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为衣,星月为伴。李忱带着一群人,从太极宫摇曳着回到了大明宫。回来以后,先洗了个澡。
今天天气很热,李忱打开莲蓬头,清凉得水就从莲蓬头花啦花啦得流出。洗去一天得疲劳及烦闷。
他还是喜欢一个人洗澡,虽然有人可以服侍,但是这种事情,还是一个人来的痛快,反正有莲蓬头,李忱又“发明”了很多方便得洗澡用品,像是长柄刷,可以轻松刷到背部。不用让人来擦背。
当然了,偶尔会和其他人一起洗,和几个妃子一起洗,那是乐趣。这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火枪阿。),李忱一边洗澡,一边思考着一路上,都在思考的问题。是不是该把火枪的研究,提上日程了。
应该是很有必要,毕竟未来,就是热武器得时代。现在提前研发出来,加上技术保密,可以让中国领先世界很多年。
不过这也很难说,当初说是蒙古西征,把火药传入了西方。但是蒙古人总不会好心的特地传授欧洲人火药如何制造吧。就不知道,到底是欧洲人有意刺探,导致火药技术外流。
或者是,欧洲人发现了火药得威力,自行从炼金术里面发觉出了这个秘密。毕竟火药据传是那些炼丹的道人,在炼丹过程,无意中发现的。西洋人也有类似炼丹术的炼金术。很难说他们不会因此早就有了火药的配方,只是之前得不到重视而已。
嗯,等高达他们到了京师,京师的研究所开张,就让他们想办法吧。最好一步到位,直接上手隧发枪,火绳枪,就算了吧。火绳枪,下雨就点不着了,隧发枪,下雨拿点东西遮挡,还可以免强击发。至于稳定性更高得****枪,别想太多。
至于要研究多久,这就不好说了。反正这个进程,不妨碍他的计划。隧发枪三年五年搞不定,总不可能三年、五年不动兵吧。就算三年、五年研发出来,要量产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真正实现列装,更是不知道多久。
甚至,研究战术,研究如何在战场上使用,就是一个问题。欧洲人,很简单,反正就是排队枪毙。如果对方没有火枪,就拿火枪欺负人家。有火枪,就拼谁得士兵,纪律和训练更好。这方面,英国人可是佼佼者。
法国是陆军大国,而英国在大家印象里面,海军最强。可是他知道,好多战例,都是英军大败法军。英国人得训练,把排队枪毙发挥到了极致,他们敢把开火距离压缩到二十米。
进军期间,法军射击都射了三轮,可是英国人还是固执得把军队压到二十米,不顾死伤。结果,一轮开火就把法军打崩溃了。
中国能这样学吗?除非对手都是傻蛋,或者被逼到不得不打。不然谁会去撞这个火枪队列。
不用线列,开玩笑,为什么欧洲人要用线列?因为米尼弹没出现前,火枪准确度很差。不得不拼线列,用火力来弥补精度不足。
中国人也讲究阵形,也讲究队列。只是,中国地方大,地形复杂。冷兵器,操刀就能上。热兵器,除非是那种弹壳子弹,装弹方便,不然一被近身就很麻烦。
欧洲人为什么骑士非常盛行,法国人最有名的就是骑士冲锋。为什么中国人自隋唐开始,重骑兵就逐渐退出舞台,甚至更早一点,一千多年前,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骑兵取代了车兵。
因为地形,欧洲国家太多了,基本上就是国家挨着国家,国家也小。一打起仗来,双方根本没什么纵深,一纵深,就纵深到别国了。这导致双方只能在一定范围拼杀。这种状况下,重骑兵就很吃香了。一路辗过去就是。
为什么蒙古骑兵可以横扫欧洲,不是说什么蒙古骑兵比板甲骑士强。而是说战术灵活,制造出以多打少得局势。
火枪线列,在中国使用出来,只要对手不是脑袋需要治疗,战意和训练不算太差。火枪兵不见得有压倒性得优势,近身,几乎是必然得。
固然他可以把刺刀发明出来,近就拼刺刀吧。可是,刺刀哪有大刀好用。别忘了,到了抗战,都还有大刀队,火力拼不过日军,就拼近身战。
还有下雨得问题。除非是****枪,不然那怕是隧发枪,万一雨天来不及搭雨棚,火枪还不如根烧火棍。
‘日,想到这,我都不知道该不该去研究什么火枪了。’,洗好澡,李忱出来,越想越觉得不对。冲过凉得清爽,让他考虑得越来越多。
嗯,确实后来欧洲人全面使用火枪,作为战场主力。但是,认真来说,火枪在****枪出来,效率还不如弩箭。
拿射程来说,唐军弩箭可以达到三百米,精确度还很高,威力也不错。有效杀伤射程,差不多也有一百米了。
火枪呢,大概就六、七十米的有效射程吧。面对披甲得对手,大概缩短到五十米左右?
而且火枪射速也差,一分钟三枪,算是很快了。弩箭呢?一分钟五次,比不上弓箭,但是也比火枪快很多。
两者不管是射程,还是精度,都是弩箭完胜。差别在于,弩箭比较好治疗。子弹造成的伤口,比较麻烦,加上铅弹毒性比较强,入体后杀伤力远胜过弩箭。
用火枪取代弩箭,好像真的没必要阿。唐军队远程火力的追求,已经到了令人发指得地步了,换上火枪,不说习惯性的问题,单是一个火力密集度,就会降低很多。
结果这样一番考虑下来,李忱都觉得,没必要制造什么火枪了。几乎全面不如目前得弩箭,至于弩箭杀伤力不足得问题,其实只需要在箭头上抹毒,甚至学习游牧民族,在上面沾上排泄物就好。
‘应该先研究火炮,我真是猪头。’,李忱拍了脑袋,早就该想到这点了。火炮可以攻克坚城,还可以用散弹来增强战场杀伤力。
火枪的事情,可以暂缓,先研究火炮。正好,军器监移到深山中,就可以开始了。
洗完了澡,想完了世情,李忱又去看自己得女儿。躺在特制的摇篮里面,睡得正香甜呢,李忱爱怜得看着,想摸摸她,可是又怕把她惊醒了。跟晁氏说了会话,问问女儿今天过得怎么样,李忱方才离开。
李忱接着又去探望怀孕中得杨二和小红。入宫前,两人本来就是名为主仆,实为姊妹,现在更是住在一起,更正,应该说是住在同一个宫殿,不同房。连怀孕都赶在了一块。
李忱先是趴在杨二肚皮上,仔细听了听孩子得声音,又趴在小红的肚皮上,笑容满面。
‘宝贝,要平安出来喔,爷在等你们呢。在妈妈肚里别太闹腾,等出来以后,随便你们怎么闹。’,李忱隔着肚皮对两个孩子说话,把两女都逗乐了。
‘大家,孩子这么小,又还在肚子里面,怎么听得到。’,杨二笑说。‘谁说听不到了,他们还可以感受到呢。’,李忱振振有词。可惜他不懂什么胎教问题,不然他都考虑,要不要早点实施胎教。
不过,想想算了,实在不具推广性。大唐婴儿得问题,还是先从设法提新生儿的存活率来下手好了。不过实际要怎么作,还有待考虑。
跟孩子说了会话,又跟孩子他妈说了会话。李忱回到紫辰殿,睡了。第二天,李忱早起开了常朝,没什么大事要决定,开了一会就散会,各忙各事,然后李忱就接到了李德裕请见得消息。李忱便在延英殿召见了他。
‘爱卿怎么不多休息两天,你一路远来辛苦,我还让人传话,让你多休息两天。’‘圣人恕罪,臣谢过圣人的关怀,只是听闻圣人一扫长安妖氛,便恨不得早日入京,面见圣人。’
‘来人阿,赐座。’,一个年轻的小太监,端上了一把椅子。经过一段时间清理,大明宫内部,马党一系大多被清除了,剩下的一些都是年轻太监。
这皇宫内部服侍得人员,李忱还在考虑,该怎么选。又补充新的太监?说实在话,他不太想。大唐宦官为祸之烈,尤胜他朝,可以说前无苦人,后无来者。
有可能的话,他实在不想用什么宦官。不仅他不用,连他的后代子孙都不能用。不要看说他把宦官的势力打压下去了。这种劣根性,稍微有点机会,就容易死灰复燃。就拿武则天来说好了,她之后,韦后和太平公主,都企图效仿,为此,甚至还毒死了一直疼爱自己,百依百顺的丈夫。
榜样得力量是无穷得,可以说,大唐自从安史之后,李辅国崛起,这宦官乱政就仿佛如癌症一般,与大唐纠缠不休。如果不是李忱横空出世,这大唐绝对无法摆脱宦官的阴影。
甚至就算是李忱,用外科手术式得方式割除了这毒瘤,也是慎之又慎,小心宦官势力复起。这种情况下,他怎么敢放心补充新的太监。
‘李相,我想要振兴大唐…。’,寒暄过后,李忱与李德裕,开始了一场,注定名留青史得谈话。(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