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黛玉想的,只是宝玉“有没有回来”这样的问题。若他还是原本的、7岁的宝玉……她又该怎么做?难道能重复一遍前生的经历么?
这些问题,她还没有头绪。
如今王夫人的几句话,就已经让对她无比熟悉的黛玉敏锐的发觉了一点——宝玉的情况,很可能,有点奇怪!
若宝玉仍是她记忆中的模样,那么,王夫人可能会因为墨玉在场的缘故,不用“混世魔王”这类的词汇吓唬她这个不受她待见的姑娘,语气却也不会那么的……
是了,是冷淡、生疏。
不,或者也不能这么说。只不过,和黛玉前生的记忆中,王夫人对宝玉那种全心全意的在意与宠溺相比,黛玉难免产生这样的感觉!
怎么会这样?
长子早夭,只剩次子,次子又是天生异象。便不是王夫人,放在天下任何一个做母亲的身上,把心思全放在次子身上,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如果她没这么做,那么黛玉就只能想到一种可能——
宝玉不肯亲近王夫人。
只有这样,才能造成这种后果。
那么……是知道后事的宝玉对王夫人起了怨忿之意吗?
前生临死前的黛玉见到的宝玉,确实是这样的没错。可现在,他又听话的去还愿去了……
黛玉只觉得心里又被搅成了一团乱麻。
她自幼受父母教诲,在贾府也有贾母悉心教导,不管见识涵养,都是极佳。无奈情之一字,最能无理无据的乱人心神。不论是在路上,还是在贾府这一日,因想着宝玉的事,黛玉的心思已经被搅乱好几次了。
也亏得她修养足够,面上还不大显,只是话比在船上兄妹相处时少了不少。可关于这个,连墨玉青玉两个都没觉得奇怪。
在贾母房中,三兄妹与贾氏三春陪着贾母吃了晚膳,贾母就让王夫人领着李纨、凤姐二人先走了,只让墨玉及几个女孩子陪她说话。
当然,墨玉那是陪客。
之前贾母问了黛玉许多她母亲的事,如今却是多问她平日里做些什么。
黛玉的前生,在这时候颇为拘谨,怕京城地方风俗不同、高门大户规矩不同,怕惹人厌烦惹人笑话、非议……真是有种种担心。说话时都觑人脸色,小心翼翼。且做客人的,又怕麻烦主人家,心里有想要的也不敢多说。
后来还是宝玉整日里围着她转,于细微之处体贴,凡她想到的,还未张口,宝玉倒先给她倒腾了来,又有贾母纵容,她在贾府才渐渐过得合心意起来。
当然,她也同时在那段时间明白了另一件事——
有人存心想要和她过不去的时候,她再是小心忐忑,怕惹人笑话,也是半点用处没有。
现在的黛玉,依然在乎自己的名声。
但既然小心讨好也不会有用,又何苦委屈自己?真正在意爱护她的人,可对她的性格喜好没有半点意见。她的外祖母如此,二舅舅也是如此……虽说他面上看不出什么来。
故此,黛玉虽还惦记着宝玉,口中已是很实诚的开口道,“平日里倒也不做什么。不过就是看书写字,闲暇时也会合香。在扬州的时候,父亲还拿邸报给我看……如今带的行李,不瞒您说,倒大半是经史子集。”
她倒是一点没客气!
贾家三春那边,迎春和探春两个就有点面面相觑。
她姐妹两个现如今的感情不错,此时这么彼此一望,就知道了对方的意思——
这喜好,可不会中王夫人的意!
但贾母很高兴。
“好,好。”她连说了两声,“当初亲家母在的时候,逢年过节时都会送些香粉来,便是宫中内造也不过如此了……”
迎春皱了皱眉,似乎有些疑惑。
黛玉一眼瞥见,也有些疑惑——前生时,她虽然动手合香的时候很少,但姐妹们可是都知道她有这技艺的。只她那时身子不好,也没人说要讨要。
“你现在来了这里,只当和家里一样的。别说什么麻烦客气,但凡有什么要的,说一声就是。如今家里这么些下人,平日里闲着的也不知有多少……”
她搂着黛玉又几乎红了眼眶,“你母亲在家时,想要什么的时候,就从没和她两个哥哥客气过……”
见贾母又要伤心,黛玉忙道,“我自也是不和外祖母客气的。”
贾母道,“等会儿你表哥来了,也别和你表哥客气。”
外祖孙两个人的互动,让青玉与迎春的目光都若有若无的扫过了墨玉。
——黛玉如今和“原著”不同的风表现,是因为他么?
青玉想想,就有些高兴。
而迎春想想,眼中却有不屑之色闪过。
不过,迎春很快就很好的收敛了自己的真实心情,速度可比青玉要快多了。且她这时候就算慢些,也不会被黛玉注意到。
听见贾母那么说,黛玉立刻就想问问宝玉。
只是还没等她问出口,外面就是一阵脚步响,有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
黛玉心中一跳,昔日重见之感再次涌上。
然而,等她看到那个走进门的男孩,却仿佛被兜头淋了一盆冰水,心中只剩下了不可置信。
走进来的那个男孩,若论五官,与她的记忆中并无任何差异。但别的地方,却是怎么看怎么不对。
他的穿着,便远没她记忆中那般奢华,不但金玉之物只剩下了头上束发的紫金冠——还是没嵌珠玉宝石的——身上的衣着也是纹饰简单,再无过往的奢靡气象。
除此之外,他的肤色不如过去那般白皙,五官虽一致,嘴角虽含笑,却也不如原本那般温软,倒是透出几分坚毅之色来。
但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走进门,直到向贾母行礼的短短时间里,宝玉足足向被贾母拉着坐在身边的黛玉偷瞄了好几眼!虽看起来似乎是不禁意的,看起来很自然,但黛玉当然不可能忽略。
而这对黛玉来说,已经是足够的打击。
——以往的宝玉从不会这么做。他喜欢女孩子,欣赏女孩子,也最怕亵渎了女孩子。不管是认识的不认识的,从不会这样偷偷打量!
更何况,当他瞄过来的时候,眼中没有眷恋,更不是黛玉记忆中的宝玉的情不自禁,甚至也没有惊喜……和黛玉记忆中两人初见时他的情态都完全迥异!
他的眼神,仅仅只是好奇。
而且仅仅是因为好奇,就偷瞄过来……
黛玉觉得自己的心直直的沉到了谷底。
贾母却不觉,笑着让宝玉去见他母亲,又笑着对黛玉道,“他日前拜了广法寺的广法大师为师,倒算是弘扬祖风。虽日日都要去习练武艺,但姐妹的事情倒还都上心。”
贾母这么一说,黛玉都几乎失态到下巴落地的程度!
就算是青玉也瞪圆了眼,连墨玉都露出了惊诧的神情。
——宝玉,贾宝玉,练习武艺?
黛玉勉力克制了自己,才大体保持了平静,“广法大师?”
贾母有些惊诧,“你知道广法大师?”
黛玉点头,“我知他是先帝的从龙之臣。但领军在外时,妻女都留在应天府,被逆贼所杀。大师就不肯受先帝之赏,出家为僧……”
广法大师俗名常山,靖难之役时,因北拒周晋二反王而得到了惠帝信任。然而在这之后,他却倒戈倒向当时还是燕王的成祖,使成祖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攻入了应天府。不过,他的家人却没能及时逃出应天府,都被惠帝所杀。
而他的家人之所以没能逃出应天府,似乎是因为成祖安排的人接应不力,漏了消息的缘故。
是以,先帝成祖始终对这位功臣心怀愧疚。就算是今上,对此难免也要顾念几分。
黛玉对这个人知道得还是挺清楚的。
只因这位大师自从出家就精研佛学,连和尚也做得名声甚响。而他又自然不是那等骗人钱财或暗行不轨的和尚,就是林如海说起来,也是不会有什么恶言的。
但黛玉可没想到,贾家会和他扯上关系!
要知道,这位大师的名声固然响亮,但也正因他的特殊身份,又怎么可能轻易收徒?
就算是贾家……
靖难之役前的宁荣二公,就已经在还是燕王的成祖麾下。贾家的女眷则留在应天府为质。靖难之役时,贾家却是早早的就逃离了应天府。她的外祖母在其中还颇有功劳……是以,贾家和那位大师,本来是没有什么交情的。
宝玉怎么做到的?又为什么要那么做?
黛玉犹自纠结不解,贾母却已是颇为高兴的道,“可不就是那样!料来也是广法大师年纪大了,这才有留下衣钵的念头。宝玉也是合了大师的眼缘。”
另一边的青玉和墨玉难得心有灵犀的对望了一眼,都觉得自己明白了什么。
黛玉见贾母高兴的模样,也明白了一些。
说起来,贾府虽然这十几二十年的都在走下坡路,但一开始,一切都还是在贾母的掌握之内的。
有开国之功的将军,有多少能留下福泽绵长的家族?杯酒释兵权都被传为佳话,开国将领的普遍命运可知。何况还有一个太祖将功臣杀遍的先例在前?
所谓的将门军阀,只有在皇权衰败时才会出现。
贾家一门两公,两代四位国公皆掌兵权,这已经足够了,不能再那么持续下去。况且,当时作为太子的当今,远不如成祖那般,本身在军中就有极高的威望。
是以,熟读经史的贾母和她的丈夫大伯,非常明智的选择了放手。
宁国府的长子贾敷夭折在了逃亡路上,这个不说。此后贾敬、贾赦这两个继承人,都不被允许进军中历练,也不被允许实际的掌握兵权。甚至一早就被传言说才干平庸……
这策略起了效果。
当初随着成祖南下应天、北拒胡虏,捞足了军功的王侯有多少?少说也有几十个!但不曾入罪,留到了现在的四王八公,却全都是采取了类似策略的家族。自动交出了兵权,才得以保存至今!
然而,当今继位后的那一场大战,宁荣两公都在极险的险境里受了伤,又都在之后的数年内亡故了。
失去了支持的贾母固然管不住宁府,连在荣府,也渐渐失去了掌控。
本是示弱以保存自身,但没想到,在京城这样的奢华之地,败落容易,再起却难!
贾赦在前途无望的情形下沉溺于酒色,对生母还生出了极大的怨气,贾敬更是心灰意冷,直接好道去了……
在黛玉前生,贾母那般宠溺宝玉,撇开老人家心疼孙子之外,也是希望天生异象的孙子,在长大后给她一个惊喜。
而现在,宝玉能拜广法大师为师,等于一早就给贾家带来了新的希望,贾母自然没法不骄傲、高兴!
可问题还是同一个——
原本那个心软得一塌糊涂,连飞禽走兽也不忍伤害的宝玉,居然跑去拜师学武!?
黛玉虽然知道贾府前事,但在这件事上,得说她远比其他人更加的无法理解、难以置信。
————————————————————————————————
题外话(红楼畅想):“贾府前事”的推想,来自于焦大醉骂。
由那一段可见,前一代的宁国公还是作为将领上过战场的。加上开国时期的宁荣两公……两代国公掌兵权,说真的,在开国的时候,聪明的也真该知道要退了。
不要觉得这后代不争气,有时候是不能争气!
历史上,几个开国功臣尤其是开国将领能在不退的情况下能保住后代荣华的?
概率基本为零。
大部分的时候,是退了都被赶尽杀绝。
不要对皇室抱有多大的幻想……离开了贾府就是个清平世界,皇恩浩荡英明睿智什么的,反正这文里是不会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