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和张士诚在南线打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徐寿辉部的内战也打得如火如荼,大权在握的丞相倪文俊想谋弑徐寿辉自立,事情败露后逃奔到黄州。
驻守此地的是他一手提拔的亲信干将陈友谅,没想到螳螂捕蟑,黄雀在后,陈友谅乘机杀了倪文俊,兼并了他的军队,然后自封为平章政事,一跃而为徐寿辉天完国举足轻重的人物,并逐渐成为另一个倪文俊。
陈友谅,湖北沔阳人,原本姓谢,祖上倒插门嫁入陈家,后代随了女方的陈姓。陈友谅的父亲是个渔民,为了改变命运,他省吃俭用供陈友谅读书,有一天,一个江湖术士看到陈友谅家的祖坟,说道:“风水很好,当出贵人。”
陈友谅听了倍受鼓舞,更加发愤读书,后来学有小成,并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在县衙里当了一名小吏。
但是陈友谅并不满足于当一辈子小吏,他想干一番大事业,陈友谅具备同时使用笔和刀的资质,当徐寿辉起义后,陈友谅违抗父亲的意志,毅然辞去公职,参加义军,他先在大将倪文俊手下当一名文员,后又投笔从戎,成为领兵的大帅。
陈友谅的野心大得惊人,他才华出众,但仍不足于支撑他的野心,他还有另一个利器,为实现目标不折手段,是一个不可遏制且难以对付的家伙。杀害倪文俊后,陈友谅的野心暴涨,他率领部队从汉阳顺江东下,攻取安庆,安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上扼汉阳,下锁南京,为长江要塞,元政府派淮南行省左丞余阙驻守。
余阙,蒙古人,世代居住在甘肃武威,他的父亲到庐州做官,他就成了庐州人,余阙本来是个文人,出身进士,是元代著名理学家、文学家吴澄的学生,做过翰林修撰,元末乱世中,弃文从武,为元政府镇守安庆。
陈友谅攻打安庆时,余阙率领部队拼死抵抗,城池被攻破,余阙自刎而死,他的妻子和一儿一女投井,城中一千多兵民自焚而死,这是元朝末年守城军民为元朝殉难最为壮烈的一幕,破城之后,陈友谅厚葬了余阙,并称他为天下第一人,朱元璋在北伐前夕也表达了他对余阙的敬意。
攻破安庆后,陈友谅又将兵锋指向对岸的池州,不久之前朱元璋从天完军手中夺取了池州,陈友谅打算报一箭之仇,陈友谅率军攻克池州,擒杀了朱元璋手下大将赵忠。这样陈友谅就骑踞在长江上游两岸,直接威胁到南京的安全。
朱元璋明显地感受到了陈友谅的压力,但他的战略重心在富庶的浙江,他的主力部队正在南线和东线拼杀,无暇西顾,陈友谅利用这个时机继续扩大战果,攻占了江西大部分的州县,直到一年以后朱元璋才腾出手来,派徐达、俞通海收复了池州,但这一举动引发了他和陈友谅的全面战争。
为陈友谅守安庆、池州一带的主将是赵普胜,此人号为双刀赵,几年前曾和廖永忠、俞海通等人在巢湖共同反元,地位仅次于李国胜,是义军的二把手。俞通海等人归附朱元璋时,赵普胜本应一同归附,但他突然在半路上带着自己的船队投奔了徐寿辉,后来归在陈友谅的手下。朱元璋和陈友谅争夺池州时,赵普胜和俞通海从朋友变成了敌人,两人各为其主,大打出手。
天完政权的内部矛盾使得他们对朱元璋的战争疲软无力,虽然陈友谅是个能干且野心勃勃的人,但是他的才能受到了妒妇一般的徐寿辉的掣肘,而赵普胜又有强烈的独立意识,不甘为人下,于是徐寿辉和赵普胜走到了一起,两人紧密勾结,一个在前线,一个在后方,共同制约陈友谅,使他混身力气却无法施展,陈友谅需要掐头去尾,才能舒展他的筋骨。
陈友谅率军从九江东下,以会攻池州为名要赵普胜前来相会,赵普胜逆流而上,在雁荡与陈友谅相遇,他刚登上陈友谅的战船就被逮捕,陈友谅把他捆成粽子后丢进长江喂鱼。
为了除掉赵普胜,朱元璋收买了他的门客,并让他潜入陈友谅军中,诬告赵普胜欲谋反。陈友谅疑心重重,派使者前去打探,赵普胜见到使者后表现出一副立了大功,踌躇满志的样子,这正好与奸细的报告吻合,陈友谅遂起了杀心。事实上陈友谅除掉赵普胜的原因是因为他占着茅坑不拉屎,阻碍了陈友谅东进的脚步。
除掉赵普胜后,陈友谅仍按原计划顺流东下袭击池州,但是原赵普胜的部下对他十分不满,他们暗通驻防池州的原巢湖水师将领俞通海、廖永忠等人。朱元璋得到谍报后,先后派徐达和常遇春前往池州加强防守,并传谕二人,以五千人守城,以万人埋伏于九华山,给陈友谅布下了一个口袋阵。
陈友谅直扑池州,将士们鼓勇登城,打算速战速决。忽然九华山下伏兵大起,向陈军背部杀来,城内守军也出城夹击,陈友谅腹背受地,被打得大败,一万多人被杀,三千人被俘。
池州战败后,陈友谅回到了他的总部江州积极准备复仇,这时徐寿辉从汉阳来到了江州。徐寿辉在后方的对陈友谅很不放心,担心他尾大不掉,有意加以控制,早在陈友谅攻下龙兴时,徐寿辉就要求把都城从汉阳迁到龙兴,遭到陈友谅的拒绝。
陈友谅杀掉赵普胜后,徐寿辉更加无力约束他,徐寿辉乘他在池州战败,威望下挫之机不请自来,从汉阳赶到江州,企图夺取军权,此举也是他对陈友谅谋杀赵普胜一事作出的反应。
徐寿辉明知道陈友谅谋杀了赵普胜却毫不畏惧,敢自己送上门来,或许是他认为自己真的是明王下凡,非凡夫俗子所能伤害,他被人当作明王扶上帝位就很能说明他的不凡,而不久前试图谋害他的倪文俊身败名裂更是增强了他的信心。
但是徐寿辉忽略了一个道理,鬼怕恶人,明王也不能例外,何况他只是一个凡人。陈友谅不是一般的恶人,对于拦在路上的绊脚石,陈友谅既不绕开走,也不打算将他搬开,而是直接碾碎。他不仅谋杀上级倪文俊,谋杀下级赵普胜,甚至连皇帝徐寿辉都敢谋杀。
在江州城门外,陈友谅把徐寿辉的随从全部杀死,然后以江州为都,自封汉王,置王府官署,将徐寿辉变成傀儡。
大权在握后,陈友谅的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他立刻对朱元璋发起了新一轮的攻击,池州战役过去不到一个月,陈友谅就开始了复仇行动,这次他改变了战术,船队绕过了防守坚固的池州,直接攻击下游的太平,太平是南京西边的门户,地理位置十分的重要,朱元璋在此修筑了强大的防御工事,使太平城坚不可拔,并派自己的养子朱文逊和猛将花云镇守。
这次为了攻打朱元璋,陈友谅建造了巨大的战船,船尾和城墙高度相差无几,陈友谅令军士倒着开船,使船尾接近城墙,士兵从船尾登上城墙,一举攻克了太平城,守将朱文逊,院判花云、王鼎,知府许瑗等人被杀。
陈友谅是同时代人中最能认识到内陆水军潜力的人,他明了无论围城还是野战,利用长江流域纵横交错的水路进行运输是最为便捷的方式,因此十分重视水军建设,他的水军实力强大,难以应付。
陈友谅获胜后非常得意,他认为这种战法可以通用于整个长江水域,攻灭朱元璋己不成问题,于是他继续向下游航行,准备一举攻占南京。
稳操胜券就会无所顾忌,尽管这只是一种错觉,但是陈友谅己经自信得无所顾忌,当军队行进到采石时,陈友谅的不臣之心油然而生,他先让部将假装向徐寿辉通报工作,又命令壮士乘机从背后用铁棍猛击徐寿辉的头部,将他杀死。
徐寿辉尸骨未寒,陈友谅就迫不及待地在采石五通庙即皇帝位,国号汉,改元大义,以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张定边为太尉。陈友谅此举如此不义,而称帝的地点又如此简陋,以至于老天爷都不给面子,当群臣排列在河岸沙地上称贺时,风雨大作,各种仪式都无法举行。
称帝第二天,陈友谅就派使者到平江,联络张士诚东西夹击南京。但是他的军队己经人心惶惶了,他杀死了明王,军队中大量信奉白莲教的官兵对此十分不满,军队的战斗力不可避免受到了影响。
朱元璋对太平的失守感到十分震惊,从太平顺流而下,半天可抵达南京,陈友谅的拳头随时可以抡到朱元璋的脑袋上,一旦东线的老对手张士诚和陈友谅勾结起来,东西夹击,南京将会十分危险。
朱元璋十分不安,他召集部下商议对策,有的将领主张先走水陆收复太平,朱元璋说:“不行,陈友谅在上游,水师比我们强大,一时难以收复。”
有的请朱元璋从陆路亲征,朱元璋说:“不行,如果他以偏师牵制我军,而以主力攻打南京,从水路顺流半天就可到达,我们的陆军难以快速回援,况且长途出击,是兵法大忌,不是好办法。”
更有悲观者建议放弃临江的南京城,转移到钟山上去,以免受到陈友谅大船的袭击。最后朱元璋听取谋士刘基的建议,决定让康茂才诈降,诱使陈友谅水师东来,设下埋伏攻击他,同时派大将胡大海从陆路直捣信州,以牵制陈友谅后方。
李善长对此深表疑虑:“茂才约降,岂不是加速友谅东下的进程?”
朱元璋说:“这正是我的用意所在,陈友谅骄躁冒进,张士诚优柔寡断,两个贼人同时出击,我们怎能支撑?先破了陈友谅,张士诚破胆,就不敢举动了。”李善长听后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