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明末优秀公务员》更多支持!
由于叶向高与沈一贯分属两个党派,无论是从个人恩怨还是从党派利益出发,叶向高绝不会放过沈一贯及其党羽的。朱常润从目前的形势看出,浙党希望将这件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尽快了结此事。避免因为这件事情影响到福王集团的利益。
而东林党是拥护太子朱常洛的党派,他们自然希望通过这件事情,将对手打倒,掌控朝廷的控制权。
既然是刑部主审这个案子,那么叶向高决定在刑部安排人调查这件案子,可以说是顺理成章,避免给人留下口舌。他安排的这个人叫王之寀,现任刑部主事。叶向高命令王之寀一定要将袭击太子这个案子调查得水落石出,不能让胡士相和岳骏声将事情真相掩盖住。王之寀领命而去。
王之寀接到这个任务后,回家细细研究了一番,有了一个详细的计划,他决定从自己审问张差开始。根据大明律法的规定,犯人即使招供了,刑部也要每天安排人员对犯人进行提审,这么做主要是防止犯人翻供。
王之寀值班这一天终于到了。但是他没有直接审讯张差,而是在开饭前,来到监牢,躲在暗处偷偷观察张差的一举一动。
而张差进到监牢这几天,以及逐渐适应了监牢里的生活。自己装疯这一招非常有效。事情的真相依然稳稳地放在他的心里。
对于王之寀在暗中观察自己的行为,张差并不知情。他像往常一样等待着监牢开饭,监牢人员将饭送过来后,张差像往常一样,开始正常的吃饭,确切地说,是非常平静地吃饭。
可是在暗处观察张差的王之寀缺发现了张差的问题,确切的说是严重的破绽,由于先前大家都认为张差是个疯子,那么既然是个疯子,就不可能这么平静地吃饭。
于是王之寀从角落里走了出来,让张差停止吃饭,告诉守卫,马上提审张差。守卫马上打开牢门,将张差押解到审讯室。
王之寀已经在审讯室准备好了。张差对此感到非常意外,但是他在来审讯室的路上逐渐地镇定下来,他认为这位审问自己的大人与前几波审讯自己的大人一样,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他的心态放得很平。
审讯开始之后,张差还像往常一样,装疯卖傻,说话语无伦次,他以为这样就可以蒙混过关,可是对面的王之寀却一言不发,只是两眼静静地看着张差。
看的张差有些发毛,在张差回答完守卫所有的问题之后,王之寀终于说话了。他只说了一句话,一句简单地不能再简单的话,“你现在如实招来,我就给你饭吃,如果你不老实交代,那么我就饿死你。”
这种逼供方式确实是非常特别的。但凡是要让罪犯招供,要么是讲道理,向其讲民族大义,利害关系,要么是动用大刑,各种刑具轮番上阵,再就是进行威逼利诱,功名利禄、金钱美女、老婆孩子等。这些都是最常见的,可是王之寀却那饭来做条件,放出了这么一个诱饵。
张差想了想,对王之寀说:“大人,我不敢说。”王之寀一听,这分明是有问题呀。不敢说,并不代表不知道,也不代表不说,而是知道却因为害怕什么而不敢说。
王之寀将参与审问的所有手下都支出去了。现在审讯室只有自己和张差两个人。他拿着刚才张差吃的那碗饭,放到了他的面前。
张差就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原原本本向王之寀招了。据他所述,自己是蓟州人氏,小名叫张五儿,父亲早已去世,目前家中尚有一老母。前些日子,有两个本村的熟人找到自己,将自己介绍给一名宫里的太监,这名太监对张差许诺,只要为他办一件事情,事成之后,将会给张差几亩良田,以及一些钱财,保证让其衣食无忧。
张差家里非常穷,听了这名太监的话,觉得条件非常丰厚,就随他来到了京城,在一处民宅里见到了另外一名太监。
这名太监对张差说,一会儿跟着自己走,到了一个宅子后,你尽管往里闯,见到一个就打死一个,不要担心,把人打死了我们也能将你救出来。
说完递给张差一根大木棒。带着张差进了宫,来到了慈宁宫,张差就闯了进去,打倒了一个太监,然后就被里边的太监给抓住了。
王之寀在这之前,虽然感觉到这里边一定有问题,但是听了张差的供诉,感到非常震惊。如果张差所说属实的话,那么这明显是一场经过精心谋划的政治暗杀呀。
但是这里边还是有诸多疑点。一是张差这个人虽然不是一个疯子,但是傻了吧唧的,没有什么心眼,充其量就是一个有点力气的农民,刺杀太子怎么会选这样的人呢。最起码也得是职业杀手,或者退役军人这种杀过人,而且杀人水平非常高地人呀。
二是作案工具非常可笑。既然是行刺,那么得用大砍刀、宝剑、铁锤之类的东西。最起码也得是一把锋利的匕首吧。可是却给张差一根大木棒,连个菜刀都不提供。
三是整个作案过程听起来,就是熟人推荐、太监认可、带到京城、闯宫行凶。太监只是口头向张差表示,事成之后会给他几亩地和一些钱财。但是既没有将所做事情说明,也没有给定金。张差就凭着空头支票就跟着这名太监到慈宁宫行凶。这典型是缺心眼呀。
虽然有这么多得疑点,但是毕竟是将事情的基本情况问出来了,于是王之寀立刻将张差的供词连同奏疏呈给内阁首辅叶向高。
叶向高接到王之寀的奏疏和张差的供词,就命人将这些东西抄好了副本,然后将原告上报给万历皇帝。可是过了几天,万历皇帝没有任何反应,呈上去得奏疏和供词就像是石沉大海,一点音讯也没有。
可是这一次早就在叶向高的意料之中,他命王之寀将自己手下抄写的这些副本在朝廷中四处散发,叶向高本人又安排一些手下四处进行宣传,在舆论上造声势,要求进行公开的审判。朱常润听说这个消息后,也安排手下在京城进行宣传,制造舆论。
朝廷内外要求进行公开审判的呼声越来越高,连司法界的泰斗,大理寺丞王世昌都站出来,要求进行三法司会审。
可是无论要求审判的呼声有多么的高,万历皇帝就是不表态,当年挣国本的时候,一百多号人冲上来,那是多么大的场面,眼下这个只能是小场面,万历皇帝根本没有放在心上,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这件事情慢慢就会被人们所淡忘,慢慢就会被平息的。
可是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又出现了新的情况,就在王之寀审讯张差的笔录在朝廷上公开不久,司正陆大受上了一个奏疏,他根据张差的笔录提出了几个疑问,那就是既然张差说有一个太监来找他,那么这个太监是谁?他随这个太监来到了京城的一处民宅,那么这处民宅在什么位置?在民宅里,张差遇到了另外一个太监,这个太监又是谁?这些固然是张差口供里的疑点,在奏疏的最后,他又说了一些自己的以前说的话,他说在福王接受册封的时候,自己曾经上过一道奏疏,希望能够提防一些奸邪小人,今天看来果然应验了。
陆大受说的这段话既有表达自己有先见之明的意思,也有指桑骂槐的意图,但是也没有明说什么。可是这份奏疏呈上去不久,郑贵妃的弟弟郑国泰却站了出来,他写了一份奏疏为自己辩解。
显然这位愚蠢的郑国泰将自己对号入座了,他认为陆大受说的就是他,而且在奏疏的最后他还说,有什么推翻太子的阴谋?又主使过什么事?收买亡命之徒是为了什么?……这些事我想都不敢想,更不敢说,也不忍听。
郑国泰真是蠢到家了,这明显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嘛。他的这份奏疏一呈上去,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对于那些好事的言官来说,自然不能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工科给事中何士晋首先做出反应,对郑国泰的奏疏进行了一一驳斥。
在奏疏中何士晋这样写道:““谁说你推翻太子!谁说你主使!谁说你收买亡命之徒!你既辩解又招供,欲盖弥彰!”
郑国泰被何士晋驳的哑口无言,没有招架之力。事情经过郑国泰等人的这么一闹,已经没法控制了。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事情的真相即将大白于天下。
朱常润密切关注着这件事情的进展情况,王士珍时时向惠王爷报送有关这件事情的各类情报。在大家都认为这件事情将要水落石出的时候,朱常润却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张差这种农民,装疯的手段可以说是非常拙劣的,明眼人一眼就会看穿,为什么直到王之寀审讯时才被看穿呢。而且张差竟然为了一口饭就将所有事情都招了。之前那些官员的审讯手段要比王之寀高明多了,为什么张差不招呢?
朱常润经过反复思考,再加上王士珍提供的各类情报,综合分析得出了一个可怕的结论,那就是这帮人是故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