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要寻找当年西昆仑的神秘之地?”阿布里兹疑惑地问道。“西昆仑,我们听都没听过。”
“不可能。”火狐桃花娘子坚定地说道,“当年西昆仑大名鼎鼎,多少神秘的修道之士,多少奇异的修真秘法都传自西昆仑。你们居住在此地,怎么会不知道西昆仑呢?”
“西昆仑难道和西王母有关?”阿布里兹问道。
“不是,昆仑山方圆百里,西王母据昆仑瑶池而据之,而元始天尊玉虚宫也是雄霸昆仑,世人都认为西王母是西昆仑,元始天尊是东昆仑,其实我仔细想了想,应该不对,真正的西昆仑应该另有所指,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西昆仑有如此大的实力,如果和西王母的瑶池以及玉虚昆仑毗邻,那么根本就不可能保持神秘性。”
“没有想到,你这样一只小狐狸,竟然有这么大的见识!”这时,突然,有几个中年人推门走了进来。
杨晓茹一看,大叫一声:“爸,你怎么找过来了?”
原来进来的赫然是杨健岳教授和师宗远他们。
“东方进,是不是你告的秘?”杨晓茹咬牙切齿道。
“不是我。”东方进急忙否认。
“杨教授,你好!”这时,阿布里兹走过来,向杨健岳打招呼道。
“你们?你们认识?”杨晓茹很是不解。
“傻丫头,你父亲我作为东亚文化研究的权威,西域文化怎么没有涉猎?你忘了我曾经来过西域考察过?阿布里兹就是我当年的向导而已。”
“郁闷,原来如此。”杨晓茹很是失落。
“晓茹,别任性了,跟我回去吧,西昆仑根本就是一个传说而已,你要花费太大的心思了。”杨健岳教授说道。
“是啊,晓茹。”师宗远也劝说道,“慕泽已经出事了,你要再出事,你让父辈们怎么办啊?”
“不,西昆仑一定存在,阿布里兹是颛顼帝的后裔你们知道么?这里,和颛顼帝有关,那么,这里肯定会有神秘之地,我想,找到慕泽的线索就在这罗布泊,我们都已经到这里了,断然没有回去的道理。”杨晓茹说道。
“丫头,你还是不知道西昆仑的深浅啊。”杨健岳痛心疾首道:“昆仑一词,最早见于《夏书禹贡》,后频频出现于中国古代典籍。昆仑系神话与蓬莱系神话是中国两大神话体系,而蓬莱神话又是源出于昆仑,可以说昆仑系神话是整个中华神话的起源。西昆仑到底在何处,自古聚讼纷纭,难以定论。晋代郭璞云:“海外别有昆仑”,元代金履祥:“昆仑无定所”;近代顾实先生语:“古来言昆仑者,纷如聚讼”,有青海说,天山说,敦煌说,境外说等多种争论。
然而昆仑究竟何在?炎黄子孙苦苦求索了几千年,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昆仑就是现在新疆的喀喇昆仑;有人说,古昆仑是今祁连山;有人说,昆仑在现在内蒙古河套地区以南;也有人说,昆仑根本不在现在的中国,而是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还有人说,昆仑就是圣经里的阿拉拉特山,就在土耳其境内;更有人说,昆仑根本就不存在,它泛指一切高山;甚至有一些人说,昆仑是生殖崇拜的象征,而且十分肯定的说是女性生殖崇拜的象征。
关于昆仑的文献记载非常之多,流传下来的最早记载的当属《山海经》。《山海经》之《西山经——西次三经》曰:“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大荒西经》曰:“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海内西经》曰:“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而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
在《山海经》中《山经》专门记载山脉走向、大河源流和动植物、药材、矿产资源的分布;《大荒经》专门记载人、神的居住环境、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海内经》记载混乱,怪异陆离,怀疑是后人根据《山海图》所绘的内容进行描述。这三部经中的“西”经都写到了昆仑。一些时代的伟人由此入手,往西探寻,对“昆仑之丘”所在进行了深入考察。”
杨健岳教授的一番引经据典的说法,让众人都听得入迷了。
“历史上有多次寻找西昆仑的事件,有史可考的第一位探险者是周穆王。据山西汲县战国墓出土的《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曾于穆王13年-17年驾八骏之乘,率六众之师,驱驰九万里,西行至“飞鸟之所解羽”的昆仑之丘,观黄帝之宫。又设宴于瑶池,与西王母做歌相和。
周穆王生活在西周王朝的中期,即公元前1000年前后,距今已有约3000年,是一个可信的历史人物,上古各类史籍中都有关于他的记载。《穆天子传》里十分明确地说,周穆王在西行途中,曾经到过昆仑之丘,参观过黄帝留下的宫殿遗址,并派了兵士看守保护。如果《穆天子传》可信,那么他就是到过古昆仑**唯一的史书记载人物,因为在3000多年以前,当时的昆仑之丘上还有黄帝的帝宫存在。这反过来证明,昆仑之丘是存在的,关于黄帝的神话,也是有一定根据的。
那么周穆王如何得知昆仑之丘所在呢?因为他拥有禹、伯益等考查地形、治理洪水时所绘的《山海图》。禹还将《山海图》铸刻在九鼎上,九鼎在夏、商、周三朝代表着王权,所以只有拥有天下的王才有权过目。担任周王室“守藏室之史”(中央图书馆馆长)的老聃可以阅览各种珍贵典籍,却一直没有机会见到《山海图》。
但当时发生了一场动乱。周景王庶长子姬朝起兵赶走了继位的周悼王,占领都城,自立为王。公元前5l8年,老聃守丧期满返周,仕宦于姬朝。而后晋、郑扶持周敬王组织了十国联军进行反攻。公元前5l6年,姬朝兵败之际,率余党焚毁都城,携带大量周室典籍和青铜礼器逃往楚国隐居,而身为的楚国人的老聃也一同前往。公元前505年,周敬王派遣的人终于追杀了姬朝,但周敬王未能够追回典籍,只好重新向天下征集图书,以重建周王室图书馆。
《诗》、《书》、《礼》、《乐》、《易》等五经辗转到了孔丘之手,后与孔丘所著《春秋》一起成为儒家“六经”。《山海图》却与老聃一同下落不明,而流传至今的《山海经》则充满了古楚语的味道。而数十年后,有人再次见到了老聃,那就是函谷关的关令尹喜。留下了五千言《道德经》之后,老聃“青牛薄辇”出关往西而去,之后再也没有回来了。
老聃出关西去,究竟要去哪里?为何决心如此坚定?很有理由怀疑,当世学识最渊博的老聃看过了《山海图》,而《山海经》的后九卷满篇楚语,正是他据图所作。但是他对这部千古奇书也充满了疑问,想按照地图找到昆仑之丘所在。估计在路途中遇到了沙暴之类的危险或被野生动物袭击,从此成了失踪人口。也有人传说他到了印度,点化了乔达摩悉达多。