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须知诸相皆非相
这晚一直在做梦。
神秘莫测的暗门、曲折离奇的暗道、危险重重的机关、陌生的熟悉的人面......在梦境里交替换动,各种光怪陆离。
第二天一早,慕君衣和慕怡衣准备启程容城县、归义县。
关上庙门,拾级而下。
“我们就此跟山庙拜别吧。”
伫立在山庙小院中的两棵挺拔茂盛的菩提树下,慕怡衣再一次回首凝望。
清晨走出了古寺,此时“初日照高林”。
真真是,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此时耳边仿佛“唯闻钟磬音”。
如果有缘,我们总有一天还会回来的。那道暗门后面的秘密,我们也会去探寻。
慕怡衣在心中默默地想道。
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吧。
兄妹二人背上行囊,再次出发。
在她提步离开之时,惠林寺、菩提树......一切景物也在她的身后渐渐后退,直至模糊......
“大哥,昨天你和我说的,这座山庙的传说,'和尚遇母当下转世投胎,故人守约十载月下重逢','三生石上化前因'的故事,我突然想起我以前押运布匹出关的所见所闻,也曾听说过类似'转世投胎'的故事。”
“哦?”慕君衣灿然一笑,仿若春风拂面一般亲切。他饶有兴趣地说道,“我最喜听故事了。这一路的路途,跋山涉水,甚是辛苦,幸好你我做伴,讲讲有趣的故事,聊以慰藉吧。对了,还有我这可爱伶俐的小外甥,也让我们这一路,热闹有趣多了。对不对呀?”
他逗着怀里的卓凡直咯咯笑。
“我曾押运布匹出关去往高丽,经过一个海边的小村庄,在一个小茶馆里喝茶休息,听当地人讲起的。”
“说来听听。”
“嗯。说他们当地有个男子,在出任黄州知府的时候,一日午间做梦,梦见自己走出府衙,到一个乡村里去,看到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妇倚门而立,手中拿着袅袅的三支香,喃喃地对天祷告。门口有一张香案,上面供着一碗芹菜面。”
慕怡衣将背上的行囊紧了紧,继续说道,“那名男子看到那碗面热气腾腾,好像很好吃的样子。他觉得饿,就不自觉得端起来,把面吃了。吃完了回到府衙。不多时梦醒,嘴里竟然真的有芹菜的香味。”
“哈哈哈哈。”慕君衣笑着感慨道,“这倒稀奇。”
“更稀奇的还在后面呢。”慕怡衣紧接着说道,“那男子觉得梦境十分清晰,但认为是做梦,并不以为意。然而,以后接连两天做梦,都是同样的情景:吃了面,醒来嘴里有芹菜的味道。男子感到非常奇怪。于是,有一天,他就遁着梦中的路径走,果然来到一处乡村,所有景物都和梦里一模一样。”
“也有白发老妇正站在门前吗?旁边的香案上有一碗香喷喷的芹菜面?”
“是啊。于是,男子就上前问缘由。老妇万分悲痛地说道,今天是她女儿的忌辰,女儿生前最爱吃她做的芹菜面,所以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摆上面来祭奠。青年人心想,事情也真巧,今天正是他的生日。遂又问,那女儿死去多久了?老妇说,二十六年了。青年人一惊,他今年正是二十六岁。”
“确实神奇啊!”
“嗯。于是,他再问她女儿生前的情形,家里还有什么人。老妇说,自己只有一个女儿,女儿生前喜好茹素奉佛,喜欢阅读诗书佛经,矢志不嫁,尤其喜欢吃芹菜面。因此,自己每年忌日都要为她准备一碗。女儿到二十六岁时生病死了。死的时候,对老妇说她还要回来看她。”
“然后呢?”
“然后,那个男子询问是否能够让他进屋看看。老妇应允。男子后来进了屋去。”
“进屋看到了什么?”慕君衣好奇地问道。
“只见里面有个尘封多年的大木柜。老妇因为不知道女儿把钥匙放在哪儿,所以一直没打开过。男子想了一下,竟然轻而易举便找到了钥匙。打开柜子一看,里面全是女孩儿生前读的书,还有写的文章。更神奇的是,居然和他自己历次考试的文章一字不差。”
“真令人不可思议。”慕君衣感叹道。
“嗯。男子这时才完全明白自己回到了前世的家。那老妇,自然是他前世的母亲。老家只剩下她孤独一人。于是,男子跪拜在地上,说明自己是她女儿转世,认她为母。之后回到府衙,带人来迎接老母,奉养终身。”
说到这里,慕怡衣喝了一口水,然后继续说道,“后来,那名男子在府衙后园植竹一丛,建亭一间,名'滴翠轩',亭中有他本人的石碑刻像。他自像赞说:'似僧有发,似俗脱尘。作梦中梦,悟身外身。'”
“这首诗,分明是他对自己转世的感想。”慕君衣感慨。
“你知道吗?我当时听了这个故事,觉得很匪夷所思,便在完成运送布匹的任务后,在回家的路上绕道去了村民口中的'滴翠轩'。”
“哦?”闻言,慕君衣甚是好奇,不禁问道,“真有这样的亭子吗?”
“是。我还游览了一番。”
“如此说来,那故事里的石碑刻像,也真实存在吗?”
“也有的。”
“似僧有发,似俗脱尘。作梦中梦,悟身外身。这首诗呢?”
“刻在滴翠轩亭子的廊柱上。”慕怡衣紧接着又说道,“这首诗的意思是,自己虽然是个带发的在家人,却是心向往道的法同沙门。虽然生活在五欲六尘之中,却不为俗尘所污染。呵呵呵......叹人生似梦,身外还有拘累之身。倒真是'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啊。”
“哈哈哈哈......”听了妹妹这一席话,慕君衣朗声而笑,有感而发,“古往今来,原来有的文学大家,诗书画三绝的人,并不是今生才开始读书的。他们前世就已经读了很多书籍了。真是'书到今生读已迟'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