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桥兵变完全是赵匡胤故意制造的不流血政变,辽和北汉联兵入侵的战报,也是赵匡胤故意散布的谣言,目的就是让赵匡胤能把部队带出去。
如果不带出去,在京城直接动手,必然兵戎相见,要死很多人,而把兵带出去,掌握在赵匡胤手里,京城空虚,想篡位就容易了。也不必带太远,否则回来还要多跑路,就在陈桥刚刚好,在那里导演一出拥戴戏,就可以开回去了。
赵匡胤这个人,他是个没什么文化的武夫,但见识却超过所有的文人。他从一名不文的流浪汉到当上皇帝,只用了十年的时间,即位的时候只不过三十三岁,实在是太神奇了。
赵匡胤非常的仁慈,统一中国后对所有被他灭掉的君主,全部都养起来。而他的弟弟赵光义,则阴险毒辣,毒死了好多人。赵匡胤临死,还规定子孙后代都不许杀柴家人,也体现了他的仁慈之心。
赵匡胤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尤其是尊重知识分子。他给子孙规定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都免死,使两宋出了许许多多的相,而很少出将,数得着的将,只有狄青、宗泽、岳飞等几个人,而相就太多了,从赵普开始,名头大的就有王旦、吕蒙正、寇准、吕夷简、包拯、范仲淹、韩琦、富弼、王安石、司马光、欧阳修、苏轼……。名头稍小一点的更是数都数不过来,北宋是中国历史上最尊重知识分子的朝代。
最关键的是,赵匡胤改变了中国封建王朝的体制,在他之前,五代极不稳定,将领动不动就篡位夺权,杀得稀里哗啦,而他之后,中国再也出不了臣子夺权篡位的事情了。
后晋灭亡,契丹又撤走后,河东节度使刘知远率军进入开封,宣布建立后汉帝国。他只当了一年皇帝就逝世了,由他十八岁的儿子刘承佑继位,刘承佑诬陷大臣和将领们谋反,将他们全部杀掉。邺都留守郭威恰恰不在开封而在邺都,幸而漏网,但是全家仍然被屠杀。于是郭威起兵,攻陷开封,刘承佑被乱兵砍死。后汉存在仅仅四年,第二年郭威即位,建立后周。
郭威称帝一年后就病逝,养子柴荣即位。他是五代少有的英明君主,大败北汉,进攻南唐,攻击辽国,将燕云十六州夺回两州,又连陷三关,正当乘胜追击之时,却突然病倒,只好撤退。七岁的柴宗训继承帝位,就是恭帝。殿前都点检赵匡胤跟他的部下,阴谋策划向这位七岁的小孩夺取政权。
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是涿郡人,五代初期曾经率领五百骑兵援助后唐庄宗李存勖,把后梁朱温的军队杀了个落花流水,为建立后唐立下赫赫战功,李存勖很喜爱他,让他留典禁军。赵弘殷之妻杜夫人,在洛阳夹马营分娩,生下一个儿子,他就是后来的宋太祖赵匡胤。
赵家在赵匡胤长大的这十几年中,家道一步步衰落下来。赵弘殷本是后唐庄宗李存勖宠爱的战将,自李存勖在兵变中被杀后,他开始受到冷落。可以说赵匡胤的青少年时代,是随着父亲走南闯北打工卖艺度过的,从小就看尽了世间的眉高眼低,尝遍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长时期的江湖漂泊生涯,养成了他喜欢打架,爱好赌博的赖皮性格,而且赌输不给,赌赢必要。好在他生得方面大耳,身高体壮,又会一些武艺,凡是与他发生争斗的人,都没好果子吃。
赵匡胤结婚成家,时年十九岁。成家应当立业,家中窘迫潦倒的他就像许多的农村小伙子一样,决心出去闯一闯世界。二十一岁那年,他毅然离家外出,先是去投奔几位从前的好友,但是世态炎凉,他不但没有从这些有权有势的朋友那里得到关怀和帮助,反而受了不少的白眼和冷遇。
后来他从军入伍,在郭威手下当了一名偏将。当时郭威正拥兵自立,准备取后汉而代之。在战争中,赵匡胤有了英雄用武之地,他作战十分的勇敢,能冲锋陷阵,又富有智谋,受到郭威的赏识。
在郭威被部下拥立为皇帝的过程中,赵匡胤出了不少力,因此被提拔为东西班的行首,当了一个中级禁军军官,总算有了安身立命之所。这期间他尤其对大将柴荣表现得非常忠诚,逐渐取得了柴荣的信任。
柴宗训即位,由于年纪太小,由宰相范质、王溥辅政。政局不稳,人心浮动,谣言四起,一些忠于后周的官吏,马上就敏锐地意识到动乱的根源十有八九要出在赵匡胤那里,指出赵匡胤不应再掌管禁军,甚至有的人主张先发制人,及早将赵匡胤干掉,可是周恭帝只是改任赵匡胤为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
此时赵匡胤及他的心腹也在加紧活动,禁军高级将领的安排,对赵匡胤绝对有利的变动。一直空缺的殿前副都点检一职,由慕容钊出任,慕容钊是赵匡胤的少年好友,关系非同一般;原来空缺的殿前都虞侯一职,则由王审琦担任,此人也是赵匡胤的布衣故交,与已经担任殿前都指挥使的石守信一样,都是赵匡胤势力圈子中的最核心人物。这样整个殿前司的所有高级将领的职务,均由赵匡胤的人担任了。
再看侍卫司系统,在这一系统的高级将领中,原来赵匡胤只与韩令坤有兄弟之谊,当时他正领兵驻守在淮南扬州,京城中实际上只剩下副都指挥使韩通,虽然不是赵匡胤的人,但势孤力单,无法同赵匡胤抗衡。
正月初一,后周君臣正在朝贺新年,突然接到辽和北汉联兵入侵的战报,大臣们慌作一团。小皇帝柴宗训征得宰相范质、王溥的同意后,命令赵匡胤率领禁军前往迎敌。
赵匡胤接到出兵命令,立刻调兵遣将,正月初二即率兵出城,跟随他的还有他弟弟赵光义和亲信谋士赵普,当天下午,到达了离开封几十里的陈桥驿。晚上,赵匡胤命令将士就地扎营休息,兵士们倒头就呼呼睡看了,一些将领却聚集在一起,悄悄商量。
有人说:“现在皇上年纪那么小,我们拼死拼活去打仗,将来有谁知道我们的功劳,倒不如现在就拥护赵点检作皇帝吧。”大伙听了,都赞成这个意见,就推一名官员把这个意见先告诉赵光义和赵普。
那个官员到赵光义那里,还没有把话说完,将领们已经闯了进来,亮出了明晃晃的刀,嚷着说:“我们已经商量定了,非请点检即位不可。”
赵光义和赵普听了,暗暗地高兴,一面叮嘱大家一定要安定军心,不要造成混乱,一面赶快派赵匡胤的亲信郭延斌秘密返回京城,通知留守在京城的大将石守信和王审琦管好京城内外大门。没多久,这消息就传遍了军营。将士们全起来了,大家闹哄哄地拥到赵匡胤住的驿馆,一直等到天色发白。
晚上,赵匡胤假装不知,喝得大醉而睡,一觉醒来,只听得外面一片吵杂。接着就有人打开房门,高声地叫嚷着:“请点检做皇帝!”
赵匡胤赶快起床,还没来得及说话,几个人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件黄袍,七手八脚地披在赵匡胤的身上。大伙跪倒在地上磕了几个头,高呼万岁。接着又推又拉,把赵匡胤扶上马,请他回京城。
赵匡胤骑在马上,开口说:“你们既然立我做天子,我的命令,你们都能听从吗?”
将士们齐声回答说:“自然听陛下的命令。”
于是赵匡胤就发布命令:“到了京城以后,要保护好周朝幼主,不许侵犯朝廷大臣,不准抢掠国家仓库。执行命令的将来有重赏,否则就要严办。”
到了汴京,又有石守信、王审琦等人作内应,没费多大劲儿就拿下了京城。唯一的败笔是王彦升杀死了试图组织抵抗的韩通和他的家人,给赵匡胤的和平演变涂上了后周忠臣的鲜血。王彦升就此被赵匡胤恨上了,终身没有当上节度使。
先是派潘美去告诉范质等人,当时早朝还没有结束,宰相范质抓住王溥的手说:“仓促谴将,吾辈之罪也。”手指掐入王溥的手,几乎出血,王溥一句话也不敢说。
赵匡胤见他们时,装出为难的模样说:“世宗待我恩义深重,现在我被将士逼成这个样子,你们说怎么办?”
范质不知该怎么回答,有个将领声色俱厉地叫了起来:“我们没有主人,今天大家一定要请点检当天子。”范质、王溥吓得赶快下拜。
然后举行禅让仪式,但人到齐了,却没有禅让诏书,翰林承旨陶谷从袖子中拿出一份,于是就用了这份诏书。赵匡胤即位做了皇帝,因赵匡胤任归德军节度使的任所在宋州,就以宋为国号,定都东京。历史上称为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赵匡胤让后周小皇帝柴宗训当了郑王,小皇帝后来被迁往房州逝世,终年二十岁,被谥为恭帝。
他即位时只有七岁,当皇帝不过半年,他禅位后先居住在天清寺,然后被迁往房州,一直到二十岁去世。有人认为他是被宋太宗赵光义毒死的,这不太可能。柴宗训比赵匡胤还早死三年,在赵匡胤活着的时候,赵光义绝对不敢擅作主张毒死柴宗训。而依赵匡胤的仁慈性格和一生的表现,是绝不会对柴宗训下毒手的。
赵匡胤生前,曾在太庙里立下石碑,后来的新天子即位都要到太庙里去拜碑,并默诵誓词。这石碑立在太庙寝殿的夹室中,除了北宋历代皇帝,别人都无从得知。就是新皇帝去拜碑时,也只有一个不识字的内侍跟随,其他人都离得很远,弄得很神秘。
直到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后,宫门被打开,人们才得以纵览,不过是很简单的三条:一是保全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二是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三是子孙不得背弃上述誓言,否则即遭天罚。此外赵匡胤还给柴家发了丹书铁券,凭此券柴家子孙犯罪永远免死。赵匡胤保护柴宗训和柴家的心是很赤诚的,他怎么会加害柴宗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