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百家姓,好多人喜欢讨论哪些姓是大姓,哪些姓人最多?古话说:张王刘李陈,天下一半人,如果把陈换成赵,其实也接近一半的人口,因为赵姓人比陈姓人少不了多少,而张王刘李赵这五大姓差点被一个人灭绝了。
这一个人就是伯颜,是元朝最后一个权倾朝野的大人物,更是一个十朝的元老。他先后辅佐了十个皇帝,因为忽必烈之后,元朝内部为了争名夺利,经常相互厮杀、算计,在短短的三十多年里,共换了九个皇帝,到了元顺帝的时候,没有再换了,因为元朝到了他已经走到尽头了。
元朝自建立起,就对汉人与南人进行残酷的压制,引起了汉人与南人的不断反抗,伯颜本来就看不起汉人和南人,所以对这些人更是恨之入骨。对汉人南人动辄大肆屠杀,但是他又怕汉人和南人造反,就对汉人和南人实行非常严格的管制制度。
他规定汉人和南人不能持有兵器,甚至不能持有铁制农具,不得学习蒙古文字,蒙古人和色目人殴打汉人和南人的话,汉人和南人不能还手。他还颁布法律,只要汉人和南人犯错,能抓就抓,能杀就杀,不能犹豫。
后来他在算命的时候,算命的跟他说:“你这一辈子最终要死在南人的手里。”
他更加怒不可遏,而且整日惶惶恐恐,疑神疑鬼的,最后歇斯底里地跑到元顺帝那里提了一个意见说:“我请求陛下杀光汉姓张王刘李赵这五大姓的所有人。”
元顺帝问他原因,他说:“现在之所以有这么多农民起义,都是因为汉人和南人发动的,而汉人和南人里面张王刘李赵这五大姓人最多,他们肯定是主谋,我们只要杀光这些人,天下就太平了。”
按理说,作为十朝元老,元顺帝多数会听从他的建议,但是元顺帝被伯颜吓到了,当时就一口回绝说:“不可以。”
元顺帝觉得他太过分了,本来天下已经打乱,伯颜居然在这里火上浇油。仔细想想,如果元顺帝头脑不清醒的话,现在这五大姓说不定还真的没了。
伯颜的横行霸道、贪赃枉法、残暴杀戮终于引起了元顺帝的不满,后来元顺帝也确实感觉到这个十朝元老对自己的威胁太大了,就开始慢慢疏远伯颜。最先把他调派到河南任职,觉得还是不放心,离自己太近了,说不定会搞事,就把他调到广东去了,结果还没到达广东,就病死在了广西的一处驿站,一代祸害终于死掉了,张王刘李赵五大姓应该感到开心和欣慰才是。
伯颜,蒙古蔑儿乞族,元代诸大臣之中,仇视汉人南人者,无过于此人。伯颜此人出身武职,粗陋无文,而且蔑儿乞族是成吉思汗时期被征服的部落,出身皆为奴籍,伯颜本身也是郯王彻彻秃的家奴出身,而彻彻秃却以亲近汉人士大夫、素有贤名而著称,因此伯颜早年受过郯王府上的汉人座上宾的气。
伯颜此人早年不止一次受过汉人白眼,因此跟汉人有宿怨,对汉人有特别深的偏见。伯颜此人因为出身卑贱,自卑心理一旦转化成自尊心理,往往破坏性就特别强。所以一朝得势,就想把所有曾经踩在他头上的人给踩在脚下。
伯颜的这些举动,跟他个人经历有着密切关系,但也跟元朝时期蒙古族的分化有着密切关系。元朝统一中国之后,大量的蒙古人因为做官、为军等原因,入居中原;但同时也有大量蒙古人依然居于漠北旧地,维持原来的游牧生活。而元朝皇帝为瞭维持本身民族特性,不被汉族彻底同化。
元代采取两都巡幸制度,大都与上都,以保证草原故地和中原的统治都能够巩固。然而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使得蒙古族本身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巨大的分化。
以元代四大蒙古世家为例,木华黎家族从成吉思汗开始,便经略中原,后来他的家族封地在山东东平,世代与汉族或汉化蒙古、色目加族通婚,所以他的家族世代以儒臣闻名,木华黎之子孛鲁,便以亲近儒士闻名,而木华黎三世孙安童、五世孙拜住皆是元朝有名的儒臣贤相,六世孙朵儿直班则是精通儒学的文学家、书法家。
赤老温的后裔中,也有一门两进士的美名。反观博尔忽、博尔术家族,因为长期生活在漠北,终元之世,不见有汉化的迹象。由于观念、利益等的分化,汉化蒙古人与传统蒙古人之间的斗争贯穿了元代的始终。在南坡之变中,木华黎家族与博尔忽、博尔术家族便站在对立面,而伯颜与他的侄子脱脱,最后也势同水火。
民族融合是元代不可逆转的大势,到元代中后期,蒙古人、其他外族人与南、北汉人上层之间文化、社会关系方面曾经十分单一的民族划分早已经变得模糊了,它已随着复杂的民族融合而变得不复存在,许多蒙古人和外族人则与汉人意气相投。
蒙古人之中,也出现了很多文化大家,诗人有泰不华、笃列图、月鲁不花等,散曲家阿鲁威、童童等,画家有元世祖太子真金孙女鲁国大长公主祥哥剌吉、张彦辅、宗王小薛、镇南王孛罗不花等,书法家有松坚、朵儿直班等。
元朝的制度是普通老百姓不能取名字,只能用行第和父母年龄合计为名。所谓的以父母年龄合计为名,就是夫年二十四,妇年二十二,合为四十六,生子即名四六。夫年二十三,妇年二十二,合为四十五,生子为五九,五九四十五。这个制度在《元史》里并没有记载,但是有大量的史实可为左证,还可以从明太祖朱元璋的家庭来看。
朱元璋祖宗五代名字都含数字,朱元璋的五世祖名叫仲八,生三子,第三子名百六,百六为朱元璋的高祖。朱百六养有两子,长子名四五,次子名四九,四九即为朱元璋曾祖。朱四九有四子,长为初一,次为初二,三为初五,四为初十。朱初一即为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仅两个儿子,大的称五一,小的叫五四。五四是朱元璋之父,五一、五四各生四子,五一之子名字依序为重一、重二、重三、重五,五四之子名字依序为重四、重六、重七、重八。朱元璋之父后来改名为世珍,母亲名陈二娘,朱元璋原名重八,也是在打下大明江山后才易名的。
元朝的领土广大,所统治的人又非常多,而在蒙古人统治的人当中,最多的仍然是汉人。元朝将人分为四等,最低等的就是汉人,再加上他们人数多,所以元朝的统治者管理汉人管得十分严格。
为了怕汉人造反,元朝人不准汉人拥有武器,元人的规定很严格,只要是金属做的器具都不行,连家家户户每天必用的菜刀,都规定要十家合用一把菜刀。
除了武器之外,元人管的事还多着了,他们规定一般人如果没有做官就不许有名字。那么如何给孩子一个名字呢?元朝人规定,只能用父母或祖父母的年龄作为孩子的名字,例如陈家的孩子出生的时候,祖父正好六十六岁,那么孩子就叫做陈六六。
元人还不准汉人晚上点灯,更不准他们随便聚在一起说话,如果被抓到的话就要接受处罚。由于元人很怕汉人造反,所以用尽各种方法限制汉人。
而且元人把每二十户人家编成一组,称为一甲。而担任甲主的人,一定是蒙古人,其它的汉人居民就是甲主的奴隶,甲主说什么,他们就得做什么,不能讨价还价,更不能反抗。
元朝从攻南宋以来,连年战争,加以宫廷廪禄、宗藩岁赐,都需要巨额经费来支持。忽必烈急于解决国用不足的问题,因而日益信用以理财助国邀宠的大臣阿合马、卢世荣、桑哥等人主持国政。
增加税收、兴铁冶、铸农器官卖、括勘-追还被私人、寺院夺占的南宋公田,起征田赋、理算-追征各地历年积欠的钱粮、变更钞法等,使国家的收入显著增加。但是由于吏治腐败,专注搜刮,流于横征暴敛,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时为了对外战争,打造东征海船,沿海和江南地区徭役征发日益加重,人民不堪沉重的封建剥削与压迫,纷纷起义。江南各族人民起义有两百多起,至元二十六年更增至四百多起。在这前后,爆发了广州欧南喜、黎德和福建黄华、钟明亮等人领导的几次规模较大的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