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桃,便是和于丹青说话的女子。
只见她神情一慌,眼里忽然迸出灼灼火光,“太子妃娘娘您一定要救救他们!奴婢都是受皇后胁迫!奴婢知道自己罪孽滔天,可他们是无辜的……”
“你知不牵连无辜,不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于丹青淡淡打断了她,“你们抛下栗姑姑时,便该清楚自己的下场。你们替皇后办的是抄家灭门之事,自当有举家共赴黄泉的预期。”
春桃愣住。
于丹青说完,朝宁王略一颔首,出了牢房。
案子是宁王监审,她来不过是确认一下春桃等人的身份。如今身份已经确定,宁王的态度也已十分明了了,她自然没有留下的必要。
宁王随后离开牢房,交代了陈大人几句,然后入宫复命。
翌日午时,午门外汇聚了成千上万的百姓,人人义愤填膺,目睹了春桃五人的行刑。
五名侩子手手起刀落,鲜血四溅,百姓间曝出阵阵大快人心的叫好声!
也正是从这一刻起,昌盛子民攀诬大永皇室霍乱民心之恶行开始传向天下各处。
昭文殿。
庭院寂寂,缓风轻暖,天幕蔚蓝,云卷云舒,惬意得令人犯困。
于丹青歪在躺椅里,半阖着眼望天,突然微叹了口气,瞥向旁边小凳子上坐着翻看古书的丁兰,“还没找到智源?”
丁兰颔首,放下书,“此人就像凭空消失了,没有半点线索。”
于丹青点点头,抬袖挡住了眼,“依你看,父皇此举,是何意图?”
丁兰沉默片刻,道,“恐是荣威堂给了他底气,等消息传到昌盛,兴许便离两国兵戎相见不远。”
于丹青点头,声音略显疲乏,“这一点上,倒是跟智源不谋而合。”
这场谣言风波,也不知究竟是谁获利最大。
听闻造谣者是五名昌盛人时,她便隐隐有了预感,永显帝或许会抓住时机,撕开与昌盛朝的友邦表象,继北凉之后,再次朝那所谓的一统五国进军。
看来,不止她一个这么想。
若是截杀唐子谦的三拨刺客中,有西延国的人,待到东窗事发,必定又将成为永显帝兴兵征讨的理由……
想此,于丹青轻笑出声,“倒想看看,到底谁入了谁的瓮。”
女子轻软的声音透着几丝讥诮,丁兰不由睁了睁眼皮,却见女子水袖覆面,只露出一弯微微勾起的粉唇。
半晌,丁兰摇了摇头,决定不再探究于丹青的想法。
她自诩阅人无数,看人眼光狠辣,娘娘却是为数不多她看不透的人之一。
二月初八,也就是于丹青送出书信后的第十八天,她正在书房写写画画,丁荟拿了一封信走进来,“娘娘,北境来信。”
于丹青抬头看去,想到前些日子于夫人的模样不自觉的皱了皱眉,对着封皮上竹韵俊秀的“吾妹丹青亲启”六个字看了半晌,才放下炭笔,接过来拆开。
信里内容不多,恭贺了她两句,便是简略说了北境诸事。
北凉未战便先失了主帅,安远侯挂帅出征,又一路势如破竹,连打两场胜仗,斩杀北凉蛮子十余万,逼得北凉大军节节败退,士气垂丧,北凉一战胜利在即。北凉大军不曾踏足北境城内半步,北境城安定繁盛。
在北境天堂几大掌柜的悉心引导下,又有北境官府的大力扶持,楚云逸又私下给了银钱支持,他和于香媛设立了于氏商号,开辟了诸多新项目,商号业务已拓展至周边两大州府,所到之处,商号名气与韩城陈家在当地的商号不分伯仲。若她无需要他和于香媛出力之处,于氏商号开到京城之日,方是他们回京之日。
他已写信告知于夫人,如今于府只是一介庶民,有些应酬大可不必理会,于府的事,于夫人自己便能应付。
于香媛和风影一见面便拌嘴,每每皆是风影被于香媛气得狠捋额前龙须,拂袖离去而收场。他瞧着,这二人似乎对彼此有些情愫。
楚云逸在王府住了一宿,天不亮便又出发了。
于丹青看完信,心情颇好的笑了笑,提笔回了一信——
二哥:我和于府在京城等着于氏商号,还有二嫂和四妹夫!
*
如于彦修信里所言,北凉战事顺利,大败北凉几乎已是不争的事实。
北征军听闻永显帝身中北凉密毒,对北凉王室愈发仇恨,战刀挥霍勇猛狠绝。而北凉方面,除了拱守王城的五万精兵,其余二十万兵力已尽皆出动,周边牧民亦主动提刀上阵,然,依旧难敌大永北征军的威猛。若非楚云逸及时赶到,照此势态发展下去,不出两月,北凉二十五万兵力必将倾覆,曾经偏安一隅与世隔绝的北凉难逃血洗之命,大永将士恐也损失惨重!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