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风光淮扬平山
治盐官朝廷获利
韩侂胄见皇上问他,连忙欠身正色,回答道:中书两位宰相所言之事,微臣也略知一二,三司独立于尚书省之外,不受中书调遣,确实行事多有不便,但祖宗之法,不宜变更,三司使的任命权仍归于皇上,可否采取一两全其美之策。
皇上赵扩也没听懂,因急着想去见心仪的美人,就说:就依韩爱卿之计办理,散朝。
三天后,大内发布诏令:升丁乔安为参知政事,王向龙改任左正言,胡应元任三司副使。
胡应元拜访经煜堂,带来叶正则送的琼花露酒,知道胡叶是亲戚,遂问起叶的近况。
平山堂下花似锦,琼花观里灯如星。
叶正则到扬州,很快就喜欢上了这里,尤其是清幽古朴的平山堂。
平山堂是神宗朝参政欧阳修贬谪扬州太守时所建,乃游目骋怀之佳地。堂前古藤错节,芭蕉肥美,通堂式的敞厅之上,高悬着“平山堂”匾额。文忠公一向不为世俗所羁,一生爱书爱酒爱游乐,一到扬州,就爱上了蜀岗,于是在此建堂。每到暑天,公余之暇,他常携朋友来此饮酒赋诗。他们的饮酒方式颇为特别,叫佣人去不远处的邵伯湖取荷花千余朵,分插百许盆,放在客人之间,然后让歌妓取一花传客,依次摘其瓣,谁轮到最后一片则饮酒一杯,赋诗一首,欢声笑语,往往到深夜,载月而归。
巧的是,黄文叔不久也来扬州任提点刑狱。二人在闲暇之余,翻阅《欧阳文忠公集》,说起这位前朝文豪的轶事传闻。
天圣七年(1029年)春天,由胥偃保举,欧阳修就读开封府最高学府国子监。这年秋,参加国子监解试。二十三岁的欧阳修风华正茂,在国子学的广文馆试、国学解试中均获第一名,成为监元和解元,又在第二年的礼部省试中再获第一,成为省元,也算是“连中三元”。
考场上连连报捷,欧阳修不免有些自得:在即将到来的殿试中,自己肯定也能夺得状元。于是特意做了一身新衣服,准备到时候穿。他在广文馆有个同学,叫王拱辰,才十九岁,也获得了殿试资格。一天晚上,王拱辰调皮地穿上欧阳修的新衣服,得意地说:“我穿状元袍子啦!”没想到,殿试那天,真的是王拱辰中了状元。
天圣八年(1030年),由宋仁宗赵祯主持的殿试在崇政殿举行。殿试放榜后,欧阳修为十四名,位列二甲、进士及第。主考官晏殊后来对人说,欧阳修未能夺魁,主要是锋芒过于显露,众考官欲挫其锐气,促其成才。
虽然没中状元,欧阳修也获得了不错的名次,被授予官职。金榜题名的同时,也迎来了洞房花烛。当时有“榜下择婿”的风俗。朝中高官都喜欢在新科进士中挑选乘龙快婿。欧阳修刚中进士,就成了恩师胥偃的乘龙快婿。
新婚不久,欧阳修就辞别家人,到洛阳去做官。当时洛阳知府钱惟演,是吴越王钱俶的儿子。钱惟演爱才,对待欧阳修非常好,很少让欧阳修承担琐碎的行政事务,还支持他吃喝玩乐。后来,钱惟演政治失意,被迫离开了洛阳。欧阳修等人为钱惟演送行,双方都流下了惜别的泪水。在洛阳的奢华生活,不仅奠定了欧阳修一生的文学基础,更成为了欧阳修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后来他被贬官的时候,还回忆地写道:“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欧阳修高中进士时所娶的胥氏夫人,新婚不久便去世了。被贬后不久,欧阳修娶了已故宰相薛奎的二女儿。值得一提的是,薛奎的大女婿不是别人,就是跟欧阳修一起参加殿试而获得了状元的王拱辰。后来,王拱辰的夫人去世了,他又娶了薛奎的三女儿,继续做薛家的女婿、欧阳修的连襟。欧阳修写诗调侃他说:“旧女婿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
欧阳修此次被贬出朝,与一桩风流案有关。
他的侄媳张氏乃是他妹夫前妻所生,因而又是欧阳修的外甥女。此女貌美而风流,极为淫荡,与家中的仆人私通,被丈夫逮个正着,押送至开封府。开封尹在审理时,公堂之上,张氏供出奸夫姓名,其中一个就是欧阳修,此时欧阳修任枢密使副使,御史钱协一向与他不和,借此大肆攻击,他自己也百般辩解,尽管最后以查无实据了结,但名声大受影响,贬知滁州,一年多以后,又到扬州。
作为转运使,其主要任务,就是为朝廷尽可能地将地方的税赋收上来,上缴国库。而两淮东路的税赋主要来源为两大块,一是田赋,种地的农业税,一是盐课,卖盐的税收。在全国的几个盐业产区中,淮盐一向以粒大色白而著称,其产量和课赋一直名列榜首。从盐铁司的表册中看出,近两三年来,淮盐的产量、课赋增长速度,明显低于浙东海盐和川西井盐,叶正则隐隐觉得这其中定有猫腻。
与以往的历代王朝一样,本朝也实行盐业专卖制度,盐商经销食盐,必须先拿出钱来,购买盐引。这盐引又称盐钞,是取盐的凭证,又可以代币流通。每张盐引,价值六贯铜钱,可领盐116.5斤。
为加强盐业生产管理,官府把制盐农户编为特殊户籍,免其杂役,专属管制,因煮盐地方称亭场,故称官盐民户为亭户或灶户。在亭户产盐数量上,官府严格执行计丁输盐法。每丁一年的指标称丁额盐,35石计5250斤。其余煮制的盐只能买给官办的盐仓,一旦发现私卖,即遭到严惩。
经过一段时间的明查暗访,叶正则很快发现存在问题的根源:一个盐场是否能按盐引实际付盐,有没有私卖官盐,关键取决于盐场的差监官、支盐官和押袋官。差监官负责监督生产,支盐官负责盐务销售,押袋官负责盐仓管理。别看,这个官无品无级,又风吹日晒,可是个肥差。
叶正则还发现,由于官府对食盐流通实行销界政策,各个产区的盐限制在某一区域销售,盐价由官府限定。一些交通不便,偏远落后地区的民众难以买到食盐。物以稀为贵,这就给私盐贩运带来了可乘之机。
严格按盐引付盐,杜绝走私,就可以确保国家的盐课收入,还能遏制盐官贪赃受贿。对此,叶正则处理的办法很绝:对整个盐区的二十一个盐场官员实行大轮换。原来各盐场的支盐官,全部由转运使司的胥吏担任,其余差监官、押袋官以三十里为界,调换至其他盐场。原来各盐场的帐册一律交转运使司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