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儒看着这句话,陷入了思考。
他知道知道这是四书之一《中庸》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讲君子之所以能合乎中庸的道理,是因为君子能随时守住中道,无过无不及;小人之所以违反中庸,是因为小人无所顾忌,肆无忌惮。
而在《论语》中,也有类似的语句,比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等等。
看到这语录,叶儒就知道为什么当时的童生录取率不过百分之五了,这中庸之道貌似简单,但却隐约包含了圣道之力。
凡心中所过激或胆怯,绝对写不出这句话的注解。
因为中庸讲究的是不偏不倚,犹如天平一样,偏向那一边,都不行。
思索片刻,叶儒提笔写道:
“孔圣有一词曰:允执厥中。而过与未足皆不可成圣道,因此,执其两端,用其中为民,乃天理,天命,天道。”
“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精微极致也。唯君子未能体之,小人反是。”
写完这两句,叶儒才气飞快的消耗,隐约之间,好像是有一股天道圣意在阻挡着他。
不过,叶儒没在意,擦了擦汗水,继续调动才气,启动思想,提笔写道:
“君子之所以为中庸者,以其有君子之德,而又能随时以处中也。小人之所以反中庸者,以其有小人之心,而又无所忌惮也。盖中无定体,随时而在,是乃平常之理也。君子知其在我,故能戒谨不睹、恐惧不闻,而无时不中。小人不知有此,则肆欲妄行,而无所忌惮矣。”
这一部分,是朱熹为四书注解,朱熹乃是儒家的继承者,这一部分,深刻的说明了中庸之道的过和未足,君子的谨言慎行,以及小人的暴力极端。
“一言以蔽之:中庸之中,兼中和之义。”
最后一字落下,叶儒汗流浃背,思想堵塞,书宫中的才气,竟然所剩无几。
没想到写完这经义义理,竟然会这么累,怪不得朝廷要给三天时间来做完这张试卷。
在地球上,高三的时候半天就得将语数外等试卷全部做完。
相比较,这里的答题时间还算是充裕的。
叶儒擦了擦头上的汗,在休息了一晚上之后,开始写大儒的历史。
这篇童生试卷是考的炎黄国半步圣者苏文墨和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夫妇的历史。
脑海中四库全书涌动,叶儒开始写苏文墨的历史。
“苏圣出生于炎黄大同县,三岁可观文,七岁背诵四书五经,九岁成为童生,童生科举之时,凭借济世义理,获得案首,最后凭借仁之圣道,成为半圣,为守护大义,终身未娶,但却在五年前,神秘消失。”
“苏圣竟然失踪了。”
叶儒眉头紧皱,按理说到了这个地步,天下罕有对手,那现在的半圣苏文墨是谁?
心头思索无过,叶儒将苏文墨失踪的事情给擦掉。
紧接着又写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历史:
“这两位半圣乃是夫妻,前者被成为赋圣,而后人被成为琴圣,当初在塞外,两人夫唱妇随,琴瑟和鸣,曾斩杀千万妖魔,寿终或飞升,尚不得知。”
将大儒历史写完之后,叶儒并没有写诗词,因为,古代诗词一出,最低都是鸿蒙之诗,这也是为了防止不必要的麻烦。
“父亲,童生试怎么样了?”
在叶儒写试卷时,王晓阳在王府对着他父亲恭身说道。
“童生式已经全都打点好了,你说的那个叶儒我调查过,此子之前平平庸庸,不堪大才,但这几天却逆势崛起,惊圣,修德,鸿蒙,皆可成诗,可谓是天纵奇才,我很怀疑之前他只是韬光养晦,背后有大学士在教导他。”
“不,也有可能不是大学士,很有可能是大儒在教导他。”
王别秋眉头微皱,端起一杯茶水喝了一口道。
“大学士?那咱们的计划岂不是”
“放心吧,大学士十有**都在国圣院和众圣院之中,至于大儒,就更不会来了,眼下前线吃紧,妖魔进攻边疆,他们可抽不出人手,这一次的童生考试,我收到消息,是鬼面督查袁秋来做监考,而且刚好是主管叶儒那个考房。”
“到时候,我们只需要买通袁秋,无论叶儒有多大才气,都必折损在考场。”
还未等王晓阳说完,王别秋阴冷笑道。
“如此便好,当日那厮如此侮辱我,童生试时,我要叶儒在考房中书胆尽毁,文名全污!”
王晓阳露出一抹怨毒,低声吼道。
“这是你所做的经义和历史么?诗词不做也行,凭你才气,诗词只是信手拈来。”
方子风和叶儒对面而坐,前者拿着一张试卷,道。
“嗯,还请先生指点一二。”
方子风点点头,开始检查试卷了起来。
然而这篇经义方子风只看了几分钟,眼中精光一闪,一抹凝重,出现在他的脸庞上。
只不过,越往下,他的脸色就是变换无常,由凝重转化为了震惊。
叶儒写的这篇经义,紧扣中庸之道。
该篇经义先总概括,最后分写小人和君子的不同,虽未举例说明,但例已包含其中,最后以中庸实乃中和结尾,可谓是拍案叫绝。
“你此篇写下中和,你来说说,何为中和何为中庸?”
方子风停了下来,问叶儒道。
他也想看看,叶儒究竟有几分几两。
“中和,取自《中庸》“中”即务本,“和”即乐本,中庸有言: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迏道也。致中和,乃天地安位,万物成长。中和,务本、乐本、固本,即谓中庸。”
叶儒回答道。
闻言,方子风心头叹道,这经义,乃是十年来最难,此子果然名不虚传,竟然如此面面俱到,以中和慢慢延伸到中庸,浅显易懂,更懂得借他人言,阐自己之意。
片刻,方子风放下卷子,收起笑容,对着叶儒赞叹道:
“经义义理,若你有今日的思路,不出意外,童生试必夺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