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母自从有了给秀英在杜家村找个家的念头之后,对杜家村的生活情况越发留意起来。通过种种观察,最终得出一个结论,杜家村确实比老家富裕,她的想法没错,因此注意愈发坚定。
“老头子,咱们在杜家村住了六七天了,这里确实比咱们村富足,吃得好穿得暖,我看家家户户婆娘都在为娃儿做新衣服,不仅吃的好啊,咱们只有过年才蒸的大白馒头,大部分家里都能吃到,还时不时的打些野味,见个荤腥,你看光着几天,就有好几家娶媳妇的,我打听了,这彩礼给的可不少,那席面也体面。”沈母私下里对沈父说道。
“确实,那席面,有鱼有肉的,还有不少山野味,哪像咱们那边,酒席一桌能有多半斤肉就是好席面。”沈父叹了一口气说道。
“他爹,之前我给你说的事,你怎么想的?”嫁女儿总归要征求沈父的意见,沈母问道。
“啥事?”沈父一时半会想不起来老婆子给他说过啥事。
“就是秀英的婚事,秀英过了年都十八了,这个年纪该嫁人了,你这个当爹的也不上心。”沈母瞪了一眼说道。
“秀英是大姑娘了,是时候说人家了,咱们秀英能干勤快,性子也好,有不少人家打听呢,这次回去我就好好打听,给秀英选一个好的。”沈父说道。
“老头子,谁和你说这个,我说的是给秀英在这里找一个。”沈母气的不行,老头子根本没有把她的话放在心上。
“在这里?这离得太远了,见一次面不容易,咱们离得远,秀英要被婆家欺负了,咱也不知道,没人给她撑腰。”沈家只有这么一个闺女,要远嫁,沈父真的舍不得。
“老头子,什么叫没有人撑腰,安平不是落户在吗?他们兄妹几个,就安平最护着秀英了,要是秀英被欺负了,安平能不管。再说了,还有安平媳妇呢,看在安平媳妇娘家的面子上,也不会有人欺负秀英的。咱们那边,一大家子一年干到头,起早贪黑的,吃不饱不说,还欠大队的钱,秀英要是能嫁到这里,最起能有饭吃,有衣穿。”沈母也是为了儿女考虑。
“老婆子,你可想清楚了,秀英嫁到这里,日后见一面也不容易,到时候可别后悔。”听老婆子一说,沈父觉得女儿嫁过来也不错。
“总比饿肚子强,就是嫁到同村,哪有出嫁的女儿能随便回娘家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要真找一个婆婆厉害的,哎。”沈母叹了一口气说道。
“老婆子,我再看看吧,要是能行,咱们走之前我给亲家说一说,让亲家帮忙给秀英找一个好婆家。”沈父点了点头说道。
“只要亲家答应,咱们秀英一定能找一个好人家。”
“哎,儿女都是债,还有安民,明年就退伍了,回来就给他说媳妇,等他们两个都成家了,我们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只等着抱孙子。”沈母说道。
“老婆子,给两个孩子成家的钱存够了吗?”沈父关心的问道,家里的钱都是老婆子管着。
“秀英不用操心,婆家会给聘礼,安民成亲的钱已经够了,就等他回来娶媳妇。”这个年月,农村娶个媳妇花不了多少钱,要不是安民当初当兵的时候家里送礼花了不少钱,沈家在当地都算是数一数二的人家了,当然那些钱大半部分是沈安平省吃俭用孝敬的。
“除了两个孩子成家的钱别动,家里要是还有余钱,就拿出来给安平,安平成家时咱们没有出钱,盖房子孩子也没向咱开口,安平还欠着亲家五百块钱,他的工资也就二十来块钱,还有一家人要养活,一年到头也剩不下几个,这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还上,这钱要是还不上,安平在媳妇面前腰杆子也挺不起来,你这眼皮子浅的,安平日子过的紧巴巴的,你干嘛接下孩子的二十块钱。”沈父吸了口旱烟说道,他给老伴留面子,没在儿媳妇数落老伴,这心里憋着不好受。
“咱们没有带几个钱来,亲家家的孩子不少,这大过年的,这还得给孩子们压岁钱,还得以防外一,不然我也不会接下安平的钱。”沈母分辩到,她这次出来带了三十块钱,三人一路上也没有花几个钱,在安平这也不用她花钱,她只是想着,他们老两口日后要靠小儿子生活,还要防老,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有生老病死这些人情,哪样不得花钱,日后要是他们干不动了,挣不了钱了,手里头总能有个老本救急,老三虽然欠着五百块钱,但是欠岳家的,又不是外人,什么时候还都行,况且老三有工资,一年将近小三百块钱,省一些总比别的孩子过得好。
“你这老婆子,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怎么想的,几个儿子,老大老实,是个软的,但是媳妇奸的,老二本身就是个滑的,老四现在看着还好,娶了媳妇之后还不知道怎么样呢,就老三厚道孝顺,老三媳妇明理,日后指不定咱们还得指望老三,你别瞎胡闹,得罪了儿媳妇。”沈父看的明白,对几个儿子了如指掌,劝老太婆说道。
“你这老头子,咱们祖祖辈辈都在元县生活,安平这明显要落户在林县了,咱们总不能临老了背井离乡跟着安平生活吧。”沈母对这话不以为然,她打定主意,日后跟着小儿子一起过,小儿子安民自小就和她亲,也孝顺她。
“头发长,见识短,总有你后悔的时候。”沈父哼了一声,拿起烟袋准备找人聊天,他这几天打听到杜家村的粮食产量很高,他得好好学一学,来年也能过上一个好年。
到了腊月二十四,经过陈大夫的诊治,沈安平身上的伤轻了不少,虽然还不能下床,但是精神头好了不少,每日里能够和人说说话、聊聊天,经过陈大夫的保证,张珍珍这才放心,才有心思准备年货,招呼公公婆婆小姑子。
张珍珍趁着秋收存下了不少山货,招待客人的核桃、柿饼、梨、花生、瓜子都有,只需要加工炒熟即可,米面杂粮菜干充足,衣服布料不缺,张珍珍盘点了一下,列出清单,需要购买的就是盐糖油烟茶还有花布,还有一些洗衣粉肥皂毛巾这些生活用品,翻出家里攒下来的票证,拿给沈母,让郑月秀、张大娘带着沈母秀英去赶集,特意吩咐给秀英买印花布。
沈家三口子刚来的那天穿的衣服不是新衣服,但是没有补丁,过了两天就恢复了平时的穿着,身上的衣服补丁不少,半新不旧的衣服也被小心的叠好收起来,就连秀英也是如此,去年寄回去的布料,被沈母藏起来了,准备给做嫁妆。秀英现在身上穿的也不知道用谁的衣服改小的,一件洗的发白补丁不少的斜襟棉袄,一副灰突突的样子。
至于沈父沈母,张珍珍拿出一匹染好的布和十斤棉花,给老两口里里外外都换成新的,也让二老过一个好年。沈母接过布和棉花,笑的合不拢嘴。
喂养一年的肥猪,到了年底,走到生命的尽头,腊月二十五,沈家杀年猪,沈家的猪,长得特别好,上称有二百四十来斤,张珍珍一斤也没有往外卖,送了娘家送去一条后腿、张大伯家、村干部家、几个堂兄堂弟家、陈大夫家一家两斤,请了工作组的成员来家里吃杀猪宴之后,剩下的半扇子猪肉都做成腊肉。
沈母见张珍珍这般做法,看不过眼,对张珍珍说道:“珍珍,你也太不会过日子了,这一头猪卖出去,最起码能换一百多块钱呢,这都让你给送人了,你们小两口还欠着不少外债,照这样过发,啥时候才能把帐还上。”
“妈,我这也没有办法,这次安平能平安出来,多亏了乡亲们的帮忙,这可是救命之恩,我们不能不报,再者今年您二老和妹子第一次在我们家过年,总得吃点好的,安平身子骨弱,得好好补补,不见荤腥哪能成,至于欠的外债,我和安平都年轻,慢慢还,总会还上的。”张珍珍笑着解释到。
“你们小两口心里有数就行,我和你妈都老了,关不上你们了,这过日子,还得勤俭,日后孩子长大,你们花钱的地方多着呢,现在能省点就省点吧。”沈父也觉得儿媳妇过于大手大脚,这过日子是要过一辈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沈母回房之后,私下里抱怨儿媳妇不会过日子,花钱大手大脚的。沈父叹了口气说道;“老婆子,你别抱怨了,儿媳妇娘家里条件好,自小就没有受过苦,这花钱自然也就大方些,过了年,生下孩子,等手头紧的时候,就知道节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