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逊早年在咸国咸西边境戍边,他当年还是右都督,曾以麾下四千人击败了长孙国一万两千人,可见长孙国军队是何等不堪一击。
长孙国虽然是大国,但是三面环海,是个半岛国家,列国中长孙水军最强,其次便是咸国水军,而其陆军是一塌糊涂。
一是长孙国非但没有铁矿,铜矿、锡矿也少得可怜,导致其步兵装备普与其大国地位极不相符。
其次长孙国技术落后,冶金欠发达,几乎没有骑兵,马种比咸国的还差。可以想象雨林当中能养出什么好马,肯定是养不出来的。
所以长孙国号称甲兵两百万,实际上光有数量,没有质量,战斗力只有咸国的三分之一,志国的四分之一。志国派出十万大军,就能横扫长孙五十万大军。
最后也是长孙国最要命的政治弊端,长孙国三面环海,转口贸易和海上收税占了很大来源,是列国中商业较为发达的诸侯,由于稻米高产,物产富饶,除了金属,什么货都有,由此导致民不思战,法度松弛,陆军战斗力自然也差强人意。
志国屯兵咸国,名义上虽然是打咸国注意,百里燕反而担心志国是在试探晋国态度。
晋国十多万主力奔赴歧国,却不至于招架不住志国,那么晋国是否一定会意志坚定的替咸国出头呢?或者说,志国如果打的是长孙国,晋国是否会履行与长孙国签订的联兵协议。
但直接打长孙国,显然太过冒险,志国可能陷入两线作战,但如果先给咸国一巴掌,再看看晋国的反应。如果晋国仅仅只有口头威胁而没有实质行动,志国就有可能反手去打长孙。
试想晋国连咸国都不打算出手相救,难道会为了没多大利益的长孙国大动干戈?
如果真是这样,志、咸早晚一战,而且是在晋国从歧国抽身之前就动手。
规模不可能太大,动静太大晋国有可能反应过激,太小了,一巴掌不够狠,不一定试探的出晋国态度。
但只要晋国不作为,志国攻打长孙国同时,摆出不惜死战态势喝阻晋军,逼迫晋国不敢轻易发兵,志国攻打长孙国就势在必行。
傍晚从赵府出来,丁肃邀百里燕去府中坐坐:
“魏先生,今晚丁某府上一起用饭如何。”
“多谢丁财东美意,在下明日还要出诊,今晚要连夜备药,太晚了误了明天出诊。”
“也罢,不过在下此番从志国贩来些许酱油,魏先生可想品尝品尝。”
百里燕吃了一惊:
“酱油!烹饪佐料?”
丁肃惊诧,忙问道:
“魏先生也知酱油?”
百里燕忙是掩饰去脸上的吃惊说:
“哦,有所耳闻。可是否产自梁国博源君的封邑。”
“正是,不知是何粮食所酿,肉羹中加入少许,便是鲜美至极。在下年初从志国用船贩来一千坛酱油,途径廖城之际转手便是卖了两百坛,现在可是佐料中的强手货,供不应求。”
博源君从百里燕手中拿到酱油、白酒酿造工艺回到自己封地不久,便开始着手酿造。
酿白酒问题倒是不大,酱油让博源君煞费苦心一年多,酿坏了不少黄豆。
直到前年才开始陆续上市销售,最早是进贡给了梁天子,梁天子尝之大鲜,便将酱油作为国礼赏赐列国使臣王公,随后酱油开始流出梁国,向周边国三,咸国隔着长孙国和孙国,酱油流入速度慢,量也少,所以知道的人并不多。
此次丁肃从志国贩来的酱油,便是梁国商人开在志国的商号弄来的,估计不用多久,梁国的酱油商号也将出现在咸国。
拜别丁肃,百里燕顺道去了趟菜市,买了几个菜,回去下锅。
翌日赵逊上朝,内外两朝就方伯出任司政使一事反应激烈,九成官员皆不赞成。散朝后,赵逊私下与大司马姜严说起方伯之事,姜严明面上没有表态,但事后姜严还是去了后宫见到了王太后。
姜严此人与鼎炀侯都有通病,就是嫉贤妒能,要不然姜严也不能把鼎炀侯张隽介绍给咸王表妹,果然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不出百里燕所料,姜严未将方伯封君一事与赵逊划上等号,全说成是自己出的注意。
王太后虽然不能干政,但好歹是咸王生母,同时也是太子的奶奶,娘说的话,咸王总得听上两句。
下午处理完政务,晚上用膳之际,王太后便随口提起方伯封君一事。姜亥颇为诧异,仔细听后细想之下并没反对,后于广渊殿连夜召见公孙岳商议此事:
“相国,大司马建议加封方伯君爵,爱卿意下如何。”
“司政使一职尚且群臣反对,若是将尹秧之地封给方伯,晋军岂不以此地为根基,威胁我国。”
“可大司马却说,只封城不封地,如此方伯也只空落个君的爵位。”
公孙岳闻讯诧异:
“只封城不封地?那地呢,如此岂不惹恼晋人。”
“地划归肥城,寡人只空给方伯一座空城,一户食邑也不给。为平息晋人,寡人同意方伯聚私兵一万,平时准许晋军水军以尹秧城为港驻泊。如此,我江东之地便可无后顾之忧,无需担心志国先发制人夺占江东。”
“妙,此计果真是妙。不曾想大司马还有此等高计。不过,那司政使一职又由何人担任,大王可有人选。”
“王太后举荐孙冠为司政使,丞相意下如何。”
“孙冠为王太后外甥,大司马儿媳堂兄妹妹的妹夫,此人并无多大才能,虽然一无是处,此时确实可以解燃眉之急。若是用他人虚占司政使,晋国定然不悦,若是以大王家事之名,令孙冠为司政使,晋国却也不能说什么。
此计确实高明,不曾想大司马还有此等巧计。”
见公孙岳赞同,咸王说道:
“既如此,丞相以为何时可行册封。”
“此事可暂且缓上一缓,拖上一旬半月也无妨。大王需令肥城守将尽速接管尹秧城属地,而后再放出风去,有意让尹秧城开埠。
而后可令人朝中鼓噪舆论进言,恳请大王另择贤臣出任司政使。如此晋人不敢操之过急,而后大王再选时机封禅方伯,如此晋人便无话可说。”
“寡人准奏。此外志国屯兵边境,相国可有御敌之策。”
“回大王,大司马此计高便是高在将尹秧城封于方伯,尹秧城扼守叉江口以北,晋军水师停泊于此,志军水师便是过不去,也就无从攻打江东。我军可无后顾之忧,集中兵力在南方御敌。”
“如此正合寡人之意,但此事仍需召开内朝军机会,以商定御敌之策,切不可大意。”
“臣遵命。”
……
翌日,百里燕在城西的益草堂医馆一如既往的开张营业,医馆只有百里燕一人坐诊,萧最多算是半个,简单抓副只有三五味的小方子,看个感冒咳嗽问题不大,疑难杂症不能找她。
从去年七月开始,百里燕每旬只坐诊七日,然后休息三日,一月坐诊二十一天,休息十天。
益草堂设在城西穷人聚居区,看病的对象穷人居多,钱收的也少,有的基本上也不收诊费,穷人的病多半是营养不良引发的缺乏症和慢性疾病。
缺乏症主要靠食补,如贫血、低血糖、缺蛋白等等。
当然,穷人基本上经济都不富裕,但能住城里,能看病的都是穷人中生活水平稍好的一类。
达官显贵富、商豪强看病的较少,不是他们不生病,是这类人群在农耕社会的占比很少。时下工业、化工污染几乎为零,生活条件较好的阶层恶性疾病几乎没有,常见的是三高和三高引起的慢性病变。
至少百里燕从晋国开诊到现在,没碰上过肿瘤癌症,或者说有,但很少,他没能及时发现。毕竟通过“望闻问切”和症状,没有技术辅助器械,光凭判断并不准确。
这些达官显贵人多半是常见的三高病,营养严重过剩等,得糖尿病的不在少数,甚至还有慢性肾炎。不过即便有病,也是托人请宫医看病,他们有的是钱,根本不在乎花多少金银。
陔陵开诊三年,收入还行,穷人基本上不赚钱,赚得主要还是达官显贵,很多时候穷人看病还得倒贴。
今天刚开张,就来了求医问药的,一个三十出头的男子,但看上去却有四十多,面黄肌瘦,从事土窑厂窑坯搬运,是个体力活儿,当下烧窑也是技术工,收入还行。
此人左肩一个月前不慎摔伤,经过其他郎中诊治,打了半个月的绷带,吃了一个月的药。时至今日左臂依然不见好转,疼痛依然隐有发作,胳膊始终没什么力气。一连找了三个郎中也没见效果,今天只能找上益草堂。
百里燕给他摸骨,骨骼没有明显错位,都在正位。肌肉软组织没水肿和肤下淤血,但是摁下仍有痛感。
按说一个月过去总该有所缓解,现在症状依然明显,显然是没有对症下药。
“左臂摔伤后可有歇息。”百里燕边问,边给男子号脉。
“郎中让小民家中将息,小民便是将息了一月,但仍不见好转。魏郎中,小民这是得的什么病呀。”男子有点紧张,担心肩上留下残疾,他的饭碗也就没了。
百里燕然后号脉片刻,然后接着又问:
“你家里都吃些什么,可有食肉。”
“小民哪里吃得起肉,每日能有顿饱饭便是不错,哪里还能食肉。”
“这样吧,这里的二十文诊费您去猪肉摊找屠户买一挂猪腰,兴许屠户还能送你。猪腰回去洗净切片,炖汤食用,如此每日吃一卦猪腰,连续食用两月,两月后再来复诊。”
“魏郎中,您不抓药吗。”
男子问道,心里觉得没谱。这时百里燕却说:
“你没什么病,药就在下不开了,其他郎中的药你还照吃,你肩上的病乃老伤不愈乃气虚体弱,光靠吃药治标不治本。钱你自己收着,去菜市弄挂猪腰,等过两月再来吧。”
男子肩部软组织损伤,多半是伤到了肩袖,肩袖如果撕裂,通常都需要手术,自行愈合需要休息,不能从事体力劳动。
男子左肩还能上举自如,肩袖显然并没有撕裂,只是挫伤,需要长时静养自行愈合。
一个月不见好转,是蛋白、胆固醇补充不够。胆固醇是促进细胞吸收蛋白修复的主要成份,胆固醇过高,容易得病,过低,细胞修复缓慢,伤口肌肉不易愈合。而蛋白质是细胞的主体,缺乏蛋白,光有胆固醇也没用。
男子顿顿吃饭,虽然吃得饱,但没什么营养,蛋白和胆固醇的涉入极少。猪腰富含百分之四十胆固醇,远比鸡蛋多。这年头使用动物内脏的人甚少,甚至屠户都不吃内脏。让他去买两挂猪腰,几乎就是屠户白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