起考举人,各种费用爷奶出,要么上交一半,乡试费用自理。
奶奶盘算了半天,终于妥协。毕竟叶明泽的成绩比她小儿子的要高,两人同一届考上秀才,叶则全却不是禀生。到时候撇下他,只让叶则全考举人,叶氏族人的唾沫星子都能淹死她。
考秀才只在当地县城,几乎不用花多少钱,叶明泽才有这个能力考取。考举人却不行,乡试地点离叶家村有小半个月的行程,考一次花费不小。
叶明泽的父母就是大兴朝最普通的父母,上孝顺父母,下疼爱子女。该他们做的决不推辞,不是他们的责任,也不会去担。
原主算是有成算的,他知道即使禀米全交,最后也会波折不断,能不能按时乡试还是个未知数。与其费心费力结果不一定好,不如自己把握,省的两边都落埋怨。
原主在后山砍柴时不小心摔了一跤,一直晕到现在,醒来后就成了他。到现在,他脑袋还微微发晕。
叶明泽走到梳妆台前,打量着铜镜里的自己,五官深邃,面容清癯,略微有点菜色,既不像时下的文弱书生,也不似武官那么粗犷壮硕。叶明泽对现在的身体还算满意。
“大哥,粥好了,快过来吃。”叶明溪架起炕桌,摆上碗筷,“留的小菜不多,将就着吃。这个鸡蛋是娘特意煮的,赶紧的,趁热吃。”
“你俩也吃点。”叶明泽看有两大碗粟米粥,一个玉米饼,决定分一碗给二弟三弟。十六七岁正是能吃的年纪,现在都晚上十点多了,两人都有点饿。
今晚是照顾病号,特意多给了一碗,往常晚饭只有一碗粥,一个饼子,只能吃个七分饱。一觉睡到天亮时没有感觉,半夜醒来却有些熬不住。
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他们家还算好的,基本能混个肚饱,毕竟还有些家底。叶家村有半数人可都还在靠着稀粥野菜混日子。
叶明溪叶明江听了大哥的话,打算推辞,叶明泽瞥了他们一眼:“叫你们吃就吃,哪那么多废话。明江,去拿碗筷过来。”
叶明泽在兄弟姐妹中还算有威严,叶明江听了没再反对,乖乖的按他的话做。
三兄弟都饿了,呼噜呼噜没几下就喝完粥。叶明泽就着叶明江提过来的热水,洗漱完毕,马上钻进被窝。
炕上只有两条被子,叶明泽一条,二弟三弟合盖一条。被子还算厚实,只是被面有些褪色,估计有些年头。
有多少年没过过这样的苦日子了?叶明泽躺在被窝里,仔细回想,也没能想起来最近盖这种老式棉被的日子。
第二天,等叶明泽醒来时,床上已不见叶明溪叶明江的踪影。
“娘,大哥起来了。”小妹叶柳被娘派了任务,就在他门外干活,时刻留意着房内的动静,一听到声响,立马告知母亲江氏。
今天正好轮到江氏做饭,听到小女儿叫喊,洗了洗手,从厨房钻出来,意思意思敲了下门:“明泽,娘进来了。”说完不等大儿子应答就推门而入。
“起来了?身子大好没?”江氏看儿子已无大碍,总算放下心来,“去厨房吃还是在这里?”
“娘,不用麻烦了,我去厨房吃。”叶明泽看天色早就大亮,知道他要不是病号,早被叫起来了。
一番洗漱后,叶明泽打量起院子。一色的青砖瓦房,可惜年头久远,不再那么鲜亮。房子只有一进,正房四间,东厢五间,西厢五间。房间不少,可人更多,近三十人,挤在这么一个小院子里,不说拥挤,至少也不算宽裕。
“明泽,还愣着干嘛?粥都要凉了。”江氏一边忙着手边的活,一边不忘关照大儿子。
“马上就来。”
早饭是一碗玉米粥,两个黑面菜窝头。叶家一年到头都是一日三餐,虽然农忙以外每餐只能吃个七分饱,但这样的日子还是有很多人眼热。没办法,古代田地出产不高,每年还要交各种税,能吃两餐饱饭的都不太多。
江氏手里不停忙活着:“明泽,今天公公允了你可以在家休息一天。”
“嗯,知道了。我去外面看看。”叶明泽一吃完就撂下筷子,起身往外走去。
叶家村有一百多户,像他家这样有二十几口人的也有二三十家,剩下的多数都只有十几口人。叶明泽家靠近村子中心略偏北,村东两三里处就是大海,另三面被大山围绕。
这个时候像他这样还在村子里闲逛的没几个人,多数不是上山就是下海,为生计忙个不停。
叶家村很偏僻,距离最近的镇子都有十几里,平时除了出海归来要卖鱼的,其他村民很少进镇。大多数村民只有逢年过节才会结伴进镇采买。平常偶尔缺个物件,都是能借则借,实在凑合不了的才不得不进趟镇子。
村里有半数都姓叶,大部分房子都是泥墙茅草顶,泥瓦房也有几间,青砖瓦房的只有两家,其中一家就是叶明泽家。逛遍整个叶家村,他还看到有几家是纯粹的茅草屋,真正的家徒四壁,简直不忍直视。
多数房子虽不怎么样,占地面积却不小。每家每户都有前院后院,目之所及,面积最小的都有好几百平米。
叶明泽逛了一圈,与原主记忆能一一对照后,也不再碍老一辈人的眼,悠哉悠哉地晃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