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转眼到了二月,首批五十两挖掘机、三十两装载机、五台吊车,一百五十辆叉车,还有两百辆手扶拖拉机,都用中卡运抵津邺以南,装载机必要时更换套件装上推铲,亦可当推土机使用,土木工程和技术小组开始勘察地形,为下阶段的工程作业开始准备。
手扶拖拉机的载重量虽远远不如中卡,但却是目前唯一的自卸载具,中卡、皮卡都不具备这一功能,有鉴于此,百里燕打算在中卡基础上,设计研发一款自卸卡车,同时着手布置车辆厂第三期扩大项目,生产轻卡。
轻卡的设计在车辆厂投产前已经完成设计定型,但只做了样车,而没有实际开设生产线。
当初得益于狂澜的优化设计,四缸机的功率和卡车结构得以改善,在耗油增加不多,功率大幅增加的情况下,生产中卡附和当时的国情情况。
中卡的生产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海运停滞造成了的经济影响,同时也为内陆的工程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去年长途机动至梁国,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首先是耗水惊人,必须另行自带储水箱,而当下基础设施不健全,并非随地都能获取水源点。
其次是内燃机生铁材料和热处理工艺相对落后,此前研发的生铁材料,是基于常规内燃机开发的生铁和热处里工艺,为适应爆燃式内燃机压力,增大了尺寸和缸径,解决了功率增大带来的安全隐患,但增加了活塞和活塞缸的磨损。
三到四年就必须更换一次缸套,且每一次更换,活塞都会磨损减小,两次更换后需要重新更换活塞和新的缸套。第一批生产的卡车引擎陆续到了更换寿命,极大增加了后勤维修保障的负担,这是常规内燃机所没有的问题。
最后也是最为人诟病的地方,中卡的载重量是轻卡的两到三倍,进入物流供应链中匹配了市场供需的物流运输,当这种物流运输量一夜减少,将严重影响国内的物流转运和经济流通。
如果仅仅只是拉人和输送军火,中卡能干的,轻卡也能干,用中卡显然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二月十一,百里燕继续在咸国馆驿“办公”,博源城专门拉了一根电话线接入咸国馆驿,一直能通到陔陵,再由陔陵机务总站接入各个电话网络。
而今有了电话,万事都方便的多,即便是在万里之外,也能遥控国内公务,换做是三十年前,根本是不可能的。
挂断陔陵电话,百里燕略松了口气。去年捞上来的两艘潜艇,正月间好不容易弄进永兴城,技术分析有了最新的结果。
潜艇装备了两具鱼雷发射器,各装填一发鱼雷,不同于653年广信炮,战铁甲罐头船中发现的压缩空气鱼雷,这次发现的鱼雷装备的是热力活塞式鱼雷。
使用液化一氧化碳和液氧作为燃料和助燃剂,通过燃烧室燃烧产生压缩气,推动活塞工作,活塞驱动结构让螺旋桨旋转,所以这种鱼雷的射程达到了七八里,比当年的技术增加了四倍。
很显然,如果有一枚搭载了钥热爆弹,命中港口和咸军基地,后果无疑是灾难性的。
除此之外,潜艇使用一台十缸双列对置酒精内燃机作为动力,用于驱动螺旋桨工作,但酒精内燃机的效率太低,这种潜艇在水下的航行速度相当之慢。
不过酒精的挥发性很强,为避免引发酒精中毒和爆炸,腋目人设计了隔离舱和排气管,将发动机舱隔离,同时加大空气排量。
就潜艇的技术本身而言,其动力系统、武器系统在当下的技术极限下已是相当先进,如果深化设计,增加栽水舱和排水系统,加强艇体结构和制造工艺,增加电力设施,使用更好的内燃机,这种潜艇下潜五六十米根本不成问题。
但也有不少为人诟病的地方,依然是没有电力系统,显然他们是没有发展出电力,因此船舱内还使用蜡烛,不过竟也发现了咸军配发的手电筒和电池,显然是他们从战场缴获后发现好用,进而配发装备了潜艇。
热力活塞鱼雷的出现让咸军海军非常危险,哪怕这种鱼雷用船发射,相较于舰炮的命中精度,鱼雷如果群发,无论是命中率还是毁伤效果,都是舰炮所不能匹敌的。一发鱼雷就足以击沉万吨级的铁甲舰船,更何况是木质舰船。
百里燕开始考虑仿制这种鱼雷,以列装海军。
以目前的态势,未来十年甚至二三十年,咸国都无力在数量和吨位上取得平衡,目前只有大力发展不对称技术平台,使用鱼雷快艇,才有望在短期内,在战术上取得平衡。
简短做了总结,百里燕让狂澜将自己考虑的内容记录保存,以便于回国后开展工作。
这时,刘伯勋悄然入室禀报:
“司农大人,安泰侯之母,姬老夫人求见大人。”
“哦,快请。”
“诺。”
姬通过世后,姬康继任安泰侯,其母便是李埭之妹李萄,论关系,李萄是他的小姨。
将李萄请到后宅入座,百里燕极是恭谦的给她斟茶:
“本该晚辈登门拜访,不想侯夫人亲自到访,晚辈着实失礼了。”
“呵呵,永兴侯这是客气了,天下安慰系于司农大人,本妇亲来是应该的。”
李萄放低了身段,说话颇有分寸,但越是放低身段,百里燕越是小心,因为李萄的分寸都是有目的的。
李埭和姬通都为人忠厚,但李萄却是个精明女子,姬通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是她调教出来的结果,只不过到了儿子姬康身上,这种家族环境受到姬康夫人,也就是晋王姒钧的长女的影响有些变味儿。
李萄虽是姬通的正室夫人,但却要比姬通小了十岁,所以身体倒也健朗,比百里燕还看年轻,而且姬通应该有生育问题,其直到三十岁才得子姬康,所以分外爱惜。
谈了片刻最近的局势,李萄不出意料的透漏此番来意,她是来结亲的。
“听闻永兴侯膝下千金正艳,不知司农大人可有许亲之意,若是能与我儿结为亲家,你我倒也是亲上加亲。”
李萄的提议不免让百里燕尴尬,前有孙王甄阔做媒,后有李萄提亲,自己的女儿当真是成了香饽饽。
“不瞒侯夫人,前番在下已经许了女儿予孙王之弟甄泰,而令孙似乎要比在下女儿小一些,似乎不太妥吧。”
“永兴侯难道忘了,薛舒可比令千金百里彩云小得多,不也情投意合传为一段佳话。更何况据本妇所知,乔郡主膝下还有一女,名曰泓嫣,比我那孙儿可是小了两岁。”
“恐怕夫人有所不知,自我那彩云远嫁卤城之后,我夫人便伤心欲绝。故而本侯答应于她,泓嫣绝不远嫁。如今非但是要远嫁,还要远嫁他国,我那夫人如何能同意。
此外,令孙婚媒之事,令郎恐怕不知吧。”
李萄没有认否,她说:
“康儿远在安泰,确实不知此事,但我这娘做主,他还是会听的。”
长久以来,百里燕很清楚,姬康一直在曲解和误解他,因此两人关系极为不睦。而其有一子姬耀,今年十九,百里燕膝下未出阁诸女中,只有百里泓嫣比姬耀小两岁,其他女儿都比姬耀大了两岁。
但百里泓嫣生母是乔郡主,国内相当之强势,无论资历、背景还是财力,百里泓嫣无疑是诸女中最佳,如今眼球盯着百里泓嫣的岂止是李萄,全天下哪家王孙贵胄不想和他百里燕攀亲。
李萄这一脚倒是踩的踏实,想来今天要是不同意,明天姐姐百里娟就会找上门来。
除了实际的经济利益,政治上的影响才是最大的障碍。
当年姬丰欲图逼他与天子联姻,在姜亥干涉下未能成功,如今降一个档次联姻,条件其实没有变,百里燕乃至咸国仍要在某些领域做出让步,除非姬耀能像公良旭一般,入赘永兴侯府,但只怕是李萄同意,姬康未必会同意。
见百里燕闭口不语,脸上也无变化,李萄清楚百里燕本意应该是不同意,只是碍于情面和长远利益。
“看来本妇是老了,安泰侯府也没落了,本妇的这点交情,看来也入不得永兴侯的法眼了。”
李萄故作自馁之意,虽然口气没有一点的责问意思,但百里燕却是知道,这是李萄在向他示威,是倚老卖老。
毕竟现在情势已经非常明朗,搭上咸国这班快车,对日后的政治格局影响深远,李萄不为自己儿子考虑,也得为自己孙子考虑日后的地位和出路。
其实百里燕非常想拒绝这门婚事,因为对他而言,没有任何有利的收益,他给梁国的最终定位是退位或是虚君,此时与梁国王室联姻,势必影响到日后的政治安排。
但也不知道是李萄装的太过可怜,让他不忍,还是因为姐姐百里娟的缘故,他总觉得自己亏欠她们,这门婚事他实在难以开口拒绝。
激烈斗争许久,最终没有回绝李萄的提亲,但他开了两个条件。
“这门婚事在下可以同意,但必须满足两项条件方可成婚。”
得百里燕松口,李萄进一步确认这层关系,她说:
“是何条件,永兴侯但说无妨。”
“其一,本侯已答应家妻乔郡主,泓嫣不远嫁,故而只能入赘。其二,必须家妻乔郡主相中,泓嫣愿意此婚方可成。”
听到这里,李萄心里一盘算,顿觉得不妥,分明是百里燕推诿,如是乔郡主咬定不同意,百里泓嫣看不中,那岂不是黄了。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古之定例,这第二条不妥吧。”
“非是在下有意刁难,本侯一贯主张男情女愿,倘若婚姻不情不愿,婚后又岂能幸福。在下不想委屈女儿,更不想委屈令孙,还请侯夫人见谅。”
“那若是泓嫣相不中又如何。”
李萄追问道,她要一个预备方案。百里燕很爽快,没有搪塞她:
“本侯膝下有诸女,令孙倘若不嫌年长两岁,只要本侯女儿相中,此段姻缘本侯不会反对。”
“既如此,你我就此说定,本妇择日去咸国相亲,永兴侯意下如何?”
“令郎那里,侯夫人打算如何去说,在下以为令郎恐怕不会同意。”
这时李萄笑了:
“此事由我与媛儿做主,还由不得他。”
媛儿而是晋王姒钧的长女,当年姬通一家途径陔陵,姬康患病正是前去晋国求婚联姻的。
从事后的一系列事件演变的结果不难看出,如果排除百里燕这个突变因素,这段婚姻的政治价值将难以估量,势必造成中原格局的重大变化。
现在的梁国恐怕就是十五郡二十郡的规模,咸国、孙国亡国,志国、晋国、徐国、卫国混战,再加之北半球入侵,现在还不知道怎么个乱法儿。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姒媛儿对姬康的影响很大,毕竟枕边风好吹,加之晋王和西寰的影响力,联姻这件事上姬康纵然心中不满,他确实没有做主的空间。
这段婚姻对西寰还是有些利益的,对梁国也有好处,而任何时期,联姻往往是解决和调和矛盾的重要手段,尤其当你控制了所有资源,而所有人都有求于你的时候,这种联姻往往要比单纯的各取所需的政治联姻更加牢固,因为你主宰了所有高中低资源的分配权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