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现在的火器作坊究竟有多大,真正知道内幕的实在是少之又少,即便就是一些中央民国的高层,也未必就清楚。【首发】
虽说刘愿意建立起一个民主的国家,自己也不愿意当一个封建帝王,让刘家成为超脱于世俗的,精神象征意义更大一些的皇族,已经是刘能够做到的极限。
但这不代表说刘就不想给自己的后代谋福利。他也是一个中国人,一个传统的中国人,也会有在后世被称为中国人一些“陋习”。在刘看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坐拥江山并不是一件幸福和值得夸耀的事情,反倒是掌握着真正领先和核心科技,才能永远不会被人欺辱。
故而刘留给自己后代的,不会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江山,而是一个有着优异进取精神,处在时代尖端的科技研发团队,而这个团队的建立,是刘在很久以前,就开始着手准备的。
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人员的收集和教导,如今刘名下的火器研究院,早已经更名为真正的研究院,研究的对象也不仅仅是火器,从基础学科到各种相对这个时代来说,“高精尖”的东西,都是研究的对象。
如今,整个研究院的全部人员数量已经超过了一万人!
一万人,咋一听好像不是太多,跟后世不能相提并论,可别忘了如今中央民国的人口基数,也不过就是两百万人不到而已。两百分之一的科研人员比例,即便是在后世,也没有那个国家能够做到。
更何况,除开研究院之外,刘名下还有专门的火器作坊。
作坊这个名字听上去有些土,像是一个手中作坊,也有不少人就是这么认为的,可事实上,在刘的要求之下,火器作坊早已经按照工序进行了划分,并非简单的聚集在一起。
从原材料车间到最后的组装车间,再到仓库,都是刘按照他后世经验,分门别类的建设起来的,若非如此,区区一个“作坊”又岂能提供一个国家对火器的需求,还能搞一些出口呢?
只不过,火器作坊是整个中央民国机密之中的机密,由隶属于刘的暗队和影队担负其安保工作,恐怕就算是王重阳亲自去暗中打探,也难以全身而退。
“我的钱,其实也就是国家的钱嘛!”
没想到自己提出私人掏腰包,大家的情绪会变得如此激动,刘口中打着哈哈,也就慢慢将这个话头给扯了过去。
对于中央民国向刘采购火器这件事情,一开始是有人有异议的,不过随着中央民国这种社会制度的深入民心之后,大家又觉得刘这样做是极好的,不管什么都摆在阳光之下,没有混杂也没有暗箱,岂非是比怎样都好?而财政开支这件事情,本身就不应该跟皇族的开销用度混在一起,哪怕就是高进,在这件事情上都是反对的。
简单的说,今天国家财政吃惊的时候,动用了皇家的私人经费,那明天皇家私人经费不足的时候,向国家财政提出来,国家是给呢,还是不给呢?想要杜绝这种可能,最好的法子还是泾渭分明,老死不相往来。
事实上,要解决经费问题也不一定就非走这条途径,有一条万灵丹,那就是发型国债。
发型国债这条道路,刘过去曾经做过,效果非常的好,这一次,高进也准备走这条老路。对于高进自己找到的法子,刘倒是没有否定,能不从自己腰包里掏钱,那自然更好。
会后,刘还是忍不住私下里跟高进说,若是能够多搞一些乌兹钢的话,一定不要客气,需要多少钱,尽管开口说。
“刘啊,这个乌兹钢可不是那么容易弄来的,虽说咱们现在已经打通了前往西域的通道,但也不是每个商队都有乌兹钢啊!”别说是多弄一些乌兹钢了,就连刚刚会议上刘说的“倚天剑”的原材料,高进都还在犯愁,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准备妥当呢。
中央民国虽说是个民主国家,但事实上,每个手中拥有权力的人,总会给自己家族找一条发家致富的道路。这一点,刘自己都不能避免,他也无法指摘别人,这也是民主制度的一个天然漏洞,即便是在后世,也没见那个国家真正处理好了这种漏洞。
就拿高家来说。
曾经的高家庄,以生产粮食作物和商业闻名,等到迁入巴蜀之后,高家庄可以说是中央民国的发源地,当时所需的一切物资,几乎都是由高家庄在负责采购转运,故而在高进的手中,是掌握着一支庞大的,经验丰富的运输队伍。
等到后来建立起中央民国的时候,这支纯粹由高家出资、出人组建起来的采购运输队伍,自然不可能被收归国有,只是不再顶着国家的帽子,而是转为私人运营。私营之后,国家需要高家庄采购物资,则是走正规途径,进行讨价还价,而高家庄自己,则是继续着运输生意。
可以这样说,基本上整个中央民国对外进出口生意,其中有三分之二,是垄断在高家庄,也就是高进手中的,就连刘想要大量的乌兹钢,都还得去跟高进商量。不过出了办公室,两人那就是亲戚关系,凡事自然好商量。
高进能够办到的事情,当然会尽力去给刘办,但乌兹钢这个事情,即便就是高进,也感觉为难的紧。
虽说后世习惯将这种花纹钢称为“大马士革钢”,但刘知道,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这些花纹钢,是阿拉伯高手匠人再加工而成,但原材料却是出自印度。
乌兹钢的起源,实在是一段悠长的历史,刘并不是一个真正研究印度史的专业人员,所以他已经记不清楚了,他唯一记得的,就是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南郊的库都布高塔墙内,耸立着一根约七米高、直径约半米的铁柱。
七米高的铁柱,即便是在刘此时所处的时代,也算是相当高的一个建筑物了,但是在后世,其身旁还有一座72米高的库都布高塔,相比之下这根黑黝黝的铁柱就显得很不起眼。
可偏偏这根铁柱就能吸引大批游客和科学家们的注意,只因为这铁柱虽在露天经历了上千年的风吹雨打,却居然一点不生锈,堪称世界奇迹。
从铁柱上刻着的梵文看,这根铁柱并非就地铸造,而是公元5世纪时,被统治德里的伊斯兰王朝从印度东部的比哈尔邦搬移过来的,传说是为了纪念旃陀罗王而造。
不过后世人们都习惯把它和2300多年前叱咤印度的一代枭雄---阿育王联系在一起,叫它“阿育王铁柱”。
而根据后代科学分析鉴定,这根铁柱的铸造时间应在1500多年前,但令科学家疑惑不解的是,经历了1500多年的风吹雨打,铁柱通体仍找不到一块锈迹。要知道铁是最容易生锈的金属,一般的铸铁不用说千年,几十年就锈迹斑斑了。
即使在科学昌明的后世,诸多先进的冶金公司想尽了方法,仍然没有找到防止铁器生锈的良方,而古代印度人居然可以做到这一点,真是不可思议。最奇怪的是,如果印度人当时已掌握了如此高超的工艺,那他们为什么没有再冶炼出其他不生锈的铁器制品呢?
印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其完整的典籍之中,也没有关于这种秘技的任何记载呢?
乌兹钢真正让刘联想到,其实是这根“阿育王铁柱”,假如说,能够通过乌兹钢的来历而找到印度人冶炼阿育王铁柱的技术,那么对于中央民国,或者说对于刘名下的研究院来说,意义是何等的重大?
“大哥啊,这个事情很重要,这样罢,我会亲自让张汉交待,还有吴安邦那边我也会打招呼,挑选一批真正精锐的人,来完成这个重要的任务!”
“那我需要做什么?”
高进也是极聪明的,立马就反应过来了。
“我这边没有会说天竺语的人才.”
“没有问题!”
不等刘将话说完,高进就使劲儿的拍着胸膛,因为高家掌控着中央民国通往西域的生意,故而想要找到一些精通西域语言的人才,完全不是个问题。
“那这件事情就拜托给大哥了,也不用太急,等到中原平定自后,我们再徐徐图之,不管怎样,乌兹钢的炼化工艺,我们是一定要掌握在手中的!”对此,刘的坚定是毫无疑问的,只是让高进惊讶的是,听刘的口吻,好像中原的平定,只是在弹指一挥间?
“刘啊,那蒙古人和辽人的使者,你还要不要见呢?”
“见?我为什么要见他们呢?若是他们要谈军事,就等良臣回来跟他们谈,若是他们想要谈贸易,那是大哥你的长处,跟我见面说什么呢?我就不见了,跟他们之间,没事好谈的!”
对于异族人,刘向来是没有太多好感的,中央民国本就不是一个君主集权制国家,既然有对口的大臣,他这个当首相的,倒是乐得轻松,眼不见心不烦。
...推荐:()()()()()()()()
(6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