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茂生气道:“来奔我的时候,都是饿得将死之人。现在倒好,酒足饭饱了,这么多话!”
马丙炎笑道:“大哥别生气,兄弟们跟着您长了志气是好事。”
林茂生将连生等人迎进聚义厅入座上茶,问道:“大洪,两年多不见,你比大哥混得滋润嘛。”
“托大哥的福。我看短松寨兵强马壮,发展很快啊,可也举旗了?”
林茂生讪笑道:“山匪贼人,举什么旗?得便时和兄弟们跑几趟买卖,充充肚子罢了。”
马丙炎见连生送来的见面礼只有茶叶、布匹、水果,银子没见着,脸色不太好看。
周可馨心细,便道:“连生自汉阳匆匆回来,急着要先见见林大哥,见面礼轻慢了,望林大哥海涵。”
林茂生不以为意道:“大洪和连大人不嫌弃我是个粗人,来看我已是天大的面子。”
连生道:“中州二十多支义兵队伍,以郑元帅实力最强,如今郑元帅吉星高照,紫气东临,正是招贤纳士的时候,林大哥可考虑过投入郑元帅麾下,奔个光明前程?”
马丙炎道:“兄弟们倒是有些想法,几日前,郑宇青差裘士礼到访,帛金丰厚着呢,像是仗义能容人的。”
林茂生不喜马丙炎自作主张,嫌他多嘴,瞪了他一眼,却不好发作。
周可馨道:“郑宇青是郑明瑞独子,不过是庶出,战功卓着,却屈居千总。郑明龙亲生儿子郑宇成,只参与过攻打濠州,给的却是元帅的职分呢。后来因多次惹恼郑明龙,降为千总,可我听说,最近又封为右将了。”
林茂生听得沉思不语,料想郑明龙军中以嫡系出身是论,短松寨的人马未必适合。
连生道:“和州城里看着像龙蛇混杂。你瞧瞧今天来的这些人,钱三江曾是定阳城的小乞丐;郭卉妍是圣女教的元老;宋达、唐岱年等人,和您一样曾落过草。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大家想法一致,义气相投,可仗打得很痛快。林大哥要是不嫌弃,何不去和州与众兄弟一道喝酒,并肩作战?”
林茂生听后反而欣喜,笑道:“好,此事容兄弟们商议妥当,年后给连大人答复。”
“既然这样,我们也先告辞了,年后等林大哥好消息。”
回到和州,连生在军营外看见一位小姑娘,坐在路边伤心哭泣,便上前问道:“小妹妹,你叫什么名字?为什么不回家?”
小姑娘回道:“我叫余点点,我在等爸爸妈妈。”
“你爸爸妈妈在军营?”
“嗯。”
“你爸爸叫什么?我帮你去找他。”
“余顺根。”
连生叫来连大洪道:“你去军营各处问问有没有叫余顺根的,带他来我帐中回话。”说罢领着余点点去自己营房中玩耍,又给她备了一些点心,小姑娘甚是高兴。
不一会儿,连大洪带着余顺根进来。连生问道:“你在哪支队伍的?年关将近,怎么让孩子一个人在家无人照看?”
余顺根道:“小人是马房里喂马的。我内人苏氏如今也在炊事营,是以无暇照顾孩子。”
连生问道:“这是何道理,既然你已参军,苏氏自然应该在家照顾孩子。”
“回大人,内人原在靖兵营里帮忙,王可义大人和宋达大人攻克和州之后,她一直不敢禀明我和她的关系,怕大人责罚她企图逃军,擅离职守,是以我们在军中以兄妹相称。”
连生感慨道:“这算什么规矩?大洪,你速传我军令,以后我义圣军队伍中,凡有夫之妇,除自愿随军的以外,一律遣返家中。家和万事兴嘛,和州是我们立锥之地,和州一家不安,义圣军便不得其安。”
连大洪领命,着郭卉妍、宋达、唐岱年等领军将士一一传达。
连生送给余点点一些玩具、糕点,另外补给余顺根二十两银子,命苏氏踏实回家料理家事,不必回营。余顺根感念大恩,磕头谢过。
三日后,军营有夫之妇尽皆遣返,又逢春节将至,此事便迅速传为佳话,和州百姓更以连生坐镇城中为大幸。连生也趁机严令连大洪整顿军纪,尤其是宋达、唐岱年等几支落草的队伍,但凡军伍犯令,主将也须连带受罚。
回到和州府衙,连生见罗翠花病情向好,虽不能言说,却拉着连生和周可馨的手,泪流满面,高兴不已。
王可义在旁边道:“普愿师父刚到和州,我们都当他是方外之人,整日在房间里打坐,足不出户,谁成想,他竟是刘婆婆的夫婿马恒煊!”
连生吃了一惊,问道:“浦江马大善人马恒煊?自称青玄上人的前朝遗老,江南四大贵族之首,因娶刘婆婆而名噪一时的马恒煊?”
王可义笑道:“不是他还能是谁?刘婆婆一到和州,便冲进他房里找普愿,里面好不热闹呢。可惜她关了房门,我等不知道具体发生何事,只在门外候了半个时辰,听见里面刘婆婆又哭又笑的,随后安静下来。你说怪不怪,普愿便携了一位风韵动人的绝色佳人出门,介绍说这是她妻子刘忆君,要我们唤她刘婆婆。在场众人,我、宋达、大洪,没一个叫得出口的。她那模样,看似与我妹妹王兰英上下年纪,姿容更是世间少见。兄弟们各自低头不语,心里还祈望着以后别再撞见她老人家,不然叫一声刘婆婆,自己心里别扭,还让听见的人笑话。”
连生等人刚从短松寨回来,不曾与会当日情形,感慨错过一场好戏。
连生笑道:“这么说,江湖传言刘婆婆一身媚术,她老公身子骨早早给她迷惑败了是假的,只是马恒煊热衷佛道,离家修行去了?”
“正是。周姑娘听说刘婆婆在汉阳认了翠儿为孙女,高兴坏了,要你回府衙后去找她商议事情。我想也是,马家在江南号称四大家族之首,马恒煊一生无儿无女,将来马翠儿可不就是他亲孙女一般了?连大人日后要在江南成事,已易如反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